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快速进步,众多教学方法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概念教学应运而生。文章将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积极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以此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我国有关规定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要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对整个历史进程进行描述与阐述。但当前我国的历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这一情况,积极构建科学课堂。
一、课前准备
(一)教师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必须要做好备课工作,要不断查阅有关资料与专业书籍,对课本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结构框架。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历史常识,对历史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在潜意识中对新学内容有了自身的理解,对于部分历史概念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自身的理解与科学的历史理解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要注意到这一问题,使学生能有效地抛开错误的概念,接受并学习科学的历史概念。在此期间,教师可合理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相应的关键词,对其中存在的历史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最终使学习内容得到扩展延伸。
(二)学生
在使用关键词学习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做到积极配合,准确提取关键词,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同时,教师应合理编写有关问题。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置“国家干预就是国家资本垄断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的?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情况。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在新课进行的前一天,小组成员之间可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确定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阅读辅助书,全面掌握新课中涉及的人物、要素、时间等关键点,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讲解
(一)新课引入
在各小组确定关键词之后,教师应积极建立各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主干核心知识,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也应加以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弥补学生在自身理解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定期的讨论,共同制定课程研究目标,精准把握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切入点,从而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
要想让学生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问。而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质疑心理,迅速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不断启发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踊跃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探究史料作者的意图及历史事件的经过,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念。例如在学习“福利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及北欧各国家的福利,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及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在福利国家中生活的人民幸福指数就一定会高吗?”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如自杀率、离婚率、犯罪率等,在学生形成相应的认知冲突后,介绍福利国家同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福利国家虽然拥有较好的经济环境,但是丧失了原有的家庭养老功能,致使年轻人缺少相应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自杀率及性开放率都大幅提升,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通过此类分析,推动学生对福利国家形成全面而科学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建立课程联系
概念具有变化性,历史概念的具体含义也是如此。教师应不断梳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适当建立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记忆相关的知识,最终掌握历史概念的关键点。例如,在学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国有化改革、福利国家等多个概念进行区分与整理,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明白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形态,而非常态,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内涵也得到逐步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突破各项限制,建立同一时空条件下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出该时间段内的知识体系。
三、遵循学生的心理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得到落实。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在进行概念学习之前,首先要通过自身原有的经验水平进行思考,最终才能开始学习。由于历史概念是对真实史实的科学概括,所以其中具备的科学性及概括性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才能在根本上理解透彻,因此,其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要注意这一点,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从整体上呈现出重要的历史概念,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以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分封制”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初高中知识进行巧妙的衔接,并对学生发出提问,引领学生回忆有关的学习内容,唤醒学生对于分封制旧知识的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课程目标
课改的主要目的及一大亮点就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与延伸,在重视课程内容讲解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最终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选取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保证学生在将历史概念纳入自身认知系统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现有关知识,对工业革命起因经过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借助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挖掘課程核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重点强调了核心概念的关键意义。通常来讲,历史核心概念为一单元一个,数量虽少,内容却精练,具有较高的价值。例如,学习“1787美国宪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制约平衡”“邦联制”的基础上,区分理解“自由”“平等”两个概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总的来说,一般概念服务于核心概念,主要课程内容也需要通过核心概念进行有效串联,连同其他一般概念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课堂的引导者及教学过程的主导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江南.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林区教学,2018(09):79-80.
[2]赵斌.基于关键词教学法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03):68-69.
[3]崔婷婷.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我国有关规定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要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对整个历史进程进行描述与阐述。但当前我国的历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这一情况,积极构建科学课堂。
一、课前准备
(一)教师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必须要做好备课工作,要不断查阅有关资料与专业书籍,对课本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结构框架。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历史常识,对历史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在潜意识中对新学内容有了自身的理解,对于部分历史概念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自身的理解与科学的历史理解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要注意到这一问题,使学生能有效地抛开错误的概念,接受并学习科学的历史概念。在此期间,教师可合理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相应的关键词,对其中存在的历史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最终使学习内容得到扩展延伸。
(二)学生
在使用关键词学习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做到积极配合,准确提取关键词,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同时,教师应合理编写有关问题。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置“国家干预就是国家资本垄断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的?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情况。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在新课进行的前一天,小组成员之间可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确定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阅读辅助书,全面掌握新课中涉及的人物、要素、时间等关键点,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讲解
(一)新课引入
在各小组确定关键词之后,教师应积极建立各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主干核心知识,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也应加以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弥补学生在自身理解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定期的讨论,共同制定课程研究目标,精准把握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切入点,从而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
要想让学生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问。而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质疑心理,迅速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不断启发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踊跃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探究史料作者的意图及历史事件的经过,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念。例如在学习“福利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及北欧各国家的福利,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及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在福利国家中生活的人民幸福指数就一定会高吗?”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如自杀率、离婚率、犯罪率等,在学生形成相应的认知冲突后,介绍福利国家同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福利国家虽然拥有较好的经济环境,但是丧失了原有的家庭养老功能,致使年轻人缺少相应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自杀率及性开放率都大幅提升,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通过此类分析,推动学生对福利国家形成全面而科学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建立课程联系
概念具有变化性,历史概念的具体含义也是如此。教师应不断梳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适当建立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记忆相关的知识,最终掌握历史概念的关键点。例如,在学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国有化改革、福利国家等多个概念进行区分与整理,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明白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形态,而非常态,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内涵也得到逐步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突破各项限制,建立同一时空条件下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出该时间段内的知识体系。
三、遵循学生的心理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得到落实。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在进行概念学习之前,首先要通过自身原有的经验水平进行思考,最终才能开始学习。由于历史概念是对真实史实的科学概括,所以其中具备的科学性及概括性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才能在根本上理解透彻,因此,其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要注意这一点,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从整体上呈现出重要的历史概念,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以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分封制”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初高中知识进行巧妙的衔接,并对学生发出提问,引领学生回忆有关的学习内容,唤醒学生对于分封制旧知识的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课程目标
课改的主要目的及一大亮点就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与延伸,在重视课程内容讲解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最终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选取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保证学生在将历史概念纳入自身认知系统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现有关知识,对工业革命起因经过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借助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挖掘課程核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重点强调了核心概念的关键意义。通常来讲,历史核心概念为一单元一个,数量虽少,内容却精练,具有较高的价值。例如,学习“1787美国宪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制约平衡”“邦联制”的基础上,区分理解“自由”“平等”两个概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总的来说,一般概念服务于核心概念,主要课程内容也需要通过核心概念进行有效串联,连同其他一般概念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课堂的引导者及教学过程的主导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江南.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林区教学,2018(09):79-80.
[2]赵斌.基于关键词教学法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03):68-69.
[3]崔婷婷.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