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解決数学问题,必须先学会计算。计算是最基础的数学能力,也是数学工具性作用的根本体现。小学作为数学启蒙教育的时期,必须为学生打好计算的基础,扎实根基,否则后续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开展的。本文将提出几点培养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提高
引言:
小学涉及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都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简单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仍然有很大难度,且容易混淆公式和概念。为了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制定出特殊化的计算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
一些教师本着“熟能生巧”的原则,认为只要学生练习的计算题达到了一定量,计算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但是,这样一来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增大了任务量,严重摧毁了他们刚刚建立起的学习兴趣。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任何的教学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热情,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枯燥的计算更是如此,教师要设法将计算活动的过程武装得新颖有趣,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之下,掌握方法,高效率地学习。
比如,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如在课前准备好几张写有不同数字的环形卡片,上课时选取5~6名学生,到讲台上将环形卡片戴在头上,然后由教师喊出一个数字如“9”,学生则要通过迅速计算和判断,与数字加起来等于9的学生抱在一起,被遗留的学生则淘汰。通过组织学生玩这样的游戏,一下子使计算过程变得轻松愉悦,也训练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好的计算习惯将长期伴随学生,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这是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不会做,而是马虎大意,不检验,不仔细审题。这些不良的计算习惯需要尽早地更正,否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1.认真审题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1]。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专心校对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需要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记得,在一次检查中,40个学生在试卷中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的达16人次之多。从那时起,我就对学生的抄题有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从那以后,在每次作业或考试中,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总结计算规律
数学计算题、概念、公式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找到这一规律,计算将事半功倍。小学生缺乏从全局审视概念的意识,只会闷头苦做,教师要多帮助学生总结,找方法,找捷径,提高他们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
如在教学整数的加法时,有这样一个工整押韵的顺口溜:整数加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和不满十落原位,满十上位要进一。凑十余数落下来,加到哪位落哪位。进位加数加一起,结果不差半分厘。另外还有有关减法的法则:整数减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大减小时落下差,小减大时去借位。借一来十减后加,加减结果落原位,连续借位要细心,借走剩几要牢记[2]。这些长久以来流传下的数学计算规律朗朗上口,学生能够轻易的记住,以此同时,也将计算的特点和方法表述的清晰易懂。在教学时,教师多运用这类教学手段,能够揭示数学运算的规律,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四、收集错题类型
不断地重复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为枯燥的,计算题的训练应该具有针对性,从学生们最常出现的问题入手,去设计习题。一些学生们已经掌握的习题,无需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练习,教师要收集学生的错题,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对于学生纠错题型的练习,教师可以如此设计步骤和设置相应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题目中的错别处,再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接着独立自主地根据教师教导的方法进行改正;最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以备下次出现相同类型的题目。当然,教师可以多样化学生的练习形式,如进行单项练习,让学生进行判断题、改错题和纠错题等题型的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做综合练习 [3]。
五、结语
总之,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必须设计合理化的计算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教师还应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世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育,2017(3):00109-00109.
[2]陈红梅,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人间,2015,193(34):104-104.
[3]韩召群,谈“兴趣、习惯、思维、能力四合一”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69):78—7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提高
引言:
小学涉及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都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简单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仍然有很大难度,且容易混淆公式和概念。为了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制定出特殊化的计算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
一些教师本着“熟能生巧”的原则,认为只要学生练习的计算题达到了一定量,计算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但是,这样一来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增大了任务量,严重摧毁了他们刚刚建立起的学习兴趣。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任何的教学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热情,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枯燥的计算更是如此,教师要设法将计算活动的过程武装得新颖有趣,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之下,掌握方法,高效率地学习。
比如,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如在课前准备好几张写有不同数字的环形卡片,上课时选取5~6名学生,到讲台上将环形卡片戴在头上,然后由教师喊出一个数字如“9”,学生则要通过迅速计算和判断,与数字加起来等于9的学生抱在一起,被遗留的学生则淘汰。通过组织学生玩这样的游戏,一下子使计算过程变得轻松愉悦,也训练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好的计算习惯将长期伴随学生,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这是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不会做,而是马虎大意,不检验,不仔细审题。这些不良的计算习惯需要尽早地更正,否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1.认真审题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1]。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专心校对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需要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记得,在一次检查中,40个学生在试卷中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的达16人次之多。从那时起,我就对学生的抄题有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从那以后,在每次作业或考试中,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总结计算规律
数学计算题、概念、公式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找到这一规律,计算将事半功倍。小学生缺乏从全局审视概念的意识,只会闷头苦做,教师要多帮助学生总结,找方法,找捷径,提高他们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
如在教学整数的加法时,有这样一个工整押韵的顺口溜:整数加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和不满十落原位,满十上位要进一。凑十余数落下来,加到哪位落哪位。进位加数加一起,结果不差半分厘。另外还有有关减法的法则:整数减法有规律,相同数位要对齐。大减小时落下差,小减大时去借位。借一来十减后加,加减结果落原位,连续借位要细心,借走剩几要牢记[2]。这些长久以来流传下的数学计算规律朗朗上口,学生能够轻易的记住,以此同时,也将计算的特点和方法表述的清晰易懂。在教学时,教师多运用这类教学手段,能够揭示数学运算的规律,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四、收集错题类型
不断地重复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为枯燥的,计算题的训练应该具有针对性,从学生们最常出现的问题入手,去设计习题。一些学生们已经掌握的习题,无需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练习,教师要收集学生的错题,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对于学生纠错题型的练习,教师可以如此设计步骤和设置相应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题目中的错别处,再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接着独立自主地根据教师教导的方法进行改正;最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以备下次出现相同类型的题目。当然,教师可以多样化学生的练习形式,如进行单项练习,让学生进行判断题、改错题和纠错题等题型的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做综合练习 [3]。
五、结语
总之,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必须设计合理化的计算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教师还应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世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育,2017(3):00109-00109.
[2]陈红梅,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人间,2015,193(34):104-104.
[3]韩召群,谈“兴趣、习惯、思维、能力四合一”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69):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