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文教育活动,更是一门情感培养的艺术。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中等职业学习时期,学生处于情感培养的关键期,此时强调学习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十分必要。
【关键词】语文;客观主体;情感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536.4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86-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谓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它是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它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魅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和训练,是促进学习上的成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下面就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感情投入,营造教学氛围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情投入,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在平常上课中,有的教师对教材处理下了很大的工夫,对课文也有比较深的钻研,但是当他把这些东西在课堂上表达出来时,总是一副平静如水的表情。尽管他讲授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絮,但学生总是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情感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所以说情感的投入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教师的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教师的情感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情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首先自己要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动情。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要一开始就渲染课堂的情感气氛,争取在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纳入课文特定的情景气氛中来,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感情美。例如在上朱自清的散文《绿》,可这样设计导语:“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于绿。人们誉清水为‘绿波’,称青山为‘绿峰’,赞莲叶为‘接天莲叶无穷碧’,夸小草是‘满阶芳草绿’,咏花枝则是‘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对绿的美好感受只是星星点点,而朱自清的《绿》,这篇散文,却全面、细腻、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现在让我们张开双臂,一起扑入到这迷人的‘绿’中去吧!”这段导语着眼于“绿色”,将与“绿”有内在联系的意象连缀在一起,使本无情感的颜色,染上了感人的感情色彩,发挥教学语言迷人的情感魅力。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注意调控情绪氛围,使学生随课文的情景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点拨,或是生动传神的分析和描述,或是情境相宜的视觉辅导。总之,要让切合课文内容的情感充盈于课堂始终。
二、培养师生情感,优化教学效果
情感是打动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情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梁启超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情感、自觉的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知情交流中的作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优化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良好的情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那么这种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中,使学生也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释放学习激情,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受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的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当学生充满愉快而富有兴趣的情感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认知活跃,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持久,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追求知识、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意志和努力,还需要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奋力攀登,并使这种攀登过程不只是充满艰辛和劳苦,也充溢着情趣和快乐。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种苦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创设乐学情境呢?运用幽默可以打破沉闷气氛,活跃课堂,激发兴趣。开展游戏,也可以创设乐学情境,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启迪思维。例如有位教师进行一次说明文的写作训练中,他巧妙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童年的记忆中,大家一定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下童年的一件趣事K K折纸比赛。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最拿手的最精巧的折纸展示出来吧!”同学们拿出纸来,饶有兴趣地折了起来……这时,他宣布:“今天的作文课就是一篇介绍折纸方法的说明文,请大家把刚才折纸的过程回忆一下,介绍你的折纸方法。”本次作文大家写得又快又好,平时几个厌恶写作的同学也交上文质并茂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提供了学生作文的材料,学生作文有东西可写,学生就不会犯难,就会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激活他们感情的细胞。
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富有兴趣的教学内容,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长久的回忆。总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客观主体;情感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536.4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86-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谓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它是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它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魅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和训练,是促进学习上的成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下面就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感情投入,营造教学氛围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情投入,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在平常上课中,有的教师对教材处理下了很大的工夫,对课文也有比较深的钻研,但是当他把这些东西在课堂上表达出来时,总是一副平静如水的表情。尽管他讲授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絮,但学生总是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情感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所以说情感的投入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教师的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教师的情感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情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首先自己要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动情。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要一开始就渲染课堂的情感气氛,争取在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纳入课文特定的情景气氛中来,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感情美。例如在上朱自清的散文《绿》,可这样设计导语:“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于绿。人们誉清水为‘绿波’,称青山为‘绿峰’,赞莲叶为‘接天莲叶无穷碧’,夸小草是‘满阶芳草绿’,咏花枝则是‘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对绿的美好感受只是星星点点,而朱自清的《绿》,这篇散文,却全面、细腻、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现在让我们张开双臂,一起扑入到这迷人的‘绿’中去吧!”这段导语着眼于“绿色”,将与“绿”有内在联系的意象连缀在一起,使本无情感的颜色,染上了感人的感情色彩,发挥教学语言迷人的情感魅力。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注意调控情绪氛围,使学生随课文的情景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点拨,或是生动传神的分析和描述,或是情境相宜的视觉辅导。总之,要让切合课文内容的情感充盈于课堂始终。
二、培养师生情感,优化教学效果
情感是打动学生心灵的秘诀。教师的情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梁启超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情感、自觉的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知情交流中的作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优化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良好的情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那么这种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中,使学生也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释放学习激情,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受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的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当学生充满愉快而富有兴趣的情感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认知活跃,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持久,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追求知识、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意志和努力,还需要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奋力攀登,并使这种攀登过程不只是充满艰辛和劳苦,也充溢着情趣和快乐。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种苦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创设乐学情境呢?运用幽默可以打破沉闷气氛,活跃课堂,激发兴趣。开展游戏,也可以创设乐学情境,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启迪思维。例如有位教师进行一次说明文的写作训练中,他巧妙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童年的记忆中,大家一定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下童年的一件趣事K K折纸比赛。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最拿手的最精巧的折纸展示出来吧!”同学们拿出纸来,饶有兴趣地折了起来……这时,他宣布:“今天的作文课就是一篇介绍折纸方法的说明文,请大家把刚才折纸的过程回忆一下,介绍你的折纸方法。”本次作文大家写得又快又好,平时几个厌恶写作的同学也交上文质并茂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提供了学生作文的材料,学生作文有东西可写,学生就不会犯难,就会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激活他们感情的细胞。
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富有兴趣的教学内容,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长久的回忆。总之,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