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奋斗与辉煌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的本质意义和终极价值不是制造巨大的物质和经济幻象,而是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复兴的推动与引领,对芸芸众生平等生存权益的关怀和保护,对社会秩序的守望和正义与良知的坚守。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01-03
  
  编者按:陕西电视台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电视台之一,从1960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她50年的光辉历程。随着入世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充分发挥频道资源优势,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全面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电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以王广群台长为首的陕西电视人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陕西电视台与陕西有线电视台正式合并为一个新的传媒实体—陕西电视台。
  2002年1月1日,以“传五千年历史文明,播新时代先进文化”为理念的陕西电视台全新亮相。合并后的陕西电视台加快了技术更新和升级,提高了制作水平,使陕西电视台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期刊发王广群台长在庆祝陕西电视台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整理稿,回顾光辉历史,看立足三秦大地的陕西电视台如何在激情和梦想中预立谋变。
  作为同是媒体的《今传媒》,我们看到陕西电视台在推进自我发展和繁荣三秦文化产业上所作出的努力,我们更加期待和祝愿陕西电视台在大力推进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陕西电视事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全省全国人民喜欢、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全国一流电视台。
  ——本栏责任编辑 杨益铭
  
  陕西电视台筹备建台可以追溯到1958年。正式开播是1960年。当时全西安市仅有7台黑白电视机,观众不足千人。在那个历史年代,报纸、广播是社会的强势媒体,人们对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当电视在我国诞生短短几年内,有许多省的电视台纷纷下马。刚刚诞生的陕西电视台也面临生死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是当时负责电视台筹备工作的领导向省委领导汇报,省委领导明确指示,电视是新生事物,应大胆实验。从此,陕西电视台的前身“西安实验电视台”被幸运的保留下来。经过三年实验,于1963年通过国务院审查,成为全国保留的八个省级电视台之一。
  陕西电视台诞生的半个世纪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台领导班子带领全台干部职工努力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陕西电视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空前发展。电视节目从两个小时到200多个小时,从一个频道到十个频道,从黑白到彩色,从无线到有线,由地面到卫星,由覆盖西安到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由胶片制作到模拟再到数字,由标清到高清,由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到完全依靠经营创收,由十分简陋的工作环境到现代化的广电中心,等等。这一切无一不渗透着历代电视人的心血和汗水,无一不闪耀着他们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的光辉精神。
  回顾陕西电视台50年的历史,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贯穿50年历史的一条主脉,这就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精神的血脉相传,才有了陕西电视台的诞生、发展和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物质条件怎么改变,开拓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视人献身电视事业。这必将成为电视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的精神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接过来传下去的优良传统。
  当电视事业跨入新世纪时,我们这一代电视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肩负陕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任,台务会带领全台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奋力发展,使陕西电视台有了巨大地变化和空前的发展,使陕西电视台这一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已经站在了我国省级电视台大台强台的行列。
  
  第一,媒体的影响力大幅提高
  影响力是体现媒体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所有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为了提升陕西电视台的影响力,我们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新闻立台,做强新闻宣传。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电视新闻宣传的规律,深入研究观众收视需求,不断改进宣传的方式和方法。使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成为全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在所有新闻栏目中,我们集中全台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办《陕西新闻联播》这一新闻龙头栏目。使《陕西新闻联播》成为全省最权威、最具影响的新闻节目。9年前打造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之先河,多次在全国电视新闻栏目中获奖,收视率居高不下。新闻评论《今日点击》也是陕西最有影响的新闻评论栏目,曾5次获中国新闻奖。先后打造了《都市热线》、《今晚播报》、《第一新闻》、《交锋》、《阳光综e》、《早间播报》等新闻栏目。新闻栏目由两台合并之初的4个增加到今天的9个。
  由陕西电视台报送中央电视台并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每年保持在240多条,9年来始终处在省级台报送新闻的前列。
  陕西电视台在历次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灾难的宣传报道中,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冲锋在前。在非典报道中,陕西电视台是本省第一个进入病区的媒体,在5•12特大地震报道中,全台400多人参与救灾报道,有200人战斗在灾区第一线。由于全台的努力,使陕西电视台抗震救灾特别报道组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这不仅是陕西电视台历史上的最高荣誉,在全国电视界除中央台外也仅有四川台和陕西台两家,这是陕西电视人的光荣和自豪。
  新闻节目质量高、获奖多、等次高。两台合并9年来,我们十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三次。获中国新闻奖的等次和频次,在全国省级台为数不多。
  9年来,除新闻类栏目外,我们先后打造了《开坛》、《都市女孩》、《秦之声》、《好管家》、《百分影院》、《说案》、《勇者无畏》等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栏目,尤其《开坛》和《都市快报》已经成为全国的品牌栏目。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宣传部抓精品的要求,紧紧围绕我省的文化资源,先后拍摄了《舞动陕西》、《望长安》、《大秦岭》等专题片。其中《望长安》、《大秦岭》去年以来先后在央视播出。尤其《大秦岭》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台拍摄的《保卫延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收视率排央视当年收视率前6位,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我台拍摄的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在四家省级卫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持续强烈的反响。这也是建台以来拍摄的一部投资最大、制作精良、艺术水准最高的历史正剧。前不久结束的最具权威性、最具群众性、最具广泛性的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中国金鹰奖评选中,《大秦岭》获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大秦帝国》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和最佳美术奖。这是我台拍摄的纪录片和电视剧的最高奖。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全台的影响力,我们先后举办了以《金庸华山论剑》、《朝阳行动》、《中华大祭祖》、“中国秦腔十大名旦评选和晋京演出”、《风追司马》、《长安雅集》、《祈福中华》、《陕西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十大孝子评选》、《陕西十大卫士评选》等大型文化节目,前不久举办的CCTV青歌赛上,我台选送的合唱队,在47个参赛队中勇夺银奖。
  去年以来全台平均收视率市场份额在电视观众大量被分流,全国收视率普遍下降的形势下,逆势上涨10%和17%。
  
  第二,媒体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媒体竞争力是媒体自身发展活力的外在表现,它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两台合并以来,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着力于机制创新,着眼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9年来,我们进行过三次大的机制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细致,一次比一次有效。到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务实有效、富有活力的管理机制。在干部制度上,自2001年两台合并至今,全台60多名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把让我干,变成我要干;把台务会选干部变成台务会和370多位群众代表共同选干部;把保密的选人程序,变成公开演讲,现场打分,如实公布。这一做法坚持至今,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杜绝了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在人事劳动制度上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最大限度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频道与频道之间,没有收入完全相同的频道,在频道内部,职工收入也因贡献不同拉开差距。宣传节目一线的考核已经细化到每条新闻的收视率。在全台内收入最高的从来就不是台领导。在管理机制上统分有度。各部门拥有人员聘用权、收入分配权、经费支配权和科组干部聘用权。栏目管理推行末位强制淘汰,并实行节目导向、收视率增幅和每分钟人均利润三项指标综合考核。正是由于以上机制的推行,使全台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全台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两台合并以来,我们按照建设综合媒体集团的目标,奋力拓展事业、不断拓宽发展领域。近年来,经过努力,陕西电视台逐步发展为拥有两个上星频道、八个地面频道、西部网、陕视网、手机报、调频广播、移动电视、《电视剧》杂志等媒体集群,正在向大型综合媒体集团的目标迈进。
  在奋力拓展事业的同时,我们还加快发展产业,提高媒体经济实力。两台合并9年来,陕西电视台的经营收入由当初1.6亿到2009年突破10亿大关,今年将超过11亿,翻了二番半,年均增长25.7%。陕西电视产业集团于去年年底挂牌成立,集团下属乐家购物、现代传媒、华夏传媒等十余家公司。所属公司无一亏损。
  三是加快数字化进程,提高技术保障能力。9年来,全台技术设备投入4亿元,全台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开始由标清向高清迈进。全台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已进入大台强台的行列。
  四是改善办公室环境,提高职工待遇。9年来,投资2亿元新建了3.7万平方米的电视编播大楼,投资2.5亿元的大演播剧场将于年底封顶,规划的电视产业基地在报批之中。9年来,电视台为国家上缴税金和上缴财政10亿元。
  在我们心怀喜悦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我们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一难得历史机遇,遵循事业、产业,一台两制,双轨并行;宣传、经营两轮驱动的改革路径,首先做强新闻:待条件成熟时,开办新闻频道,逐步在十个市设立电视记者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陕西新闻联播》,提高“联播”的影响力;坚持办好新闻评论《今日点击》,争取媒体的话语权。努力提高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关注民生、符合民心。通过加强新闻宣传,为建设西部强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要做精内容:把打造陕西卫视和农林卫视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力争在3-5年内,使陕西卫视进入全国前十位;每年打造一到两档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栏目;强化精品意识,围绕陕西的文化特色,面向文化市场加强策划,精心制作,全力营销,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并且做大产业:我们将以集团化建设和发展为抓手,针对我台广告经营、电视购物、内容生产、新媒体等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引入战略投资,在我台控股的前提下实现产权多元化,增强集团及各子公司发展的活力,做大、做高我台发展的起跳平台。积极探索进入资本市场的思路和通道,使电视台优质资源尽快与资本市场对接。积极推进新闻节目以外的内容生产公司化运作,转企改制,走向市场,做强做大。在“十二五”期间全台经营总收入在目前的10亿元基础上翻一番,确保20亿元,力争25亿元。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我们有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陕西电视台50年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综合实力,有一支富有创造、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有广大电视观众的支持和关爱。台务会一定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不辜负广大电视观众的期望,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台干部职工向全国一流的大台强台的宏伟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平时读报、读新闻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新闻看了付之一笑就完了;有的新闻看一下标题、粗看一下内容就足够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有的新闻一定要细看内容,并能从内容中得到一点启发与体会;有的甚至能令人深深地回味。这第三类新闻就是我最爱读的新闻,眼前就有一篇,即4月21日《文汇报》刊登的《责任心创造“零死亡”奇迹(主题)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近900师生幸免于难(副题)》(新华社稿),首先副题上“近900师生幸
期刊
数字技术的跃进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Web3.0时代的到来,为报网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功能延伸,新媒介嬗变催生了报网新走向与功能新转向,掀起了媒介调整与融合的浪潮,当前在传媒业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一些著名的新闻集团纷纷探索整合路径的同时,我国传统报业也在探索着自身的发展之路。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5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
期刊
一、问题提出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中国报业自此进入了都市报时代。发展至今,《华西都市报》在社会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品牌发展力等众多指标中均在当地媒体中名列前茅。而《风尚周刊》作为《华西都市报》现阶段的主力业务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和业务收益的专刊。随着传媒格局的变化,传统报刊间的同类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都市报以专刊这一更为专业、细分的版面成功吸引了受众
期刊
当今商业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点子,也不是天才,而是“注意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消费者每天置身于各式各样的信息海洋中,过量的信息导致了接受者的注意力匮乏,广告接触率严重下降。“注意力经济”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面对这种局面,隐性广告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植入式广告恰好迎合了这一特点。    一、
期刊
本刊讯 50年风雨兼程,50年岁月如歌。6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期刊影响力”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创刊于1960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秉持着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追踪学术前沿,服务教学科研,书写了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发展的历程,记载着几代学报人的辛劳和心血。50年来,学报累计出版39卷173期,刊文4128篇,获得省部以上奖励23次,如今学报已跻身于国家
期刊
本刊讯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审读员王扬同志的新闻评论选集《学步集》近日出版。  本书是作者继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论文集《同步集》之后,涉足新闻学领域的学步之作。共收集文章九十多篇,主要内容分为新闻评论、审读与媒介批評研究、新闻杂谈、评报评刊等4部分。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报刊出版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对近十年来报刊传媒领域的诸多现象和目所能及的一些报刊的成败得失,作了实事求
期刊
因为上了年纪,虽然手中有世博门票,但不想赶此“五一”高峰去观看,有关世博的报道还是每天都关注的。五月一日当天,上海三家大报都附有《世博特刊》几个版,其中《文汇报》的特刊给人感觉更精美、雅致一些。在宣传世博时,除了给人美的享受外,还揭示了不少美的后面的故事,给人提供了相关知识。我想,即使我日后到现场去观看,也未必会看得那么细,了解得那么透彻。  比如关于丹麦馆的“小美人鱼”,前不久已看到(从媒体上)
期刊
主持人语:本期“传媒大讲坛”特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唐都学刊》陈正奇主编、王银娥副主编,上海大学肖素红教授的专稿。赵振宇教授亲笔撰写的《实施编辑主导责任制,提高媒体竞争力》一文,从新闻报道及媒体竞争力角度深入阐述编辑主导责任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赵振宇教授认为“传统的记者中心制、采编合一制已经不能适应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建立和完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08-02    编者按:活跃在外交界的王厚立大使,两次参加中苏边界谈判,六次受到利比亚总理兼国防部长卡扎菲的单独接见。从中国到苏联,从苏联到利比亚,30多年间,王厚立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深刻含义。王厚立大使于1994年底从利比亚离任回国后受聘为外交部法律顾问,继续代表政府率团与许多国家
期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与此分不开的是专业不同带来的就业冷、热现象。在大量热门专业遭遇“就业难”的同时,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媒体工作的惯性路径开始发生转变,毕业生难以专业对口进入媒体的现象开始成为普遍,越来越多传媒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去向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私营企业等从事内刊、宣传、公关、营销等工作。  传媒专业学生就业的泛媒體化,从现实来看,带动了传媒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