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时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一谈这方面的一点认识。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刻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反映出概念的本质、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学生不能只是回答对或错,而是要经过思考才能答出。例如:在讲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提出P(A B)=P(A) P(B),P(AB)=P(A)P(B),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两个公式?学生经过思考弄清楚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本质区别,正确区分A B与AB两个事件的不同,从而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应用条件。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必须创设思考的情境,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其纵深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例如:对指数较大的数进行运算时,常可以取对数进行运算。用一张报纸对折30次,请想一想,这叠报纸大概有多厚?学生们估计厚度至多不会超过几米,老师却说可能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于是师生一起来探讨。
  设一张报纸厚度为0.1毫米,则对折30次的厚度为h=0.1230(毫米)。取对数得lgh=lg0.1 30lg2=-1 30×0.3010=8.0300,所以h≈108毫米=105米>8844.43米。由此可知,这样对折的结果,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现为8844.43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错觉是由直觉思维造成的,但事实胜于雄辩。使学生感到很多数学现象必须通过严谨的推理、运算,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三、提出的问题应有开放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开放性发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法,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提出条件或结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和某些实际生活的问题,或者对课堂中某些问题适当加以延伸拓广,条件和结论都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解答该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极具有探索性。
  例如,已知a<1,b<1,求证:(a b)/(1 ab)<1.(高中教科书例题)
  变题1:若a<1,是否存在整数b,使(a b)/(1 ab)<1成立,若存在,求出b的值(或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题2:若a>1,是否存在整数b,使(a b)/(1 ab)>1成立,若存在,求出b的值(若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我们还可以把变题1,变题2中的“整数”变为“实数”,不是又出现了两个变题吗?因此,在数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开放性题或进行开放式教学都是有必要的。
  
  四、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最近的发展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观念和意识,往往用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把教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则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时,若仅满足对定义文字上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为了向认知的第二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过渡,可以将以下问题作为知识的“增长点”进行设疑:
  1.将“等于”换为“小于”,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2.将“等于”换为“大于”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3.将“绝对值”去掉,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4.将“常数”变为“零”,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当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时,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达到了高潮,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化、生活化
  
  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表面积相同,其体积分别为V1,V2,V3,试笔较他们的大小关系。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行推理论证,但感觉很烦,基础差的同学基本上就放弃了,若我们就此只教会学生推理论证,所有的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气球为什么成球形,而不是正方形或圆柱形?2.人吃饱了饭,肚子是变圆还是便方?至此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V1  通过教师的深入挖掘,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完美结合,丰富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概念的内涵。而且学生会从中自觉地将概念的内涵运用到生活中,去发展扩大它的外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更加热爱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展现出更强烈的活力和魅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连城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语感是学生阅读对应的文本后,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切身体验所产生的对文本主题、文本语言、文本结构等的心理感知,这种感知以学生生活為基础,以阅读为前提,以精神的获得为目的。  这样看来,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在于阅读,通过阅读搜寻并筛选关键信息,结合大脑已储存的生活材料引起一系列思考,这个由阅读到思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如何在阅读中培
对付中考作文,这只是少数考生的强项,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分数总是不尽如人意。而不论那类考生,中考作文要想拿到理想的分数,都应本着稳中求胜的原则,一定要稳字当头。    一.扣住题旨说话,主题正确鲜明    俗语说“办事不由东(东家),累死也无功”。考场作文千万不能跑题。跑题之后任何巧妙的布局、任何精彩的语言都是无效的。那怎么保证不跑题呢?首先要学会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等的规定要看清,想清,思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简单循环网路、并联回路的水动力计算方法和下降管入口水温的计算。该方法是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应用,建立了便于工程实用的计算式。 This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本身就是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田,才能培育出最鲜最艳的花朵。然而,爱优生容易,爱后进生难。由于后进生缺点、毛病较多,常常受到同学的嘲讽、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因而,自暴自弃,很容易走上歪路。对于这类孩子,班主任应以更多的爱心,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以诚挚的爱使他们自觉自悟,懂得如何做人。  我班有个同学在学习方面还不错,但有爱拿同学东西的坏习惯,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已不仅仅是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还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人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    (一)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