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我深深体会到培智学校的智障儿童和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有着巨大差别。智障儿童的大脑有的是先天发育不足,有的是后天病变或者受伤,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上有诸多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结合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应该立足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真做到“五要”,因材施教,开展适应性教育,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智学校;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效率
生活语文是培智學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组织课程。其目标是为培智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智障儿童的大脑,先天发育不足,或者后天病变、受伤,以至于他们学习非常困难;教师教学也非常吃力。教学中甚至出现了这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碰壁”之后,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教学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教师仍旧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班级授课。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其结果就是低效或者无效。那么怎样提高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效率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课堂研究,结合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我们发现采取以下措施,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效果会显著提高。
一、教学对象要分类
人们普遍认为智障儿童是傻子。他们不会学,也学不会。于是对他们的教育,人们主要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就应该改变这种认识。智障儿童并不是全都不会学,他们当中也有一部分会学,能够学。
目前我国对智障儿童划分为四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首先轻度智障儿童属于可教育人群。通过学习,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字词,能够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其次中度智障儿童属于可训练人群。通过学习,他们能够培养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重度和极重度的智障儿童都属于需要照顾和监护的人群,几乎没有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把他们分类,挑选那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不抛弃不放弃,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指出:“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其学习生活语文的特点和需求,学习的起点、方式与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施个别化教育。
由此可见,我们根据残疾程度由轻到重把学生分为四类,那么其教学目标也应该相对应的,由高到低分为四层。例如:培智生活语文上海辅读教材第六册《洗脚》,我们拟定的分层目标是:A类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认读生字“脚”,并学会读儿歌;在观察图片后,会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图意;学会如何正确洗脚;B类中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会读生字“脚”,会跟读儿歌并懂得儿歌的大概意思;C类重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够跟读单字发音“脚”;D类极重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我们实施个别化教育,让他们通过努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要减少
苏联心理学家维列索茨卡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画有儿童熟悉的物体的图片(如苹果、桌子、猫、铅笔等图片)给接受实验的人看,要他们认出图片上的物体。实验结果发现:智障儿童不仅感知速度几乎比正常儿童慢一半,而且感知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所以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正常儿童的基础上减少,一课时设计一个或者两个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容量比较适宜。如果教学内容多了,教学容量大了,那么智障学生吃不完,也吃不了。例如培智生活语文第六册《洗脚》,教学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看图说话,学习儿歌《洗脚》。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儿歌《洗脚》,学习生字“脚”和生词“洗脚”。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儿歌和生字词,学习洗脚的方法。这样设计,既符合智障学生一堂课的学习容量,又遵循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让智障学生吃得了,吃得好。
四、教学手段要形象
智障儿童形象思维多,但是抽象思维少,不善于分析和概括。他们的思维常常摆脱不了具体事物的纠缠,不能在互相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例如让学生观察苹果和桃子的不同。他们只知道苹果是圆的,桃子是圆的。不知道怎么区别。
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语文要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准备新鲜的苹果和桃子,让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区别他们的不同。比如苹果皮是光滑的,桃子皮上有细毛。
五、教学起点要降低
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差异和学习特点,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进行个别化教育。”因为智障儿童的认知、理解、思维、语言等能力发展迟缓,水平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所以我们应该降低教学起点,减缓坡度,采用小步子教学方式。例如学习《洗手帕》,我们先把洗手帕的整个过程加以分解:1、把手帕放在水中打湿;2、取出手帕涂上肥皂;3、将手帕来回搓洗;4、用清水漂洗干净;5、拧干手帕;6、晾晒手帕。就这样,我们教智障儿童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完成一步后,再学下一步。实践证明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洗手帕。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方俊明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 邢同渊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
【关键词】培智学校;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效率
生活语文是培智學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组织课程。其目标是为培智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智障儿童的大脑,先天发育不足,或者后天病变、受伤,以至于他们学习非常困难;教师教学也非常吃力。教学中甚至出现了这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碰壁”之后,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教学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教师仍旧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班级授课。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其结果就是低效或者无效。那么怎样提高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效率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课堂研究,结合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我们发现采取以下措施,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效果会显著提高。
一、教学对象要分类
人们普遍认为智障儿童是傻子。他们不会学,也学不会。于是对他们的教育,人们主要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就应该改变这种认识。智障儿童并不是全都不会学,他们当中也有一部分会学,能够学。
目前我国对智障儿童划分为四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首先轻度智障儿童属于可教育人群。通过学习,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字词,能够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其次中度智障儿童属于可训练人群。通过学习,他们能够培养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重度和极重度的智障儿童都属于需要照顾和监护的人群,几乎没有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把他们分类,挑选那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不抛弃不放弃,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指出:“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其学习生活语文的特点和需求,学习的起点、方式与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施个别化教育。
由此可见,我们根据残疾程度由轻到重把学生分为四类,那么其教学目标也应该相对应的,由高到低分为四层。例如:培智生活语文上海辅读教材第六册《洗脚》,我们拟定的分层目标是:A类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认读生字“脚”,并学会读儿歌;在观察图片后,会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图意;学会如何正确洗脚;B类中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会读生字“脚”,会跟读儿歌并懂得儿歌的大概意思;C类重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够跟读单字发音“脚”;D类极重度智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我们实施个别化教育,让他们通过努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要减少
苏联心理学家维列索茨卡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画有儿童熟悉的物体的图片(如苹果、桌子、猫、铅笔等图片)给接受实验的人看,要他们认出图片上的物体。实验结果发现:智障儿童不仅感知速度几乎比正常儿童慢一半,而且感知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所以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正常儿童的基础上减少,一课时设计一个或者两个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容量比较适宜。如果教学内容多了,教学容量大了,那么智障学生吃不完,也吃不了。例如培智生活语文第六册《洗脚》,教学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看图说话,学习儿歌《洗脚》。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儿歌《洗脚》,学习生字“脚”和生词“洗脚”。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儿歌和生字词,学习洗脚的方法。这样设计,既符合智障学生一堂课的学习容量,又遵循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让智障学生吃得了,吃得好。
四、教学手段要形象
智障儿童形象思维多,但是抽象思维少,不善于分析和概括。他们的思维常常摆脱不了具体事物的纠缠,不能在互相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例如让学生观察苹果和桃子的不同。他们只知道苹果是圆的,桃子是圆的。不知道怎么区别。
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语文要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准备新鲜的苹果和桃子,让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区别他们的不同。比如苹果皮是光滑的,桃子皮上有细毛。
五、教学起点要降低
培智生活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差异和学习特点,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进行个别化教育。”因为智障儿童的认知、理解、思维、语言等能力发展迟缓,水平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所以我们应该降低教学起点,减缓坡度,采用小步子教学方式。例如学习《洗手帕》,我们先把洗手帕的整个过程加以分解:1、把手帕放在水中打湿;2、取出手帕涂上肥皂;3、将手帕来回搓洗;4、用清水漂洗干净;5、拧干手帕;6、晾晒手帕。就这样,我们教智障儿童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完成一步后,再学下一步。实践证明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洗手帕。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方俊明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 邢同渊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