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甲骨背后的卜与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v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骨文一般是指商王朝所使用的,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事文字。商朝灭亡之后,甲骨文渐渐不为人知。
  1899年,王襄、王懿荣等学者先后在天津和北京见到了古董商从河南带来的甲骨片,认识到其上所刻为古代文字,并有意识地加以购藏。其后,又有刘鹗、罗振玉等人大力搜购、著录,甲骨文遂渐为学界所知。经过大批优秀学者的艰辛探索、潜心研究,甲骨学逐渐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国际性的显学。
  甲骨文见证殷商占卜文化
  天津博物馆珍藏了两件极其有代表性的甲骨。
  其中,月有食卜骨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通过现有释文解析发现,这件甲骨正反两面都刻有卜辞。正面共进行了六次占卜,卜辞内容分别为:
  (1)癸□,[ 貞] 旬[ 亡]。
  (2)辛卯。
  (3)癸丑,貞旬亡。
  (4)癸亥,貞旬亡。
  (5)癸酉,貞旬亡。
  (6)癸卯,貞旬亡。
  这里的“亡”是今日的“无”字含义。正面所刻卜辞释义为六十天内并无灾祸,属于甲骨文中卜辞的叙辞内容。反面的内容更为重要,刻有“旬壬申夕,月 食。”释为“旬壬申夕月有食”,它记录了壬申日傍晚发生的一次月食。在殷墟古遗址中有大量的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但根据天文历法推算,这次月食发生的时间为公元前1189年10月25日,这是世界上关于月食的最早的完整记录之一,存世只有两件,这是国内仅有的一件。这件甲骨的卜辞是研究商代天文、历法的珍贵资料。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列为重要标本,是据以天文定年最确凿的材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妇好娩卜骨则为我们记录了中国商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位女性——妇好的生育之事。这件甲骨中刻录的是商代武丁时期的刻辞,当时一片甲骨有可能会被反复利用,在不同的日子去占卜或刻录记事。这件甲骨释文内容为:
  (1)己丑卜,?,貞翌庚寅帚(婦)好 (娩)。
  (2)貞翌庚寅帚好不其 (娩)。一月。
  (3)辛卯卜, ,貞乎多羌逐兔,隻(獲)。
  (4)二告
  (5)[ 不 ] 鼄
  (6)二告
  此卜骨所刻卜辞记录了己丑日贞人 贞问妇好在第二天庚寅日是否分娩,以及辛卯日贞人 贞问命令多羌追逐野兔能否有收获等事。
  关于妇好这个名字,在目前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关于妇好事迹的记载,包括卜问妇好参与战争、征集兵员以及妇好主持祭祀。另有殷王武丁卜问妇好生育、疾病等内容,充分反映了武丁对妇好的重用和关怀。我们从卜辞中也可以看出她不仅是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女将军。
  根据资料来看,武丁常会就妇好的身体状况进行卜问。武丁忧心忡忡,为妇好祈福,祭祀先祖以求妇好康复。尽管如此,妇好的身体还是因为久病缠身而日渐虚弱,甚至遭遇一场大病面临死亡的威胁。从武丁时期甲卜辞中分析,妇好当死于武丁在世之时。
  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对于妇好的记载,清晰地反映了她的生活轨迹,让这位商王后深埋地下3000多年后仍然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墓葬发掘与历史记载的完美结合,不仅为研究商代墓葬制度,社会生活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殷墟文化和卜辞断代也具有重要意义。
  商代是神权时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他们将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都归为鬼神的操控和支配。
  《礼记· 表记》中曾说到“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率民而事神”。在商人的眼中,鬼神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人间的吉凶祸福,与商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祈福于神灵,趋吉避凶,商人几乎达到了每事必占的程度,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商人也会定时程序性地卜占未来十日的吉凶,称为“贞旬”。久而久之,就积累下大量卜辞,也直接导致了商代甲骨占卜的繁兴。
  值得注意的是,在卜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所问之事,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得到验证。此时,还需要把所验证的结果再补充刻写于原有的记录之下,是为验辞。当验辞刻写完毕,占卜的全过程才能夠宣告完成,卜辞的完整形式也随之出现。所以一条完整的卜辞主要包括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
  一代甲骨守护者——王襄
  作为捐赠者,王襄收藏甲骨数量最多时可能达到了四五千片,且多有早期出土的大片、精品。王襄出生在天津城东的一个文物世家。他自幼喜欢小篆古书,对中国文字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兴趣。王襄这一生致力于文字的学术研究,博通金石考古,他与甲骨的缘分,还要从一位商人说起。
  晚清时期,有一个来往于京津地区的古董贩子叫做范寿轩,有一天来王襄家中做客说在河南见到一种“龙骨”。范寿轩说看到这个“龙骨”上面刻有古代的文字,王襄听后当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隔一年后也就是1899年范寿轩才带着从河南收购的龙骨回到天津。而这些龙骨之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文字最早的雏形,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过百年,在这百余年间也是中国最为动荡的时期,王襄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甲骨的收藏、保护与甲骨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范寿轩贱价大量出售一批甲骨。王襄倾其所有,够得一大批龟骨。1934年王襄由湖北回天津时,将甲骨和其他什物叫铁路局装箱运回天津,但在天津提取托运物品时,发现其他箱物都在,只有装甲骨文的箱子不见了。这些凝聚了多年心血的“宝贝”不翼而飞,真使他焦急万分。后来辗转查找了50余天,终于在张家口站找到了这箱甲骨,原来铁路上负责托运行李的人以为此箱中装有无价的珍宝,但打开一看,却是枯骨断鬼。幸好他们不知甲骨文的珍贵,故又弃置,甲骨才幸免于劫。
  “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王襄家生计困难。古董商常去他家,游说他将甲骨以大价钱出售给日本人,以解决生活之需。王襄先生不为所动,一口回绝,他不能容忍这些国宝流散到异邦。为保护辛勤搜集来的甲骨瑰宝,王襄历经艰难困苦,自始至终将其待在身边,时时拿出欣赏,研究,没有出售,没有失散,最终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王襄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政府的信赖,决定化私为公,慷慨捐献,1953年,王襄将所藏800余片珍贵甲骨出让给国家,这批甲骨于1956年拨交给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的前身之一)。1965年,王襄因肺炎病重逝世,其亲属遵从他的遗愿,将其书法、遗稿及收藏的文物748件捐给国家,分别入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图书馆和天津市文史研究馆。
  王襄的捐赠不仅让这些瑰宝成为了天津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更传承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后世得以看到3000年前的盛世景象。
其他文献
釉中彩,赋予彩绘更多可能  这种“新瓷语”的主创者叫刘平,他已在景德镇沉淀多年,瓷上作画别具新意,妻子杨溢一直相随,两人自求学时就已相识,一起学习彩绘,一起创办了汉先工作室,琴瑟和鸣,携手画出有别于前人的新意。  刘平与杨溢视彩绘为创作,他们选择了一种“年轻”的彩绘门类——釉中彩。这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型陶瓷彩绘技艺。釉中彩创作时要在瓷坯上先施釉,趁釉未干时快速进行彩绘,经高温快速熔融
期刊
《收藏·拍卖》:今季春拍中,一批记录广东明清文人交往痕迹的文献书画在广东崇正拍卖市场现身,这批文献书画的实际市场反映如何?  许习文:市场反应很好,这批岭南文献全部成交,而且普遍溢价较高。以罗天池赏雨楼诗画册为例,估价才6万-8万元,但最后成交是20.7万元,说明在买家心里,它值这个价甚至高于这个价。  《收藏·拍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市场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期刊
近期,画廊主贾廷峰与艺术家谷文达之问的一桩公案在艺术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据贾廷峰所言,2020年7月11日他送拍了一件盖有谷文达印章的小幅作品,并以3万元人民币落槌;2020年8月1日,谷文达认定此件拍品是伪作。贾廷峰求证于作品来源、谷文达前妻,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件真品。”  此文不展开此事,毕竟我等旁观者不知个中细节,只是以此作为引子思考一个问題:作品真伪是否应该艺术家说了算?事实上这并不是
期刊
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计划  伴随耳边响起阿拉伯语,仿佛将置身那个属于《一千零一夜》的魔幻世界中。带着沉思,终于抵达了阿布扎比,在阿拉伯语中, ??? ??? ( Abu Dhabi),其名字的含义很简单:“羚羊之父”。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同时也作为七大酋长国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带有“父”字的称呼一点也不为过。  粗略翻过阿布扎比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小小沙漠部落,石油资源的
期刊
细思艺术之于我们的生活,有点像猫与人的关系——若即若离、可有可无、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当你想热情拥抱它的时候,会觉得它有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的疏离;当你接受了这个事实与它相安无事时,它又不经意地出现在你身边,用小尾巴撩一撩你。  这让人不由得要去思考,是不是我们没有掌握艺术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一直以来,我们走近艺术的方式无外乎去博物馆、美术馆里,欣赏殿堂级的作品;或在课堂中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抑或
期刊
随着“最后一次,成交!”的落槌声,忐忑半年的心得以放下。中国书画、二十世纪及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三驾马车高歌猛进,驱散了今年弥漫于艺术品市场的阴霾。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各大拍卖行都不得不把春季拍卖押后,北京直到8月份才开始陆续启动春季拍卖。跟前几年积极模仿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的“国际范儿”不同,这一季的北京拍卖从专场设置和拍品征集都非常的“本土”。没有欧美日韩的流量抢占C位,也没有旅外华人艺术家
期刊
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生存,今年上半年拍卖企业纷纷加大了经营方式的创新力度。在这期间,香港苏富比尝试了一种被称为“绝密竞投”的拍卖方法,即类似于“暗标”的竞价方式。  所谓“暗标”,也叫招标式拍卖。其通常方式是让竞买人将自己心仪拍卖品的出价写在出价单上,密封后交由拍卖方统一开标,最后由拍卖师按照价高者得原则挑出最高价来宣布成交,最高出价单上填写的价格就是最后的成交价。比如,开标比出的最高出价为100
期刊
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带入乡村,以此带动当地的发展,是艺术激活乡村的重要手段。近年,各类在乡村举办的展会、艺术节不断涌现,但坚持下来或广受认可的寥寥无几。除了模式上的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结合当地实际的自然、人文环境,甚至脱离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是一大关键因素。  相比大城市,乡村更为偏僻,参观成本自然更高,要吸引人们前往在乡村举办的艺术展会、艺术节,更高水平的策划是必需的。因此,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引入乡村
期刊
隋唐之始,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吸收中华文化,已经逐渐汉化了的佛教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东渐日本,與日本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相融合,进而形成了近似而又不同于中国漆木造像的日本佛造像。受唐风影响甚深的日本造像在模仿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特色,也不乏一些优秀佛师和优秀作品,且一直秉承到现今。中日佛像文化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值得我们再深入去挖掘和探究,从中能找到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也印证从古至今历史文化的关系和差异。
期刊
从零散走向系统  “‘原生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象,这是作为二十世纪文化的标志着美学、社会和制度的偏离和破碎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终结。”  —— 约翰· 梅泽尔斯  原生艺术”(Artbrut)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已经看到其中诞生于自然的语义。“原生艺术”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提出。其时,杜布菲在瑞士交流,他被精神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