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教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演员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适时采用以疑引思、适当引导、合作发现等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肯学、能学、会学。兴趣,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数学是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来的知识,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学会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一、以疑引思,激发兴趣,使学生肯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从生活实际出发,选用典型的感知材料,创设情境,以问题引路、以疑引思,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体验出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以激励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肯学。如:在进行《比例尺》这节课的教学时,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实例引出,出示一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虽然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有变”这一特征,渗透了按比例放大、缩小的含义,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好奇心,继而要求学生把教室的长12米画在纸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以质疑为突破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及动手能力。在探究新知识时画教室的平面图作好铺垫,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比例尺的意义。
二、适当引导,自主探究,促使学生能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适当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现象从多角度思考,独自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各种途径,这样既增长了新知,又发现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教学《比例尺》这节课时,我首先有意思的板出学生计算教室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在给出比例尺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观察大家所求的比例尺,问:“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画在图纸上都是前项是1的这种比例尺呢?为什么?”等,这样不仅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缩小比例尺的特点,又为下面学习的放大比例尺做好铺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了比例尺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如:一是提示比例尺的意义(指图上距离)书中给的这些长度叫什么?(指实际距离)这些长度叫什么?二是通过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比较;三是巧妙引入放大圖的比例尺教学;四是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解决和辨别,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师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最初的困惑与无奈、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事后的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心理历程,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合作发现,共同提高,促使学生会学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学会新知,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思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个体,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位学生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使他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互补、去获取新知识、去提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与人合作的素质,更有利于其个体发展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朝前走;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让他们自主学习,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全民化和终身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受继续教育,另一条途径是自学。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主动学习、加强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第290期
[2]《当代教育新理念》
一、以疑引思,激发兴趣,使学生肯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从生活实际出发,选用典型的感知材料,创设情境,以问题引路、以疑引思,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体验出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以激励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肯学。如:在进行《比例尺》这节课的教学时,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实例引出,出示一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虽然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有变”这一特征,渗透了按比例放大、缩小的含义,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好奇心,继而要求学生把教室的长12米画在纸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以质疑为突破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及动手能力。在探究新知识时画教室的平面图作好铺垫,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比例尺的意义。
二、适当引导,自主探究,促使学生能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适当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现象从多角度思考,独自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各种途径,这样既增长了新知,又发现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教学《比例尺》这节课时,我首先有意思的板出学生计算教室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在给出比例尺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观察大家所求的比例尺,问:“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画在图纸上都是前项是1的这种比例尺呢?为什么?”等,这样不仅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缩小比例尺的特点,又为下面学习的放大比例尺做好铺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了比例尺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如:一是提示比例尺的意义(指图上距离)书中给的这些长度叫什么?(指实际距离)这些长度叫什么?二是通过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比较;三是巧妙引入放大圖的比例尺教学;四是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解决和辨别,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师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最初的困惑与无奈、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事后的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心理历程,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合作发现,共同提高,促使学生会学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学会新知,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思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个体,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位学生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使他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互补、去获取新知识、去提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与人合作的素质,更有利于其个体发展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朝前走;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让他们自主学习,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全民化和终身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受继续教育,另一条途径是自学。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主动学习、加强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第290期
[2]《当代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