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游戏化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护航舰,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底线。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大班健康活动“球宝宝逃生”借鉴了一个常用的小实验:一个瓶口只能一次通过一个小球的瓶子里装了6个带线的小球,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瓶中的小球迅速取出。目的旨在通过游戏的活动方式来让小朋友来感知发现规则秩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关注安全、理解安全的意识。
  二、案例回放
  1.认识球宝宝。
  2.出示瓶子,认识球的家。
  师:这是球宝宝的家,这六个球宝宝相亲相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里。有一天,球宝宝家有危险了!6个球宝宝要赶紧逃出来,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评析:教师以神秘的语气给幼儿讲6个球宝宝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帮助球宝宝逃生。)
  3.引导幼儿帮助取出球宝宝,提出取球规则,分组进行游戏。
  (评析:游戏中设定比赛规则,教师提出详细的游戏要求,每组中的6个小朋友可以一人帮助一个球宝宝。每人拿一根线,帮球宝宝逃生。幼儿的可操作性强。)
  第一次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师:球宝宝的家门这么小,一次只好一个球通过,我们该怎么帮助它们逃出来呢?球不能一下子拿,一个一个按顺序地拿才能将球拿出。如果大家都很着急,都想先把球拿出来,球宝宝就会堵在门口,反而都出不来。
  4.游戏反复进行两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得出游戏经验:(1)相互配合;(2)上下顺序。
  (评析:灵活地通过几次游戏,逐步总结出游戏失败的原因与做游戏的规则,孩子通过几次游戏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知道了如何正确地逃生。)
  5.师: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地帮助球宝宝一个一个地逃出来。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合作配合的地方。你们知道哪些需要我们小朋友合作的呢?幼儿回答。(报警信号)
  (评析:组织幼儿迅速撤离活动室,教师帮助计算时间。第一次撤离后和幼儿一起总结出离开速度慢的原因,总结出正确经验:相互配合、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
  6.让幼儿扮演球宝宝,练习逃生。
  师:你们想变成球宝宝,体会一下如何去逃生吗?把这个可以让我们变成球宝宝的圈圈套在身上,那我们现在就是球宝宝啦!球宝宝逃生时要注意什么呢?
  (评析: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自己套上游泳圈扮演球宝宝,能唤起幼儿的认知及情感,球宝宝好似幼儿的化身,幼儿耳濡目染。幼儿乐意在游戏中去学习怎样迅速安全地撤离活动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活动案例设计的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注意观察上课班级幼儿的课间活动状况,发现超过一半的小朋友在门口、楼梯上基本能做到“一个接着一个”走,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小朋友虽然在门口能做到“一个接一个”走,但是到楼梯比较宽松的地方,又是抢着跑下去玩。这说明活动方案虽然使幼儿知道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道理,但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一定能迁移这一安全规则。
  究其缘由,活动设计虽然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小朋友体验“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好处,但它只是游戏活动中的假设性情境,与孩子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仍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在游戏设计中,让游戏情境离小朋友的现实生活再近一些,进行多场景的游戏训练,将走楼梯、上滑梯、上厕所、取东西等内容都融合进“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游戏活动,让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与获得运用安全规则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活动的效果无疑会更好。
  四、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游戏化策略
  策略一:创新的活动点击了幼儿的个性成长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中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常常会忘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把所知道的结果告诉孩子,让他们记住该怎样做,却忽略了与他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以前的活动中过分强调说教,幼儿的主体作用无法真正体现,以至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使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显然活动之所以吸引幼儿,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社会活动生动形象化,原因就在于它以游戏贯穿始终,注重动静交替。幼儿通过几次游戏比赛、迅速撤离活动室、扮演球宝宝等自主自发性活动,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得到了广泛发展,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策略二:仿真的生活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如果活动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幼儿的自身需要,幼儿毫无兴趣而言。本次活动最后通过让幼儿自己套上游泳圈扮演球宝宝,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仿佛自己就是球宝宝,在获得逃生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积极乐意地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怎样迅速安全地撤离活动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三:灵活的比较刷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俗话说:“有对比才有鉴别。”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也是直观的。尽管以前活动也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但有时教师对活动的具体指向性不明确,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需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去做十分模糊。而本次活动则灵活地通过几次游戏,逐步总结出游戏失败的原因与做游戏的规则,孩子通过几次游戏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知道了如何正确地逃生。这种比较教育说服力强,避免了无谓的说教。幼儿自然比较乐意接受正确迅速安全的逃生方法。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显然这对幼儿自身的亲历行为起到了榜样作用。真是一举多得!
  策略四:积极的互动链接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教师与幼儿在教和学的双向活动中,应该是相互作用,互为主客体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师仍起主导作用,而此活动从开头开放式的提问,到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无一不是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正是在教师的语言感染、肢体的带动下与教师进行应答。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快乐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情感交流需要、积累各种丰富经验,幼儿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之中获得了力所能及的避害方法和经验。
其他文献
为了做好各种各样的检查验收,基层幼儿园往往会对照检查验收评估标准,加强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幼儿教师认真撰写计划方案、教育笔记、家园联系记录、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等各种文字材料,出现了“笔头工作过多”的现象。到底如何正确看待幼儿教师“笔头工作过多”问题,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一、幼儿教师“写”的功能是应付检查,还是真实生
期刊
绘本赏析:  《我爸爸》是一个独特的国外绘本。  独特一:绘本内容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孩子平时接触的活动内容中谈论爸爸的话题较少,这个绘本选材来自爸爸,图画中夸张、幽默的画面始终洋溢着孩子对爸爸的爱。  独特二:从孩子视觉去理解成人,去爱父亲。绘本从孩子的思维、理解方式表达着对爸爸的爱。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不仅能找到还能大胆说出自己爸爸的本领和独特之处,也会更加爱自己的爸爸。  一、活动目标:  1.
期刊
七月,一个多雨的季节;七月,一段因离别而感伤的岁月。孩子,在以往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播种着爱心和希望,收获着真诚和喜悦,然而在这离别的七月,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美丽的花瓣,散落一地,令人心碎。  三年前,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我从你们爸爸妈妈手中接过惶恐不安的你们。当你们用柔软的小手臂搂过我的脖子哭喊着“妈妈”,孩子,我知道那是你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时的无助和对我的信任,从此,我以“妈妈”和“老
期刊
绘本就是图文交互的图画书,与带插图的书不同之处在于图文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主次和附属,撇开文字,图画可以独立叙述完整的故事。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能让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美学。好的绘本,不仅图画精美,构图、色彩能让孩子们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另外,绘本故事的美好故事情节,能让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在阅读
期刊
设计背景:  涂涂抹抹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事。对刚入园幼儿来讲,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纸上进行涂鸦。由于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等原因,再加上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小班幼儿常会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的兴趣任意进行。  另一方面,在小班初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玩色活动深受幼儿的
期刊
教学活动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生成的乐章。也正是因为有了意料之外的插曲,教学活动才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课堂因此而灵动。面对“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支“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僵局。课堂呼唤智慧,教学寻觅机智。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离不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离不开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一、预设生成,活动教学有备而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期刊
幼儿收集是指幼儿有目的、感兴趣地将自己喜爱的物品聚集在一起,继而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发现,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据本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在3~6岁幼儿中94%都对某类物品表现出特殊爱好,即有收集欲,90%的幼儿对某类物品有收集行为。  但是,家长、老师并不理解孩子的收集,甚至干预,认为孩子只是玩玩而已,总捡回来一些破烂,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良好途径。  一、了解收集实质
期刊
结合“我是小小银幼娃”的主题背景,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班数学发展的要求: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通过匹配物品做一一对应,同时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数学活动,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引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实物配对的方法。  从活动实施的情况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期刊
拜读了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地被他那种浓浓的爱心所打动。该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老师用最朴实的教育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小故事中的经典语录,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连续读了几遍,每次都心潮澎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中有几点我感悟很深:  一、反思让教育更精彩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期刊
随着午睡起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爬起床,忙着穿衣服。突然,原本宁静和谐的教室里传来了一声“哼!讨厌!”,那声音听起来又响亮又刺耳,难道有人吵架了?我赶紧循声走去,只见小雨用手指着婷婷,忿忿不平地说:“老师!她骂人!”婷婷的小眼睛眨巴着,双手不断拉着自己的衣角,一边躲一边说:“我没骂你!”“她说我是小呆子,我不喜欢她了!”小雨撅着嘴,不依不饶地说。为了平息纷争,我赶紧问清缘由:“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