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課程背景
1.1、课程主题
以科技馆为学习基地的“华夏之光——科技与生活”综合实践课程,涵盖科学、语文、数学学科课程,围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感受农业、民俗等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孕育的创新与发展。
2.2、课程依据
实践活动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亲身经历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题实践课程成为了一种重要方式。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教材中科技馆中有关内容,进一步加强馆内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度。
3.3、资源分析
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博物馆是人类智慧的集合,它的专业性、直观性是教科书、教师所无法呈现的。到情境中学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对更广阔的知识天地有所涉猎。通过环境熏陶不断丰富内心,提升孩子们的知识积淀与人文素养。
4.4、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特点,我们锁定了科技馆“华夏之光”主题。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参观科技馆成为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的首选。
为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实践的融合,使活动内容更加具有知识性,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我校教师多课联动共同设计了这个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努力运用问题引领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场馆资源,引导孩子在博物中进行有效学习;理解学科知识,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孩子探究发现的欲望;在过程中,注重参与、体验,为今后自己会用、能在这些资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学习方式的指导。以达到让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选择在清明节气这一时间点开展活动,以24节气的清明作为活动的串联点,连接起三部分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
三、课程重难点
社会资源、学科素养和学习环境整体聚集、融合,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点,了解、体验、感知在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做到达到的,并能切实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要探究、要学习的需求。
四、课程准备
(一)组织相关学科老师进行华夏之光主题课程的调研,展开讨论,撰写本学科知识点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在校内做好前期准备,在准备中进行了解场馆、活动目标设定、学科知识的拓展、补充等。
五、课程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的学科联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环节(一)
1、进入“华夏之光”馆,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⑴请学生讲讲郑和下西洋
⑵进入“四大发明”展区
①如果没有中国的发明指南针,没有在指南针的基础上设计的罗盘针,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就是绝对不能实现的。
②观看视频:“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③分小组浏览印刷术及造纸。
(预设:两大发明使人类有了书写的工具,能记录下历史。)
⑶小结
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只是在 “华夏之光”馆看到了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缩影,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古代的技术创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代的技术创新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下一站,我们将走入“科技与生活展厅”,继续感受我国灿烂的历史和科技文化。
2、感受24节气
⑴我们在“华夏之光”感受到了我国灿烂的历史和科技文化。现在我们就来继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就是24节气。
⑵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⑶24节气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说:春种秋收。春天又适合进行哪些农业活动呢?就让我们来研究春天的这些节气。
⑷教师总结
:通过调查,你们了解了什么节气进行怎样的农业活动。可是为什么这一节气就适合进行这样的农业活动?这还要与当时的天气、温度等气象有关,那么就请同学们到数学老师哪里去了解吧!
3、后续延伸
针对二十四节气,民间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一些吧。写一写活动感受,制成手抄报。
环节(二)
1、引入:同学们,我们刚才进一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其中的一句谚语,那么为什么说清明前后适合种瓜点豆呢?
2、场馆研究:
(1)对全国的降雨量进行了统计。
(2)分小组搜集各自省份的降水量情况,完成学习单。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并总结出12个月天气情况及清明前后,种瓜点都的原因。
(3)交流。七八月份的时候温度最高,雨水也最多,全年整体趋势是什么样的。 清明是4月,4月份的温度和降水量正在开始逐渐上升,比较适合种植。
3、游戏:天气播报。
4、后续延伸:
今天我们在研究了在中原地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原因,那么在南方我们都应该在什么节气进行播种呢?我们可以在之后继续研究。 环节(三)
场馆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单为引领,有目的的观察、分析、记录,从而自主学习种子的结构。
1、通过果实的结构引入,提出问题“种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继而进行馆内探究。
(1)刚才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到底哪个节气更适合播种呢?
(2)那么种瓜点豆究竟种的是什么呢? 你们知道种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来研究一下种子的结构。
2、分小组观察花生、玉米、水稻三个谷物的种子,通过小组探索完成探究单。
课后延伸:引发思考
今天咱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回去之后找一个你了解的种子,也试著画一画。
看看你是不是真正了解清楚了。现在正是我们播种的季节,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的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艺美小学正在开展的“美化校园 美我班级”种植大赛活动中。
六、课程效果
(一)教师层面
在推进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资源观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增强了教师的学科意识,提高了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丰厚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补充了学生学习资源,改变了学习方式。以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畅游在场馆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搭建起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
(二)学生层面
学生在科技馆里学习,场馆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在体验中有了学习的效果。过去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的场馆学习既能见,又能动,调动多种感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所学领域的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亲自参与的综合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通过过程的实践和体验,学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图片
科学张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种子模型 数学老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准备制作统计图
徐老师讲四大发明 郑老师向学生介绍24节气
学生互动补充关于24节气的知识 学生介绍郑和下西洋
学生了解四大发明 学生在了解气象方面的知识
八、活动学习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胡家园小区20号 (100007)
手机:15600494586
1.1、课程主题
以科技馆为学习基地的“华夏之光——科技与生活”综合实践课程,涵盖科学、语文、数学学科课程,围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感受农业、民俗等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孕育的创新与发展。
2.2、课程依据
实践活动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亲身经历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题实践课程成为了一种重要方式。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教材中科技馆中有关内容,进一步加强馆内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度。
3.3、资源分析
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博物馆是人类智慧的集合,它的专业性、直观性是教科书、教师所无法呈现的。到情境中学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对更广阔的知识天地有所涉猎。通过环境熏陶不断丰富内心,提升孩子们的知识积淀与人文素养。
4.4、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特点,我们锁定了科技馆“华夏之光”主题。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参观科技馆成为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的首选。
为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实践的融合,使活动内容更加具有知识性,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我校教师多课联动共同设计了这个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努力运用问题引领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场馆资源,引导孩子在博物中进行有效学习;理解学科知识,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孩子探究发现的欲望;在过程中,注重参与、体验,为今后自己会用、能在这些资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学习方式的指导。以达到让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选择在清明节气这一时间点开展活动,以24节气的清明作为活动的串联点,连接起三部分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
三、课程重难点
社会资源、学科素养和学习环境整体聚集、融合,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点,了解、体验、感知在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做到达到的,并能切实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要探究、要学习的需求。
四、课程准备
(一)组织相关学科老师进行华夏之光主题课程的调研,展开讨论,撰写本学科知识点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在校内做好前期准备,在准备中进行了解场馆、活动目标设定、学科知识的拓展、补充等。
五、课程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的学科联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环节(一)
1、进入“华夏之光”馆,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⑴请学生讲讲郑和下西洋
⑵进入“四大发明”展区
①如果没有中国的发明指南针,没有在指南针的基础上设计的罗盘针,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就是绝对不能实现的。
②观看视频:“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③分小组浏览印刷术及造纸。
(预设:两大发明使人类有了书写的工具,能记录下历史。)
⑶小结
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只是在 “华夏之光”馆看到了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缩影,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古代的技术创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代的技术创新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下一站,我们将走入“科技与生活展厅”,继续感受我国灿烂的历史和科技文化。
2、感受24节气
⑴我们在“华夏之光”感受到了我国灿烂的历史和科技文化。现在我们就来继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就是24节气。
⑵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⑶24节气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说:春种秋收。春天又适合进行哪些农业活动呢?就让我们来研究春天的这些节气。
⑷教师总结
:通过调查,你们了解了什么节气进行怎样的农业活动。可是为什么这一节气就适合进行这样的农业活动?这还要与当时的天气、温度等气象有关,那么就请同学们到数学老师哪里去了解吧!
3、后续延伸
针对二十四节气,民间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一些吧。写一写活动感受,制成手抄报。
环节(二)
1、引入:同学们,我们刚才进一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其中的一句谚语,那么为什么说清明前后适合种瓜点豆呢?
2、场馆研究:
(1)对全国的降雨量进行了统计。
(2)分小组搜集各自省份的降水量情况,完成学习单。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并总结出12个月天气情况及清明前后,种瓜点都的原因。
(3)交流。七八月份的时候温度最高,雨水也最多,全年整体趋势是什么样的。 清明是4月,4月份的温度和降水量正在开始逐渐上升,比较适合种植。
3、游戏:天气播报。
4、后续延伸:
今天我们在研究了在中原地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原因,那么在南方我们都应该在什么节气进行播种呢?我们可以在之后继续研究。 环节(三)
场馆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单为引领,有目的的观察、分析、记录,从而自主学习种子的结构。
1、通过果实的结构引入,提出问题“种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继而进行馆内探究。
(1)刚才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到底哪个节气更适合播种呢?
(2)那么种瓜点豆究竟种的是什么呢? 你们知道种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来研究一下种子的结构。
2、分小组观察花生、玉米、水稻三个谷物的种子,通过小组探索完成探究单。
课后延伸:引发思考
今天咱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回去之后找一个你了解的种子,也试著画一画。
看看你是不是真正了解清楚了。现在正是我们播种的季节,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的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艺美小学正在开展的“美化校园 美我班级”种植大赛活动中。
六、课程效果
(一)教师层面
在推进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资源观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增强了教师的学科意识,提高了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丰厚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补充了学生学习资源,改变了学习方式。以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畅游在场馆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搭建起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
(二)学生层面
学生在科技馆里学习,场馆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在体验中有了学习的效果。过去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的场馆学习既能见,又能动,调动多种感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所学领域的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亲自参与的综合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通过过程的实践和体验,学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图片
科学张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种子模型 数学老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准备制作统计图
徐老师讲四大发明 郑老师向学生介绍24节气
学生互动补充关于24节气的知识 学生介绍郑和下西洋
学生了解四大发明 学生在了解气象方面的知识
八、活动学习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胡家园小区20号 (100007)
手机:1560049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