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的弄堂是温情的,似一个家庭主妇穿着棉布碎花睡衣,蓬松着马尾做家务的感觉,有一股丝丝入扣的肌肤之亲。它有着触手的阴凉和暖煦,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一砖一瓦,墙角的一株野草一星半点野花,都留着些窃窃私语。
  弄堂里每日都藏着免不了要说的家常话。窗台、屋檐、一件衣衫、一只小猫小狗,永远是一副要钻进人心里去的样子。江南弄堂里的人情味有点像是从日常生计的间隙中进出的,墙缝里开出黄花的草丛,是稍不留意遗漏下来的,无心插柳的意思。
  江南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并不波涛汹涌声势浩大,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不是钱塘江滚滚的潮水,而是弯弯小溪涓滴的细流,有烟火人气的感动。


  深深几许弄堂里 充斥旧时怀念
  弄堂里,是一家有老底子味道的杭州老店。这个朴素的名字之所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喜爱和留恋,也正是由于它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和其他主打杭帮菜餐厅不同的是,弄堂里不仅主打杭帮菜,同时也集合了各地家乡的滋味。
  弄堂里的主人翁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从小就居住在城南,在城南生活了四十余年,对老城南的老屋小巷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最让主人翁怀念的记忆,是幼年时在弄堂里打弹子、跳格子玩得汗涔涔的时候,或者是眼巴巴瞅着弄堂里卖梅花糕的老婆婆、卖秦糖的小贩子做出喷香的食物的时候,妈妈的一声叫唤——“吃饭了”,然后小伙伴一哄而散,各自循着香味奔进家门。
  餐厅的气质延续着店家的气质,展露着店家的回忆。主人翁正是以“怀旧”、“家的味道”为主旨,认真经营着弄堂里。
  前段时间从外地旅游回来,闺蜜们拉我去吃饭,为我接风洗尘,选中的就是武林门(杭州最古老的城门)的弄堂里。久闻其名,未见其身。那是我第一次切实地用自己的眼睛和舌头去体验这老底子的钱塘风情。
  武林门的弄堂里开在杭州公园式购物场所“皇后公园”的三楼。附近几家店都是各有风情,欧式复古装修的婚纱店、冷艳高贵型的黑白色板咖啡店,也有暖洋洋和煦的芋贵人。皇后公园是小小的一片凹进去的地块儿,两边的马路是朴素的灰色石板,特殊之处在于每隔几块,石板上都会有一幅姿态各异的美人图。朴素而婉约、低调但精致,也算是符合了杭州这个城市的风格。
  坐电梯上三楼,一出电梯门就像是走进了老上海的布景。木地板、复古家具、用麻绳编织成拉环的小抽屉、幽幽的灯光、藤椅藤桌……服务员黑白衣衫、黑皮鞋在那里走来走去。
  去的时间略早,就坐在厅堂宽大的藤摇椅上点单。玻璃面的藤制方桌上放着一大碗糖果,是我最喜欢的陈皮糖。黄澄澄的小糖,酸酸甜甜的滋味,甚是开胃。这样贴心的细节,就像是在家中坐着午后小憩一般舒适。
  点单空隙,闲闲打量四周,有一个狭长的走廊,不知名郁郁葱葱的绿色植株干干净净地立在那里,窗明几净,和煦的阳光透过细竹帘子洒进来,暖洋洋的。餐厅的小包厢里摆着红彤彤的木质高背复古椅子,有一种四平八稳的喜庆,家常厚重的喜悦洋洋洒洒地溢出来。
  巧合地来到深深几许的弄堂里,在旧时的怀念中收获莫名的感动,那是生活里稳妥的幸福滋味。


  弦轻拨声低吟 那是弄堂里的歌
  闺蜜们在一起,七嘴八舌总是能挑选到美味的食物。这个惯例在弄堂里也照旧通行。和闺蜜们略一商量,便点了弄堂里的几道特色菜。
  “弄堂里的鸭儿”,冲着这奇奇怪怪的名字第一个就选了这道菜。赤色的酱汁泛着亮晶晶的光泽,刚上来就是分外诱人的样子。夹起一块,轻轻地咬下去,肉质鲜嫩绵软又不失嚼劲,甜甜咸咸好滋味。更特别的是,“弄堂里的鸭儿”是用白底蓝边的大海碗盛着端上桌的,更是平添了几分老底子家常日子的味道。
  浙江卫视知名主持人华少在发行的单曲《杭州传奇》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弄堂里糖排有没有”,指的正是弄堂里的名菜——“糖醋排骨”。这么有名的菜式,我们自然不会放过。端上桌的糖醋排骨也确实没让我们失望。新鲜猪仔排作料,肉质鲜嫩、色泽鲜亮红润、入口酸甜香脆,每一块都扎实饱满,不愧是弄堂里的招牌菜。
  其余两道家常菜分别是梭子蟹炒年糕和腌笃鲜。
  梭子蟹炒年糕最好吃的是年糕,金黄的色泽看着养眼,软软嫩嫩的又有嚼劲,混合了梭子蟹的鲜甜,百吃不厌。想起每次和北方的朋友说起这道菜,都会听到惊讶的疑问,年糕和蟹还可以配菜啊?大概这道菜也可以成为南北差异的典型代表了。
  腌笃鲜是江南的家常菜,和片儿川(杭州一种著名汤面)一样,都是弄堂里家家户户的最爱。“腌”是指咸肉,“鲜”就是春笋和鲜肉,至于“笃”就是小火咕嘟咕嘟慢炖。腌笃鲜,主要是由春笋和鲜五花肉一起煮的汤。每到春天,妈妈总是常常在家煮腌笃鲜来喝,口味咸鲜,肉质酥肥,配上笋的清香脆嫩,每次都能喝一大碗。弄堂里的腌笃鲜会让人回忆起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特色之处是它还加入了鲜美的雪菜,更是平添了几分好滋味。
  点心选择了鞋底饼。鞋底饼是中国传统点心中的一种。一面是芝麻,一面是粗粒的白砂糖,又好吃又不贵,属于平民美食。据说鞋底饼的制作设备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手工制作的独特工艺。许多老一辈人都对鞋底儿烧饼情有独钟。据说作家李晓明先生,至今仍保留着每个星期都要吃几次鞋底饼做早餐的习惯。端上来的时候大家趁热吃,薄薄脆脆,口感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凉菜点了酱瓜老豆腐和卤鸡爪。简简单单的两道小菜却带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


  酱瓜老豆腐端上来就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外焦里嫩的豆腐、脆香的酱瓜、绿油油的青豆盛在白色的瓷盘里,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咸甜适中的口味,老豆腐每块都浸足了汤汁,冷冷的但又不冰,是不可多得的夏日凉菜。卤鸡爪也是只只肥嫩饱满、脆嫩可口,咬一口,肉质筋道,齿颊留香。
  坐在褐色斑点木椅子上,用着白碗黑筷,窗边垂着的是细竹帘子,幽幽的灯光……弄堂里的一景一色都像是老底子格莱美留声机放出来的音乐一样,每一箸菜肴,每一种味道都像是一个音符,弦轻拨声低吟,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时的歌谣,在酸甜咸苦各种滋味中,带食客回到幼时岁月里。


  草长莺飞六月天 弄堂深处觅知音
  江南的弄堂,是暗长的小巷。树影重重,夏天不显得炎热。青石地板的缝隙中,长出茁壮的野草。夏天的傍晚,院子里的人家把桌子搬到巷子里。先倾洒清水、扫除尘土,再支起简易的桌子,摆上家常菜肴。酱油虾、蛏子酸菜汤、捂茄子……一边乘凉、一边喝酒,大声和邻居谈天,悠闲笃定地吃完露天的晚饭。
  江南小家的味道,在柴米油盐一茶一饭中,散发着丰饶的热气。弄堂里的气息,滋养着我们日日安稳度过四季。
  在年岁渐长之后,我们似乎逐渐懂得,更加珍惜弄堂里的味道。
其他文献
Q:从名字看,你是一种化妆品吧?  A:唉,已经被无数次这样提问与误解了,其实我是一种食用色素。  Q:不是吧,你让我想到了苏丹红……  A:我跟苏丹红当然不是一回事了。我是以煤焦油中的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较复杂的工艺合成的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具水溶性,呈鲜艳的黄光红色,可用于食品着色,属于可食用色素。而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
期刊
带孩子到外面吃饭本是件痛苦的事,一是孩子很多东西不能吃,比如口味很重的菜品,到任何一个中餐馆,看看菜谱都傻眼,基本上孩子能吃的没几个,仅有的几个还不带好吃的样。另一个呢是孩子饭量小,这边没等大人开始吃呢,小公主小少爷就吃完了闹着要出去玩,这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实在是头疼得很。阳光壹佰雅高美爵酒店一楼绿洲餐厅最近推出了周末午餐免费外教英语口语培训的服务,一下子让这个生活难题迎刃而解了。  英语角是在
期刊
夜深了,窗外别家的灯光一块块暗下去,暖气开始转凉。在凌晨两点,我没有睡意,为这篇文章,想着如何呈现更真实的在《IN生活》背后的我们。  北方的冬天是静谧的,在冬月的中旬还听不到簌簌的落雪,到这期杂志面世的腊月,大概可以看到银装素裹的世界了。腊月,是《IN生活》出生的第七个月。  从日出到天边的鱼肚白  如果要描述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我想,基本上接近我曾经最好的想象:一份和文艺有关的工作,有时间、有心
期刊
A  通感,又称移觉。是说,用形象的语言将人的听、视、嗅、味、触等不同的知觉互相交错沟通。  广义来说,通感应该不仅仅是指通过语言的形容来将人的种种感觉一一打通,还包括了但凡和一个客体有了接触,无论触及的是文字、事物亦或是其他,从一个“觉”衍生到其他的“觉”,比方说睹物思人,比方说在炎炎夏日里看到湛蓝色会感到沁凉,比方说吃进嘴里的食物勾起了自己“回家”的情绪。  那么,一说到“回家”,你会想到什么
期刊
她回忆他是,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一副老式大眼镜,谈不上风度翩翩,却面容清癯,有如炬的目光。  他念及她是,娇小玲珑,温婉聪慧,性格和善,面容白皙、清秀的南国佳丽。  1932年,水木清华,他们一见钟情。  她是杨绛,他是钱钟书。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她称他默存,他唤她季康。门当户对,佳偶天成。一段旷世情缘虽是缘起自由恋爱,却也避不开传统中国喜事的礼尚往来。  杨绛曾说
期刊
一茶一会,聆听古树传奇  阿智和小夏徜徉在云南古城斑驳的石板路上,看着午后的阳光从道路两旁的房檐间穿过,洒落一地金黄。他们的视线被一舍古朴的茶馆吸引,两双眼睛闪烁着兴奋,疾步走进。茶馆老板是个中年纳西族人,淳朴睿智,热情好客,招呼两人落座。  像很多来旅行的青年一样,二人兴奋地拍起了照片,估计是为发微博和朋友圈积累素材吧。正在他们对着茶馆内原木桌凳和桌上安放茶具的草甸各种拍摄时,一个声音传来:“孩
期刊
毛色纯黑的小公驴,一路欢畅地晃在逼仄的乡间小路上,驴背上的喜婆,口里含着烟袋,不时地深吸两口旱烟。一段并不遥远的距离,在这歪歪斜斜的蹄印串联下,两个本来陌生的青年男女却要由此牵手相携,厮守终生。  理想的爱情,是“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守望,是一诺相许相守以死的坚贞。从古风上邪的“我欲与君相知”,到诗经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从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到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
期刊
老友接连失恋,找我倾诉,每每均以不醉不归告终,痛诉婚之昏事。  不知为何如此用心甄选之后却依旧会错过或者失去。面对一段爱情,或者面对一段即将通向婚姻的感情。太多的人,在等待太久,经历太多之后,总是不会隐忍那个并不如意的一见之情,宁可断然否定这初识的不完美,由此丢弃渐入佳境的勇气。但是,有哪一份爱,不是悉心修炼来的?  难道是爱情并不美丽,还是说人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爱情美好与否的评判虽然感性,
期刊
每一个如花似玉的年华,总会有无数少女憧憬着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不用太隆重,只要看着身边的那个人,内心喜悦平和便足矣。曾向往过有着黏黏海风气息的海边婚礼,纯洁的白纱,神圣的牧师,漫天飘洒的玫瑰花,还有海浪沾湿裸露的脚丫,希望自己是那个温婉的新娘,可以笑得一脸幸福。  有一天,不期然遇见了一场别人的婚礼,竟转变了自己的喜好。大红花轿、大红双喜、龙凤呈祥的信物、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穿“凤冠霞帔”,拜天
期刊
传统婚俗,仪式繁琐,如“三书六礼”,后虽不断简化,也很难坚持至今,多始于传统,终于传统,兴于传统,亡于传统,统是统过,没能传下来。  回门是个例外。  回门就是新婚后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小河流水哗啦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胖娃娃自然生不出来,跟着一起去的,是胖娃娃未来的爸爸。  回门最早来自于反马礼。“反”是通假字,通“返”,反马等于返马,其实就是还马。为什么要还马呢?因为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