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人类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在人类的政治发展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的坚持并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激励当代大学生参与,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體”入手,深入分析其思政教育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助推力探索全新的教育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内容;路径
  引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思政教育的改革步伐,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完善,践行马克思主义理想,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影响力较大,人数较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与传播的主要载体,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出当代大学生的推动力,构建优质的政治环境,促使人类政治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题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外交政策理念创新的重要突破,打造优质的新型国际关系,重点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主旋律,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入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念,其包含的观念主要有全球治理观、可持续发展观、共同利益观以及国际权力观,在保证自身的利益基础上兼顾共同发展,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促使人类形成同一个地球、共同的发展意识,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把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的思想、天下一家的思想实现在21世纪,如《诗经》中的《硕鼠》篇中提到“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是大同思想最早的资料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新型全球治理原则,实现共同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形势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多样化,并且环境污染、资源紧缺、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信息安全等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国界与信仰,实际上已经同处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中[1]。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理念已经融入到我国高校思政教材中,成为高校思政课程的重点内容。当代的大学生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说是时代的引领者,为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传递正能量,加强新理念的渗透,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明确未来人类政治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建设发展[2]。
  “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也是外交部最重要的理念,凸显出新时代的特点。在高校中践行社会主义思想,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产宣传自身执政理念的重要措施,也是最有利的途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利用高校思政课程践行十九大精神,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去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身心投入到发展中,推动人类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政治意识[3]。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教育功能
  (一) 政治解释功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将逐渐走向共合共赢的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应用促使人类凝聚到一起,不受国界、思想、种族的限制,以促使人类实现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较强的政治阐述功能,为当代大学生答疑解惑,促使大学生明确世界格局与未来的发展形式,引导当代大学生发展,理解中国外交行为,提供指导思想[4]。
  (二) 行为规范功能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渗透促使现阶段的大学生行为得到规范与引导,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共产党外交树立的全新旗帜,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属性,践行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5]。
  (三) 使命激励功能
  灵活利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激发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全身心投入祖国建设,以人类共同发展为基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市场、秩序、技术、思想等多个角度创新,营造优质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包容胸怀形象体现了命运共同体,先辈精神感染和激励我们新青年。与此同时,激励当代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肩负起自身的重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
  (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地位
  新时代背景下,振兴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国策,但传统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自身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竞争对手或者合作伙伴的发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中属于全新的理念思想,具有明显的开创性,以新时代全新的政治目标、政治理念以及政治途径为基础,实现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人类发展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共同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具有明显的人类温情,具有人性的光辉执政思想,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开创之举,符合“人类大同”要求,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7]。
  (二) 坚持渗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促使人类发展,坚持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升华,从多个角度创新优化,构建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思想,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力量,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8]。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推动,促使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明确,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科技的飞跃与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政治方向确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明确人类发展的最终方向,推动人类大同社会理想前进,迈向更高的层级[9]。   (三) 坚持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逻辑
  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点进行观点阐述,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以及现实逻辑,引导当代大学生认同政治目标,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对理论与目标践行,成为目标的践行者与拥护者,积极开展宣传,实现全面发展。人类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解放发展史,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理念,从最初的部落逐渐演化为当前的国家,在发展中展现出更高的质量,因此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是人类发展的应有逻辑。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联合,形成共同发展的繁荣模式,全面对资源进行把控,降低全球冲突,保证全球和平,着眼于全球协作发展,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优化政治模式,将自由、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社会文明发展[10]。
  (四)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复兴的关系
  十九大的召开明确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大会明确指出了我国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始终牢记初心,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获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和平的环境为基础,凝聚全人类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新技术优势,推动全球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共同发展与繁荣的过程,各个国家之间实现平等互惠、互利互通,相互促进,实现全面发展[11]。
  四、马克思主义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开展路径
  (一) 深化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中,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理念与教学课堂相结合,深化现有的模式与理念,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模式将共同富裕与共同发展相结合,通过课堂促使大学生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分析其对社会的意义,从根本上推动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的繁荣与和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为当代大學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激发出学生的意识思想,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理念。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当前的思政课堂,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创新教育模式,将思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思想渗透,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 提升宣传力度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合理宣传,明确思政教育的特点,以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为基础针对性开展。例如,广大的师生应积极进行合理的宣传,向社会群体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与作用,明确其发展的历史意义,积极组织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进入社会一线中开展宣传,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以不同的形式落实,深化推进宣传工作,提升整体的宣传质量与水平。可以灵活利用网络构建宣传平台,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客户端网站等,营造良好的网络宣传策略,同时在校园中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宣传月、校园问答、校园报刊印刷等,灵活利用丰富的形式开展工作宣传,打造优质的宣传活动,将传统单一的方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将被动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提升宣传质量,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12]。
  (三) 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
  明确大学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产生的作用,以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构建优质的教学计划,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参与实践,做好材料的整理与研究,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激励当代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课题研究,以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整理全新的材料,做好实际调研,撰写相关的文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化思政课程内容,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如举行一些爱心义卖,乡村支教等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切的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改善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特点,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动力,实现中国梦。
  (四) 以思政教育为载体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可以将高校思政课程作为载体,全面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全面开展思政教学。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方面的讲座,了解相关的内容,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深化落实发展目标与战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力度,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推进中国梦。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提供全新的方向,建立优质的周边国家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明确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注重思维与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各个领域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加快社会的进步,带领人们实现共同富裕。
  (五) 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升
  “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中国共产人党人性光辉执政理念的体现,将其作为祖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当前的发展道路,推动祖国繁荣富强,实现世界和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环境,通过环境促使社会发展,将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相契合,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繁荣发展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明确,坚持推进该理念是现阶段共产党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方式,因此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传与渗透,加快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策略,以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基础,坚持推进该战略,贯彻落实,为人类政治的发展指明方向,迈向人类大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晶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智库时代,2020,12(03):205-206.
  [2]左伟尘.高校思政课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11(06):132-137.
  [3]张晶,覃金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三进”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75-79.
  [4]姬莹,李涛.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新西部,2019,11(14):164-165.
  [5]姬莹,李涛.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6):157+156.
  [6]刘莉莉,刘志.社交媒体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2):1-5.
  [7]冯维雅.“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管理观察,2018,10(22):136-137.
  [8]陈莉萍.意识形态同质化于网络思政的积极作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8,10(28):238-239.
  [9]徐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05):147-149+152.
  [10]张瑞瑞,韩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理论,2018,14(05):28-29.
  [11]冯天润.《中国高等教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高教智慧[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01):65.
  [12]阎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学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8,12(23):134-136.
其他文献
摘要:最近几年,海口城市为了不断发展,开展了“双创”建设,这不仅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并且也体现出了市政府执政为民,现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文基于海口“双创”长效机制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海口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海口;“双创”;长效机制建设  引言: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在“双创”背景下,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规定建设城市的规章制度机制,把其作为长效机制,避免以
期刊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让计算机与教育结合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本文着重讨论如何将计算机与物理教学相结合,谈谈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计算机;物理教学;可行性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成熟,计算机也敲开了教育领域的大门,开始于教育领域相结合,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1]。计算机技术有着自身的优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对促进大学生早日成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公寓文化建设承载着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也是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结合区域的文化特色、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和生源特点等组成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公寓的物质文化、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机构众多,在众多的教育机构中,在培养学生,为社会培训人才这个环节中技师学院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技师学院的教师们,在教育持续改革的背景下,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更新教育计划,确立以就业为当前教导学生的主要目标。在当下时代,计算机课程是技师学院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这就要求其教师要更注重学生培养,提升其技能,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完成就业,发光发热。  关键词:技师学院;就业;就业能力  时代在进
期刊
摘要:VR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学习场景已推动越来越多的教育模式回归教育本质,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电梯专业在电梯安装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和小微电梯企业共同研发建设了基于VR技术的电梯安装工程教学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完成职业院校电梯安装工程课程的教学;还能完成一般电梯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新产品研发,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和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改革创新实践提供经验和启示。  
期刊
摘要:美國在升学制度,学生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与我国有诸多不同,结合我国大学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现状,文章对比二者教学体系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并概括美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特点,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教学管理体制;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  Abstract:American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education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良好,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蒸蒸日上,这不断推动着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成为一线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基于此,笔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英语;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对策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的重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中职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教育、文化等多种行业。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并总结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希望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水平,为人们创建更和谐、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1导言  目前,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计算机这种方便快捷的信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方式的改革,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已经成了近年来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中职院校中,物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课程,采用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再用闯关的模式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中职学生;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欧姆定律;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手机、i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伴随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该课程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与更多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