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类型,“高等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层次。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应当坚持“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遵从“职业性”,兼顾“高等性”,突出“实践性”。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78-02
一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的理性认识
(一)“高等性”与“职业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属性
1 学校类型的“职业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其类型属于职业教育,它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属性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2 办学层次的“高等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在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在学历上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端,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结构升级。从“高等性”出发,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
3 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作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强调的是培养目标,要面向一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只不过应用的技术层面更高。
4 培养路径的“实践性”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施行的是“能力本位”育人理念,其育人的基本路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高端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也应当遵循“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强调培养路径的“实践性”。
(二)“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关联,又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关联。按照“职业性”与“高等性”相统一,突出职业性,适应“高等性”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宽”、“专”、“交”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必须兼顾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两个基本方面。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理性选择
(一) 教学模式及其内涵
教学模式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教育要科学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它是我们选择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
目前,国内就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侧重教学模式的动态性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着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的分类类型较多,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目前国内主要有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社会互动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等几种基本类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继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学要采用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二次研发能力。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既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又能进行互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的配合或者独立操作完成,反复刺激和学习,能够达到技能的熟练操作和应用。
显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这个目标的要求,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真实性职业工作情景、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结协作与配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式教学最早是由南京工程学院为改革工程实践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项目教学,即依据构建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二是依据培养目标,使项目教学形成贯穿整個培养过程,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环环相扣、逐层提升、能力进阶的完整系列。为此,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解决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体系、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一)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是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领。具体来讲,要把培养职业能力目标细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理论基础与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
(二)构建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载体。应用型本科教育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可以细分为人文素养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五大模块。
(三)构建实践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和差别性原则,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可操作性、实效性原则,开放性、互动性原则。
(四)构建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规范教师编写项目式教学大纲,制定项目教学方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主要项目和非主要项目等关系,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学程序,以及考核方式和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等构成要素。
(五)构建项目式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督导组织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查、督导,健全完善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建立项目式教学会议议事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研讨与交流制度,定期提交教改意见制度等。
2 健全评教评学制度,促进教学评价规范化
教学评价可以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专家评教、专家评学、教师互评、领导评教等六个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有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专家评教三个基本方面。
3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构建教学评价长效机制
学生成绩考核可以分为形成性诊断考核和总结性评价考核,以形成性诊断考核为主,推行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考核,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机制;形成性诊断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教学的参与情况,总结性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所获得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结合起来。
参与文献
[1]杨兴林.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四个转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于深德,朱学思.探索新的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1989(4).
[3]吴晗清.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9(3).
[4] 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88(5).
[关键词] 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78-02
一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的理性认识
(一)“高等性”与“职业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属性
1 学校类型的“职业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其类型属于职业教育,它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属性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2 办学层次的“高等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在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在学历上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端,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结构升级。从“高等性”出发,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
3 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作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强调的是培养目标,要面向一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只不过应用的技术层面更高。
4 培养路径的“实践性”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施行的是“能力本位”育人理念,其育人的基本路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高端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也应当遵循“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强调培养路径的“实践性”。
(二)“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关联,又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关联。按照“职业性”与“高等性”相统一,突出职业性,适应“高等性”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宽”、“专”、“交”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必须兼顾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两个基本方面。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理性选择
(一) 教学模式及其内涵
教学模式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教育要科学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它是我们选择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
目前,国内就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侧重教学模式的动态性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着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的分类类型较多,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目前国内主要有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社会互动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等几种基本类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继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学要采用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二次研发能力。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既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又能进行互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的配合或者独立操作完成,反复刺激和学习,能够达到技能的熟练操作和应用。
显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这个目标的要求,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真实性职业工作情景、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结协作与配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式教学最早是由南京工程学院为改革工程实践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项目教学,即依据构建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二是依据培养目标,使项目教学形成贯穿整個培养过程,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环环相扣、逐层提升、能力进阶的完整系列。为此,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解决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体系、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一)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是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领。具体来讲,要把培养职业能力目标细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理论基础与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
(二)构建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载体。应用型本科教育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可以细分为人文素养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五大模块。
(三)构建实践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和差别性原则,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可操作性、实效性原则,开放性、互动性原则。
(四)构建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规范教师编写项目式教学大纲,制定项目教学方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主要项目和非主要项目等关系,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学程序,以及考核方式和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等构成要素。
(五)构建项目式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督导组织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查、督导,健全完善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建立项目式教学会议议事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研讨与交流制度,定期提交教改意见制度等。
2 健全评教评学制度,促进教学评价规范化
教学评价可以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专家评教、专家评学、教师互评、领导评教等六个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有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专家评教三个基本方面。
3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构建教学评价长效机制
学生成绩考核可以分为形成性诊断考核和总结性评价考核,以形成性诊断考核为主,推行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考核,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机制;形成性诊断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教学的参与情况,总结性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所获得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结合起来。
参与文献
[1]杨兴林.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四个转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于深德,朱学思.探索新的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1989(4).
[3]吴晗清.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9(3).
[4] 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