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在阅读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更深入熟知课本的内涵和寓意。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施之后,提倡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激励阅读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动学习 阅读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推行和实施,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朝着“授之以渔”的方向推进。阅读作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高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反思和自主调控能力;同时,合理的课内“导读”方式,可以搭建同类题材的课外“拓读”桥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于受到传统阅读教育方式的影响,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课内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引导工作衔接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新课标教学改革的相关理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为例,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主动学习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一直以来,疑问都是激发学生开展积极学习的有效元素,很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建立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问题导读,也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前进,便于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比如,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在预习阅读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的主题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将父爱比喻成一条舟?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课文中又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很认真地寻找有关问题的答案,比如针对父亲对儿子的爱,有的学生找到了“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等答案。通过这种引导性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带着疑问和目的展开接下来的课文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围绕中心思想重点关注与此相关的文章内容,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
课文阅读引导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父爱”主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该主题有关的课外书籍,比如傅雷的《傅雷家书》、王朔的《致女儿书》、梁晓声的《父亲》、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月亮》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并组织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以此更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面。
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孩子的阅读实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课前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持续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预习中掌握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学习新课前,我往往会布置学生做好课前自主预习:读(文章)——画(自然段、生字词、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批(批注阅读感受)——写(摘抄优美词句)。课堂上再针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反馈,质疑问难。
在执教《父爱之舟》一课前,我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提出了明确要求:1.读课文(至少三遍);2.标清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你认为难懂的词语或句子;3.在读中写下你的阅读感受;4.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有了这些预习要求,学生的阅读变得有方向了。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互查课文阅读情况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做到正确、流利。这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粜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不舍得让儿子住好的旅店,可为什么儿子依然感激父亲呢?”“为什么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如潮水般涌来,可见学生预习很投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来交流、解决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迸发智慧的火花:“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粜稻’就是卖粮食的意思。”“我从课文中描写的几个场景中发现,姑爹的小渔船反复出现,承载着父爱……”这时,再出示学生摘抄的优美词句,进一步品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了自主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课堂也变成了学生交流、分享的舞台。
三、情景创设,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感悟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唤醒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语文阅读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文本感悟过程,其中很多阅读环节就像一个个精彩的小场景。如果在阅读环节中借助多媒体工具与课本内容相融合,构建与之对应的教学场景或者模拟还原课本中已有的情境,这些都能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就能结合对应的场景提高自身的阅读感悟能力。
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文章内容中展示了很多与父亲有关的生活场景,比如父亲带“我”逛庙会、父亲带“我”住旅馆、父亲给“我”买豆腐脑、父亲送“我”上学等。其实在很多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景。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语文教师可以在分段阅读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创设一些对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在同类场景下展开阅读。比如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的场景,教师可以循环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画面,例如可以先从网络中寻找对应的教学画面,然后补充一些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父母背影或者父母背自己的照片。這样一来,学生一边自主阅读这一段内容,一边可以在画面的引导下回忆起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同类感人小故事。由此一来,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文中父亲的伟岸形象,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学生对课文的“爱与回忆”这一主题内容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自主阅读能力中的情感感悟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思维导图,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总结能力
浅表的阅读学习结束后,课文内容也进入到了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阶段。为了检验学生们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阅读任务,帮助学生锻炼和拓展自己的自主阅读总结能力。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思维导图形式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思路,同时也借助思维导图的概括性特征,锻炼学生关于某一篇文章的总结能力。
在课文《父爱之舟》的阅读学习中,经过了前面的阅读预习、阅读思考、阅读拓展学习之后,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情感等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这些阅读基础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框架,比如以“梦中场景”为中心,展开分散性故事情节和情感的概述。在这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围绕着“梦中场景”的内容,分别从“旅店住宿”“深夜喂蚕”“吃豆腐脑”“做万花筒”“入学途中缝被子”“背我上学”“为我铺床”“送考无锡”等几个故事线索展开总结。每一个故事线索中,又分别从人物、时间、结局等几个细节延伸。经过这种思维导图的阅读演示,学生可以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做法。在后期的阅读总结中,语文教师可以不设定具体的框架,赋予学生完全自由的思维总结权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创编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有的学生以人物“父亲的爱”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向外延伸出几个表达父爱的故事内容;还有的学生以作者的“求学之路”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思维导图的框架。经过以上这些不同思维导图的练习,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对课文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提炼,有利于整体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类似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语文教师还可以应用到课文中的某一个片段中,围绕着这一個片段的主题内容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虽然是同样一个片段,但是因学生的阅读侧重点不同,也会演变出不一样的思维导图内容,通过分享交流各自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加深对文中人物、事件的理解。
综上所述,多元化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围绕新课标“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理念,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创设出适合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从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技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学周刊,2020(05):110.
[2]孙鹏.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68-69.
[3]顾晓文.阅读与乐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08.
[4]杨鹏.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9(11):74-75.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赵集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动学习 阅读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推行和实施,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朝着“授之以渔”的方向推进。阅读作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高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反思和自主调控能力;同时,合理的课内“导读”方式,可以搭建同类题材的课外“拓读”桥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于受到传统阅读教育方式的影响,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课内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引导工作衔接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新课标教学改革的相关理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为例,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主动学习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一直以来,疑问都是激发学生开展积极学习的有效元素,很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建立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问题导读,也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前进,便于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比如,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在预习阅读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的主题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将父爱比喻成一条舟?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课文中又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很认真地寻找有关问题的答案,比如针对父亲对儿子的爱,有的学生找到了“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等答案。通过这种引导性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带着疑问和目的展开接下来的课文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围绕中心思想重点关注与此相关的文章内容,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
课文阅读引导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父爱”主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该主题有关的课外书籍,比如傅雷的《傅雷家书》、王朔的《致女儿书》、梁晓声的《父亲》、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月亮》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并组织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以此更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面。
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孩子的阅读实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课前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持续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预习中掌握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学习新课前,我往往会布置学生做好课前自主预习:读(文章)——画(自然段、生字词、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批(批注阅读感受)——写(摘抄优美词句)。课堂上再针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反馈,质疑问难。
在执教《父爱之舟》一课前,我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提出了明确要求:1.读课文(至少三遍);2.标清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你认为难懂的词语或句子;3.在读中写下你的阅读感受;4.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有了这些预习要求,学生的阅读变得有方向了。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互查课文阅读情况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做到正确、流利。这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粜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不舍得让儿子住好的旅店,可为什么儿子依然感激父亲呢?”“为什么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如潮水般涌来,可见学生预习很投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来交流、解决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迸发智慧的火花:“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粜稻’就是卖粮食的意思。”“我从课文中描写的几个场景中发现,姑爹的小渔船反复出现,承载着父爱……”这时,再出示学生摘抄的优美词句,进一步品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了自主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课堂也变成了学生交流、分享的舞台。
三、情景创设,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感悟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唤醒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语文阅读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文本感悟过程,其中很多阅读环节就像一个个精彩的小场景。如果在阅读环节中借助多媒体工具与课本内容相融合,构建与之对应的教学场景或者模拟还原课本中已有的情境,这些都能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就能结合对应的场景提高自身的阅读感悟能力。
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文章内容中展示了很多与父亲有关的生活场景,比如父亲带“我”逛庙会、父亲带“我”住旅馆、父亲给“我”买豆腐脑、父亲送“我”上学等。其实在很多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景。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语文教师可以在分段阅读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创设一些对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在同类场景下展开阅读。比如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的场景,教师可以循环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画面,例如可以先从网络中寻找对应的教学画面,然后补充一些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父母背影或者父母背自己的照片。這样一来,学生一边自主阅读这一段内容,一边可以在画面的引导下回忆起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同类感人小故事。由此一来,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文中父亲的伟岸形象,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学生对课文的“爱与回忆”这一主题内容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自主阅读能力中的情感感悟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思维导图,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总结能力
浅表的阅读学习结束后,课文内容也进入到了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阶段。为了检验学生们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阅读任务,帮助学生锻炼和拓展自己的自主阅读总结能力。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思维导图形式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思路,同时也借助思维导图的概括性特征,锻炼学生关于某一篇文章的总结能力。
在课文《父爱之舟》的阅读学习中,经过了前面的阅读预习、阅读思考、阅读拓展学习之后,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情感等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这些阅读基础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框架,比如以“梦中场景”为中心,展开分散性故事情节和情感的概述。在这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围绕着“梦中场景”的内容,分别从“旅店住宿”“深夜喂蚕”“吃豆腐脑”“做万花筒”“入学途中缝被子”“背我上学”“为我铺床”“送考无锡”等几个故事线索展开总结。每一个故事线索中,又分别从人物、时间、结局等几个细节延伸。经过这种思维导图的阅读演示,学生可以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做法。在后期的阅读总结中,语文教师可以不设定具体的框架,赋予学生完全自由的思维总结权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创编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有的学生以人物“父亲的爱”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向外延伸出几个表达父爱的故事内容;还有的学生以作者的“求学之路”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思维导图的框架。经过以上这些不同思维导图的练习,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对课文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提炼,有利于整体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类似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语文教师还可以应用到课文中的某一个片段中,围绕着这一個片段的主题内容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虽然是同样一个片段,但是因学生的阅读侧重点不同,也会演变出不一样的思维导图内容,通过分享交流各自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加深对文中人物、事件的理解。
综上所述,多元化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围绕新课标“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理念,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创设出适合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从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技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学周刊,2020(05):110.
[2]孙鹏.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68-69.
[3]顾晓文.阅读与乐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08.
[4]杨鹏.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9(11):74-75.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赵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