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和课本文字同等重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采用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事物的信息。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将部分与学生生活相对比较密切的地理题材内容吸纳其中,在这些不成体系的地理题材内容中,我们同样能经常看到地图的身影。比如教科版教材中就使用了几十幅地图,涵盖了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掌握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地图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看见花花绿绿的地图,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进行阅读,教师首先应该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就像为了获得科学文化知识,首先必须识字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认识地图,读懂地图,首先要懂得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一单元中,学生首次接触的地图是比较简单的校园示意图,教材明确指出:一般来说,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还引入了图例的概念,要求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图例。四年级下册《祖国真大》一单元中,教材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在地图上量一量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是几厘米,算一算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并了解其作用,学会使用比例尺。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能够保证学生用图的准确性;对图例的理解能保证对所读地理事物的正确认知,也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掌握了地图基本要素,学生就能初步认识地图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基本要素来阅读地图,巩固已有知识,将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熟记于心。
  二、尝试发现,在质疑中进步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学生阅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尝试着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年龄小,学生的发现可能比较肤浅,教师应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关注地图上的方向、颜色、形状,寻找相同事物的共同点,发现地图中隐含的规律,找出相同事物中的与众不同之处等。另外,阅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始终,对孩子们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是什么”、“在哪里”、 “为什么”、“与人们生活有何关系”等,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处理,不能当堂解决的可以放到课下,引导孩子进一步进行深入探究。在一次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学会联想,让地图活起来
  在很多小学生的眼中,地图仅仅是一幅静止的、难以理解的图画而已,但是如果在读图过程中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阅读、思考,原本死板、静止的地图便能够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如学生读到《中国地形图》上的黄土高原,仅仅借助地图,很难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进行思考,教师再适当补充图片,学生便能比较轻松地想像出黄土高原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的景象了。
  四、分析比较,获取更多信息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的众多信息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着将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的联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执教《万水千山》一课时,学生初次阅读《中国地形图》,借助地形图的颜色,很容易地发现了祖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当学生再次阅读地形图发现我国很多河流从祖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去这一现象时,我适时引导:我们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发现,还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现在请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多数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学生借助之前的发现,通过分析得出这与祖国地势的特点有关。我顺势引导,我国的河流多数自西向东流入大海,这也验证了之前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看来地图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五、及时鼓励,培养用图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初识地图,多数小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及时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收获。例如在一次学生阅读地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评价语:刚才同学们又从地图中获取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真棒!看来小小地图真是宝啊,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呢。这样富有激情的评价语,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地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多练多思考,反复实践,日积月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以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因为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我国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关键。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为此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精心设问,无疑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 智慧    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来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  曾经有这么一份调查问卷:你喜欢别人的赞美吗?你会经常赞美别人吗?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初中部和小学部各50名学生,尽管有52%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赞美他人,有48%的学生表示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是,却有87%的学生表示在听到赞美后都是很高兴的。这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的是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曾几何时,我们仰望长天,呈现在眼前的是蓝天白云、丽丽红日已随着越来越高的大烟囱为标志的工业文明而变得越来越混沌。大自然不得不同人类进行着一场“化学大战”。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了冬季没有了冰点,夏天热浪滚滚。大自然进化了几十亿年的大气层,在短短300年时间里就被人类搅得面目全非。大部
期刊
竞赛是一种短兵相接的显型竞争。创造让后进生成功的竞赛活动,成功就会成为他们转化的契机。毋庸置疑,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摽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后进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怎样妙用竞赛法激励后进生呢?我的做法是,广泛开
期刊
有人这样赞美老师:“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当我看到、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心里复杂极了,要做一名值得赞扬的教师何等难。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满怀大志的女孩迈入教育的第一步,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教育改革冲击,到现在逐步变得成熟的一名初中教师,我无时不在感受着教育事业的艰辛和快乐,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使我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更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现教学法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在教学中应通过导情趣、导操作、导质疑、导讨论的方法运用发现方式教学。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是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扩展延伸。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 发现能力 培养提升    发现学习最早由布鲁纳提出。所谓发现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
期刊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实现创新学习。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 轻松愉悦 自主探索 设置悬念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是为了培养担负祖国明天建设的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让学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培养的。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一门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作文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辨证关系,也就是说,要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重点抓好“命题”“指导”“评改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都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主体 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