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石头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日,寒风习习,万里晴空,丝丝云彩飘在空中,我们井冈山学习考察团的成员乘坐学习基地的车辆,到大井村当年毛主席和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住地进行实践学习。
  走近毛主席故居,讲解员对着一棵小树下一块随处可见、略高于小椅子的石头侃侃而谈。出门在外,我心中总有一个芥蒂,外地的讲解员也好,导游也罢,甚至是当地的老百姓都特别能说会道,一件并不起眼的东西,能添油加醋说成是宝,把驴描述成宝马。甚至上几年有几个地方政府,还证据确凿地争吵着在古代最受排斥的娼妇潘金莲是他们的。而我们潮州的很多宝贝,包括那些属于国家级的保护文物,从老百姓口中出来却一文不值!故此,我到外地参观学习,喜欢独来独往。但今天看到讲解员讲得特别来劲,就挤到前面,一听,这小石块还真的来历不小。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辗转来到了井冈山,当地农民自卫军的首领袁文才、王佐留住了他们,王佐还把自己的房子让给毛主席住。毛主席喜欢看书读报学习,总感觉屋子里的光线不足,白天大部分时间就跑出来,坐在这块石头上边看书读报,边思考中国革命的未来,一直到离开井冈山。石头有点微斜,倾向前面的大山,同行者有个别贪玩的还真的坐上去。
  看到眼前这一块乌黑但极不起眼的石头,我感到有点亲切,犹如看到毛主席向我们频频点头表示问好;也好像看到朱德、陈毅、袁文才、王佐等围坐在石头周围草地上研究部署反围剿的方案;还好像看到一队队一排排的战士围坐在草地上,听主席讲解我们为什么要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更好像看到他突然一跃而起,双手插腰,挺胸昂首,双眼炯炯地看着前方,向着南昌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革命一定要成功,也一定会成功!
  我们可以想象毛主席首次坐在这块石头上的心情。他肯定会想到自己为什么从千里之外的湖南东部来到这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赣南井冈山。他原来是受党中央的委派到湖南老家组织领导秋收起义,进而攻打大城市长沙,为武装夺取政权开创新的局面。想不到还未进入攻打长沙阶段,原来5000多人兵分三路的起义部队,就受到早已有预谋的国民党部队的激烈抵抗,敌强我弱估计不足,牺牲的牺牲,叛变的叛变,连总指挥陈德铭也在撤退中牺牲了!只剩下不足这1000人的队伍来到井冈山,教训是何等的深刻沉重。
  毛主席应该还会想到怎么才能与山大王袁文才、王佐等这些穷苦人出身,没有欺压劳苦大众,只以劫富济贫过日子,诚心收留远道而来的他们,又已初步接受革命道理的绿林好汉们相处,搞好关系,让剩下来的队伍暂时得以休养生息,再逐渐壮大为能与国民党反动派抗衡的队伍。
  或许,坐在这块石头上的毛主席在还会继续思考,一是如何把同处一山的这一帮穷苦人出身,有同情心和民族正义感的土匪出身的农民自卫军,通过教育感化,逐渐转化成为革命的队伍;二是如何以此为依托,把方圆500里的井冈山打造成为革命的红色根据地,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来统一领导全国的革命,加快推翻蒋家王朝的步伐。
  井冈山多少次的围剿与反围剿,这块石头应该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毛主席与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着千军万马与国民党部队进行周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从而一次次化解了被消灭的危险!后来由于受到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干扰,红军才被迫离开了井冈山,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很多重大的决策,或许正是主席坐在这块石头上冥思时获得的。
  我们可以想到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初始阶段,因遭受挫折,有一些同志对革命产生了动摇,毛主席发现了苗头,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重燃起大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以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很多早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基础,估计也是在这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产生的。
  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在如此动荡的岁月里,毛主席却敢于悠然地坐在这前无遮物后无挡体的石头上看书读报,思考着革命的未来,不怕袁文才、王佐队伍中有不纯洁、蜕化变节,被国民党政府收买的败类,以及国民党暗藏的人员,见钱眼开的杀手等等采用卑鄙的手段对他进行暗杀。毛主席就是有如此的胸懷与胆略,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石头虽小,并不起眼,但它见证了井冈山作为革命摇篮的历史,一定要让子子孙孙记住它。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基因编辑技术诞生后,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讨论就未曾止歇过,它涉及的道德伦理、法律规制等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而在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广东诞生后,这一技术引发的探讨更是席卷各行各业。为了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由于该技术尚不成熟,法律必须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加以限制,保持谦抑立场。但风险与利益并存是基因编辑技术的现状,其对精准医疗发展的推动、对于一些重大疾病治疗取得的多
期刊
摘要:2021年初,华北一些地区新冠疫情出现反弹,凸显了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发展的接续性问题,包括治理的贫困、“财富的生产”与“意义的生产”空间错位逻辑、常态化治理的乏力等,需要依据乡村振兴接续性发展的要求。全面脱贫后,要实现乡村振興连续性发展,必须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基层乡村规范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关键词:疫情反弹;乡村振
期刊
离开家之后的第一站便是南京。在南京的少半年,是我物质上最为颠沛流离,最为落魄困窘的半年,也是我精神上最为丰盈充实,离理想生活最为接近的半年。  南京,我魂牵梦绕多年的金陵。  为了在这座传承了千百年的城市落脚,一次次冒着滂沱大雨或者炎炎烈日去厚着脸皮找兼职,一次次紧咬牙关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就好了。为了生存,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吃着不喜欢的廉价食物,住着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的小房子。那时幸而年轻,对生
期刊
一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无论如何,你都不会相信,严冬,带着最后一丝寒气悄悄地退怯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派氤氲和煦的气息。苍茫天地间忽然像被什么催赶似的,风渐渐地清亮了,水渐渐地温润了,流云散淡天际,晨光映衬黎明,沿河的柳丝急不可耐的泛出融融绿意,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显得那么和谐,有趣。  沿河散步。一位老人帶着几个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孩子们打水漂,捡石头,追逐嬉戏,跑得满头大汗,一点儿都不嫌
期刊
奶奶活着的时候像一棵饱经沧桑的大树在繁衍生息,最后却像一片落叶般,悄无声息的走了……她还没度过自己的九十岁生日就走了,离开了她那个生她养她一辈子贫瘠的小村庄。但她却永远铭刻在我灵魂深处的记忆里,铭刻在我怀念的梦里……  那一年我生意负债累累经济异常窘迫,那一年奶奶是第一次给我打了电话,说她想治好病想继续站起来。因为我忙于生意没有回到她身边。当我再次给奶奶电话时,电话那头是奶奶平静的声音:你给我寄的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在展现出丰富多样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开始呈现出商业化、产业化等具有资本性质的特点。受到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影响,一些媚俗文化产品的出现,开始逐渐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并滋生出了犬儒主义审美观。这种秉持着“拒斥价值”“自甘堕落”“只图苟且”的审美观,假冒寻求逃避与安宁之名,掩盖着审美异化之实。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文化工业是在文化领域实行工业化生产的,具
期刊
我的家乡有一棵古老而挺拔的大榕树。每当梦回故乡,总与大榕树不期而遇,大榕树成为故乡的象征,它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头……  大榕树位于围屋中门的左侧、晒谷场外约十米、鱼塘边与驷马拖车围屋左侧第二条巷的中间位置上,距离住宅外墙和池塘墙相隔大约都是七八米,据说是创乡时种下的,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大榕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被摧残之前是何等的巍峨挺拔,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墨绿色巨大的雨伞,南面占据鱼塘将近
期刊
我的故乡有一座“林氏家庙”,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创乡先祖的第10代重孙子筹资而建,至今己有400余年的历史。家庙是故乡四大特征之一。  “家庙”位于村的西面,占地约3亩,坐东朝西,按潮州传统的“三山两进一天井双通巷”格局而建。“家庙”在我离开家乡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两条倒塌的通巷得到重建,完善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但修建后每当我踏入“家庙”总回不到儿时的那一份情结,有一点儿碍眼和酸
期刊
我的家乡有一口古老而奇特的池塘—“关公池”,这在国内我所走过的地方尚未发现有类似这种形状的池塘。据说,“关公池”是创乡时最先开挖的工程,挖出的泥土被用作建造具有潮州传统建筑格局——“驷马拉车”的材料,建成的院落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仍保留完整。每当我梦回故乡,都忘不了在池塘中游泳、戏水、捕捉小鱼虾、摸石螺等的情景,“关公池”是故乡四大象征之一。  “关公池”顾名思义,形状犹如一把关公刀,因而得
期刊
我的故乡有一座“驷马拖车”,相传是采用“关公池”挖出的泥土作为主要材料筑建而成,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它是故乡四大象征之一。  故乡的“驷马拖车”位于村的正南方,坐北朝南。其規模有别于书中記载的“三落两火巷一后包”,更符合民间流传的“三落四火巷一后包”的建筑格局。内有规格基本一致的房屋近70间,当年全生产队除一户住在外面外,其余30几户人家、130余人都住在里面。每一家至少都拥有两个房间,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