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成为当今的主题词。健康与否,心理健康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到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作为教师也好,作为家长也好,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小学生在注意力方面、记忆方面、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和思维方面发展的都很迅速。有些学者发现在7~10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为3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随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注意力范围慢慢扩大、脑子的灵活度越来越强。所以在给不同阶段的年龄的小学生上课时,要适当调动气氛,活跃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使之让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更是变化的非常快,例如在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画画,三年级的孩子们就开始独立喜欢足球、跑步。在记忆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不经意间去记忆一些自己脑海里的“回忆”,然而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物。所以,当作为一名教师授课时,我们应当明确听课人的年龄在哪一个阶段,只要这样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吸收知识,更好的利用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这个特点。在思维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停留在形象化思维上,是比较具体化。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有了逻辑思维,并且非常抽象。这些差异都非常明显的说明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迅速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留意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他们的心理教育与他们的健康成长。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及开放性
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所谓的“开放性”指孩子们在与家长老师交流时,心理活动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善于伪装甚至不会伪装,这是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极好的机会,更好的引领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发展还在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品德及心理健康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时间段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抓住小学生这个时间段,发展他们的心理,让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明白孩子们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具有可塑性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影响,包括环境的影响、事物的影响,不过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受到正面影响时,人们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受到负面影响时,则可能会悲观摧毁一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出来的可塑性较为明显。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孟子的母亲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位伟大的母亲将家搬迁了三次,孟子的母亲这样做就是在朝着有利的环境方向发展,更好的影响孟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与他母亲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重视孩子们现在这个成长的黄金阶段,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成长,将孩子们塑造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主流。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孩子们的压力却没有减弱反而在与日俱增,使得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和家庭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与孩子们的成长呢,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浅见。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现在一个家庭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家里的老人格外疼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不能说是爱因为那是溺爱。在他们的成长中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教导,难以完成别人给予的任务,也很难独立完成任何事情。这些已经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了,这一心理问题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们成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总是以分数论英雄,用分数判断一切,使得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自强、自信、乐观等渐渐朝他们远去,让小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2.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家长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多方面都时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必须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生活中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才能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要帮助小学生分析他们的有点,消除自卑孤独的心理,正确作出评价,发挥孩子们的特长。要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消除敏感与脆弱的心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控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摆脱悲观失望。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最初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都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开始,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小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每天认识自己多一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做无所谓的抱怨,不要容易受到消极性的诱惑。由于年龄的原因,父母应给予多一些的引领,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认识,在这时父母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从分认识自己。
当今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的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喜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叶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3]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4]余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出版社,2005,7
[5]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华夏出版社,2005,10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小学生在注意力方面、记忆方面、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和思维方面发展的都很迅速。有些学者发现在7~10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为3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随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注意力范围慢慢扩大、脑子的灵活度越来越强。所以在给不同阶段的年龄的小学生上课时,要适当调动气氛,活跃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使之让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更是变化的非常快,例如在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画画,三年级的孩子们就开始独立喜欢足球、跑步。在记忆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不经意间去记忆一些自己脑海里的“回忆”,然而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物。所以,当作为一名教师授课时,我们应当明确听课人的年龄在哪一个阶段,只要这样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吸收知识,更好的利用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这个特点。在思维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停留在形象化思维上,是比较具体化。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有了逻辑思维,并且非常抽象。这些差异都非常明显的说明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迅速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留意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他们的心理教育与他们的健康成长。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及开放性
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所谓的“开放性”指孩子们在与家长老师交流时,心理活动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善于伪装甚至不会伪装,这是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极好的机会,更好的引领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发展还在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品德及心理健康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时间段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抓住小学生这个时间段,发展他们的心理,让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明白孩子们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具有可塑性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影响,包括环境的影响、事物的影响,不过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受到正面影响时,人们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受到负面影响时,则可能会悲观摧毁一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出来的可塑性较为明显。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孟子的母亲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位伟大的母亲将家搬迁了三次,孟子的母亲这样做就是在朝着有利的环境方向发展,更好的影响孟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与他母亲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重视孩子们现在这个成长的黄金阶段,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成长,将孩子们塑造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主流。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孩子们的压力却没有减弱反而在与日俱增,使得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和家庭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与孩子们的成长呢,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浅见。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现在一个家庭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家里的老人格外疼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不能说是爱因为那是溺爱。在他们的成长中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教导,难以完成别人给予的任务,也很难独立完成任何事情。这些已经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了,这一心理问题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们成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总是以分数论英雄,用分数判断一切,使得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自强、自信、乐观等渐渐朝他们远去,让小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2.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家长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多方面都时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必须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生活中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才能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要帮助小学生分析他们的有点,消除自卑孤独的心理,正确作出评价,发挥孩子们的特长。要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消除敏感与脆弱的心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控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摆脱悲观失望。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最初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都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开始,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小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每天认识自己多一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做无所谓的抱怨,不要容易受到消极性的诱惑。由于年龄的原因,父母应给予多一些的引领,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认识,在这时父母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从分认识自己。
当今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的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喜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叶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3]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4]余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出版社,2005,7
[5]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华夏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