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一系列的角色,通过模拟、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锻炼社会交往能力。这种角色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启迪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潜能,对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等有积极作用。
  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相关角色,发挥自身独特的想象,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积极而主动的“再现”活动。其中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相关情节以及活动器材的使用与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关联。角色游戏的内容选择应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教师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引领下,以儿童对角色的认识为出发点,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情感通常会随着主观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相对不稳定的特征。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规则以及角色游戏事件的认识不够,容易演变为独自游戏。就此,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不宜太多。游戏时,教师可以多设置几个内容相似的游戏,也可以同时开办“娃娃家”“生活体验馆”“超市”,为小班幼儿多准备角色游戏的活动器材,让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同时逐步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以进一步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技能。
  中班幼儿对扮演角色很感兴趣,能够初步按照相关角色的职责展开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增加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频率,让中班幼儿以三至五人为一组开展角色游戏。教师要引领、点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角色之间的交往与联系,让中班幼儿选择自己熟悉的社会内容与相关角色。
  大班幼儿通常都能依照角色的职责开展活动。角色游戏的主题较为稳定,角色游戏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多彩,角色间的交往与互动的力度较强。大班幼儿比较擅长开展合作性的角色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的方式為大班幼儿扩大角色游戏内容的交往面,注重营造角色游戏的环境氛围,进一步丰富角色游戏的有关情节,加深大班幼儿对角色相关职责的理解,以进一步提高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扩大幼儿的社会生活面
  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师要着力扩大幼儿的社会生活面。
  比如,大多数幼儿熟悉家庭成员,因而幼儿扮演家庭中的相关角色时通常都惟妙惟肖,无论是现实情景的交流还是角色间的互动、交流,通常都比较自然而逼真。如果幼儿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太熟悉或对角色的理解相对肤浅、片面,则角色扮演活动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有时还会导致角色扮演活动无法开展下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领幼儿主动观察、了解、接触、拥抱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相关角色,在生活中理解、体验、感悟不同角色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拓展对社会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性认识,不断丰富与提高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模仿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要主动参与角色扮演
  新课程新理念强调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影响幼儿,引领、点拨、指导幼儿交往、互动。
  比如,教师在“理发店”的角色游戏中可以扮演顾客的角色,在理发店请理发师理发,展开角色游戏,并很有礼貌地与理发师沟通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游戏行为。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引导幼儿交往。比如,在以“点心店”为主题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点心师”,可以扮演“售货员”,也可以扮演“顾客”。教师可以扮演“参观者”,与幼儿展开对话、交流,开展系统性“点心店”角色游戏,以此增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频率,使得他们的交往行为更为具体。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本”,因势利导,设计并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活动,以让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学习与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为目标,为幼儿将来迈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幼儿园)
其他文献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设计理念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这一理念,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结构设计中提出:“为了满足高中学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只要教师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耐心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生便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正能量。  2014年8月,我调入华南实验学校,担任五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每个班接近60个人。为了更快更好地了解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状
2015年10月18日,这是我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正式签约加入了由沈斌老师领衔的宁波市特级教师(名师)带徒团队,拜宁波市名师钟恒炳为师,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像是一棵重新长出嫩芽的枯木,又一次站在了奋斗前行的起跑线上。  记得2006年8月,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正式踏入教师行业,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农村小学。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长问我教语文
一、背景描述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属于排球板块“垫球”单元。垫球是排球一攻战术体系和防反战术体系的关键环节,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影响着垫球的效果,决定着比赛进程。笔者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单元设计分为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第1课时,向学生讲解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并组织个别学生进行一抛一垫的练习,但在练习过
研读了本刊2019年第4期《改造经典游戏,发展篮球运球能力》一文,激发了笔者创新的灵感。原文作者将传统经典体育游戏运用到篮球运球教学中,玩法新颖实用,让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将其他经典游戏与篮球教学融合并在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冰糕”化了  游戏方法:多名学生一组,每人一个篮球,指定一位追逐者,其余学生为“冰糕”。游戏开始,“冰糕”在指定范围内运球四散躲闪,
一、《智动体育》的教学主张  “智动体育”,以动为本,以智为纲。动,是体现体育教育的核心特征;智,是实现有效运动的科学路径。智动相融,就是用智慧、科学的方式指导课堂教学,提升运动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目标,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通过体育教育,期望学生能够在体能与身体素质方面有所加强,做到“能运动”;期望学生能够
一、设计思路  以“健身育人”的理念为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体验、欢乐合作的學习环境。本课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身体娱乐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整节课以“欢乐游戏 合作分享 活力课堂”为主题,设计了“动物模仿秀”“动物跳跳乐”“食物大搬家”“食物大作战”等游戏,结合游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采用游戏练习、比赛练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一、实战融合  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  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
一、软式撑杆跳远器材介绍  软式撑杆跳远器材包括彩色数字圓形垫(图1-1)和软式撑杆(图1-2)2个部分,均由环保材料制成。一套软式撑杆跳远器材由10张圆形垫(数字包含0~9号)和1根软式撑杆构成。彩色圆形垫质地柔软、防滑,色彩艳丽,既能增添和调动使用的趣味性,又能确保学生落在圆形垫上时不会滑倒,具有安全性;软式撑杆是1根长为2m、直径为0.03m左右的圆柱形长杆,重量为900g,杆体是玻璃纤维的
合作学习的前置准备策略就是依据其本质特征,对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最大限度地预计,并进行策略上的应对准备。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体育课堂教学中分组形式多样,依据各有不同,无论何种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分组基础之上;同时,依据“质性”差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让参与者知道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是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