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让“真”回到作文教学中,唯有写真话,作文时才能言之有物,唯有露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唯有“真”才会彰显技巧,让作文教学呈现“真”风采。
【关键词】作文 提高“真”
众所周知,目前中职生普遍有文化底子薄、不太爱学习的缺点。那么,“作文”这一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对于他们而言,更可谓是“难上加难”。语文教学同仁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考试结束阅卷时,读着学生的“大作”,“啼笑皆非”、“无奈”、“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复杂感受溢满了心写满了脸。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中职生将来择业、就业的重要性又如同天上的月亮一般鲜明。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中职生的写作水平?首先,笔者认为部分学生写作难以成文,即使勉强成文又让人不忍卒读,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摒弃了“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这样的错觉,似乎写作非得用另一种语气不可,作文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于是,学生一听到作文就犯愁,愁不出就凑,凑不出就抄,下笔言不由衷、生编硬造,其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局面?唯有让“真”回到作文教学中,还作文一个“真”面目。因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就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 (叶圣陶)。而所谓“真”,就是教育学生写作文时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少被框框束缚,能畅所欲言。
学生写真话,写作文时就能言之有物。只要你写真话,國家、社会、学校、家庭、家事、国事,事事可论;只要你吐真情,父母、师生、亲朋、同学,桩桩可叙。大街上的人流、校园里的书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怀、生活的苦辣,这些不都是活生生的材料吗?只要是写生活、诉真情,作文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之炊”之难。
真话露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欢离合。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处境不同,对生活的感受自然也不同。只有抒内心之情,发切身之感,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文章才会有打动人的感染力。鹦鹉学舌,唱不出动人的乐章,唯有自己的真情才能打动人。如让学生写印象中最深的老师,有的同学写自己印象最差的老师,写出该教师一些有违师德的行为(比如体罚、以罚代教、粗暴不讲理等),尽管有些以偏概全,过于偏激,但由于是说自己的心里话,抒自己的真情,教师还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事实上,教师队伍中确有这样的“害群之马”,但一个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更让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另外,作文教学必须开源活流,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例如,笔者切合高一学生的军训生活,出了一道题目:《难忘的军训生活》。由于军训生活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活,况且军训I生活的确给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学生写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而最让笔者惊诧的是,一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竞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作文质量大为提高。个中原因,并非是天赐神工,而仅仅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真话而已。可见真是一“真”见血(触及作文教学中的沉疴),一“真”见效(对症下药见奇功)。
“真”中见技巧。以前,笔者比较热衷和学生讲作文技巧,不仅时间浪费了,效果并不见佳。后来,笔者放手让学生跳出课本中的题目,而也让他们从一批题目中选择其中一篇自己最容易写的来写。而这些都是写一些身边的事,说一些学生自己的心里话,如《老师,请听我说》、《这样做真不应该》、 《瞧,我们这一班》……学生平时一些不敢说的话,一些耻于与人交流的事均找到了很好的宣泄渠道,不仅没有了“无米之炊”之感,而且侃侃道来,质朴之中更显得佳作天成,而其中就蕴含了一些单靠教师的教难以教会的作文技巧。可见,鼓励学生写真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更是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一支催化剂。学生于每次一挥而就中将对作文的恐惧抛之脑后,写作文成了一件易事,成了一件乐事。而在每次的训练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渐渐提高了,真是一“真”解千愁。
作文教学中提倡一个“真”字,首先教师要有胆识,真正敢于从应试教育中跳出来,敢于从课本的训练题中跳出来,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为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自身的真功夫、真感情。一个“真”字,不仅要求教师要知晓学生身边发生了什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身边的世界,如何去摄取真实而有意义的人或事,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我,吐露真情,让作文教学呈现“真”风采,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纯真本色,从而写出千姿百态的好作品。
【关键词】作文 提高“真”
众所周知,目前中职生普遍有文化底子薄、不太爱学习的缺点。那么,“作文”这一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对于他们而言,更可谓是“难上加难”。语文教学同仁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考试结束阅卷时,读着学生的“大作”,“啼笑皆非”、“无奈”、“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复杂感受溢满了心写满了脸。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中职生将来择业、就业的重要性又如同天上的月亮一般鲜明。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中职生的写作水平?首先,笔者认为部分学生写作难以成文,即使勉强成文又让人不忍卒读,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摒弃了“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这样的错觉,似乎写作非得用另一种语气不可,作文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于是,学生一听到作文就犯愁,愁不出就凑,凑不出就抄,下笔言不由衷、生编硬造,其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局面?唯有让“真”回到作文教学中,还作文一个“真”面目。因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就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 (叶圣陶)。而所谓“真”,就是教育学生写作文时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少被框框束缚,能畅所欲言。
学生写真话,写作文时就能言之有物。只要你写真话,國家、社会、学校、家庭、家事、国事,事事可论;只要你吐真情,父母、师生、亲朋、同学,桩桩可叙。大街上的人流、校园里的书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怀、生活的苦辣,这些不都是活生生的材料吗?只要是写生活、诉真情,作文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之炊”之难。
真话露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欢离合。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处境不同,对生活的感受自然也不同。只有抒内心之情,发切身之感,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文章才会有打动人的感染力。鹦鹉学舌,唱不出动人的乐章,唯有自己的真情才能打动人。如让学生写印象中最深的老师,有的同学写自己印象最差的老师,写出该教师一些有违师德的行为(比如体罚、以罚代教、粗暴不讲理等),尽管有些以偏概全,过于偏激,但由于是说自己的心里话,抒自己的真情,教师还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事实上,教师队伍中确有这样的“害群之马”,但一个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更让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另外,作文教学必须开源活流,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例如,笔者切合高一学生的军训生活,出了一道题目:《难忘的军训生活》。由于军训生活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活,况且军训I生活的确给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学生写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而最让笔者惊诧的是,一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竞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作文质量大为提高。个中原因,并非是天赐神工,而仅仅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真话而已。可见真是一“真”见血(触及作文教学中的沉疴),一“真”见效(对症下药见奇功)。
“真”中见技巧。以前,笔者比较热衷和学生讲作文技巧,不仅时间浪费了,效果并不见佳。后来,笔者放手让学生跳出课本中的题目,而也让他们从一批题目中选择其中一篇自己最容易写的来写。而这些都是写一些身边的事,说一些学生自己的心里话,如《老师,请听我说》、《这样做真不应该》、 《瞧,我们这一班》……学生平时一些不敢说的话,一些耻于与人交流的事均找到了很好的宣泄渠道,不仅没有了“无米之炊”之感,而且侃侃道来,质朴之中更显得佳作天成,而其中就蕴含了一些单靠教师的教难以教会的作文技巧。可见,鼓励学生写真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更是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一支催化剂。学生于每次一挥而就中将对作文的恐惧抛之脑后,写作文成了一件易事,成了一件乐事。而在每次的训练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渐渐提高了,真是一“真”解千愁。
作文教学中提倡一个“真”字,首先教师要有胆识,真正敢于从应试教育中跳出来,敢于从课本的训练题中跳出来,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为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自身的真功夫、真感情。一个“真”字,不仅要求教师要知晓学生身边发生了什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身边的世界,如何去摄取真实而有意义的人或事,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我,吐露真情,让作文教学呈现“真”风采,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纯真本色,从而写出千姿百态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