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教师能够大胆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新的课程理念,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就会不断的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
  关键词:新课标 素质教育 审美 音乐教育
  
  音乐新课程标准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我认为现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排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与美感,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要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地利用现有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长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在教师考核工作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进一步激发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兼职教师熟练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借鉴与学习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的发展教师的创新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部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有效的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着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懂得审美的人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为什么说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活动即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过:艺术就是美。也就是说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艺术的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不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或是视、听综合艺术,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审美,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材料。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对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审美教育,通过音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使学生从“用声音编织故事”、“红灯停、绿灯行”等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审美的人。
  2.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音乐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科,音乐是思维的源泉。首先,音乐使人处于平静、愉快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轻松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思维活动。创造需要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每天能欣赏音乐使自己处于一种平静的心境之中,对进入创造环境是很有利的。其次,音乐的不确定性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再次,音乐的审美过程是一个运用通感联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同创造性思维有着同样的思维过程,因此,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正如物理学家李政道所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通过改编歌词、用音乐编织故事、为故事、诗歌选配音乐、音乐剧等把创造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3.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音乐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课,它同语文、数学有同等重要的开发大脑潜能的作用,特别是在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同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如音乐与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学者赵鑫珊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莫扎特的慢板乐音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当然不是画等号而是那种意境,如他的《大调钢琴三重奏》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也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那份宁静的境界。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总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大胆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新的课程理念,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就会不断的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诚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都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主体 阅
期刊
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和课本文字同等重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采用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事物的信息。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将部分与学生生活相对比较密切的地理题材内容吸纳其中,在这些不成体系的地理题材内容中,我们同样能经常看到地图的身影。比如教科版教材中就使用了几十幅地图,涵盖了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
期刊
课堂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的今天,如何让课堂练习升值,让它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呢?  一、开拓进取,体现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个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下,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期刊
阅读是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贯穿于并主导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致使阅读能力偏低,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期刊
摘 要: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学生是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差异分析、研究以及依此采取的教学对策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承认并且正确看待学生音乐能力存在着的个体差异,为之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音乐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教学对策    所谓音乐能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才能。音乐能力是学生在参与音乐活
期刊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近几年的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本人也正是以其为已任,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及做法谈之一二。  一、了解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还要拓展生活,让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走向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训练 多样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凡是有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才能有一定的成效。”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教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凭借例文的阅读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下面就通过阅读教学学法的指导方面,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阅读理解的方法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使他们觉得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以成为自己作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找到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学生就能充分放松自己,充分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他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激起了情绪,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