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东风 万紫千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好教育进行时”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什么是好的教育呢?衡量好教育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广州教育独具哪些特质……这些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0多年来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取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定位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宏伟目标,更是展现了广州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广州的教育要为广州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必须强化使命与担当。好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源泉,是智力支撑不可或缺的基础,一个城市的人才,可以引进,更要立足于自身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教育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好教育必须有好的理念,有好的顶层设计;好教育必须要有好的体制机制和有力举措;好教育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要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以为,讨论广州好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学校层面,而应放在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区域层面去讨论。好教育包含哪些要素呢?在我看来,好教育应该从体制机制、结构、布局、数量、条件、师资(包括校长、教师)、课程、管理、质量、特色、教育生态等要素去观察、去评价。
  第一,好教育必须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相对均衡合理的布局与结构,有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有高占比的优质学校。所谓好的体制机制、好的布局和结构,必须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市、区、校各层级的积极性,各级各类教育齐全,协调发展,学校充满活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适合、灵活互通;各类学校要布局合理、相对均衡,老百姓认可的好学校要有较高的占比。目前,广州的相当部分家长和孩子为升学焦虑和纠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州在教育均衡、学校布局和质量特色方面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好教育应该有充足的学校数量和优良的办学条件。要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校数量要充足,并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其实,学校数量和办学条件是检验一个地方是否真正重视教育的重要标志。先进的学校教育,还应逐步缩小班额,提高小班额学校的比例,实现个别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当然,好教育要有更充足的经费投入,不断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不断美化校园环境,加大先进教学设施的更新力度。
  第三,好教育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与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构成好教育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校长要敢于担当,有教育情怀,有办学思路,懂管理,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教职工服务。好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更要有专业精神和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为什么西南联大在抗战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也培养了那么多杰出人才?关键因素还是教师。真正的好学校,不在于现代化的大楼和设备,而在于高水平的校长和教师。能不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公民,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好校长和好教师至关重要。
  第四,好教育还必须体现在有一个多样化、丰富性、选择性、共享度高的课程体系上。我们经常说,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是由课程体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课程设置要丰富多彩,既要遵循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意志,又要以生为本,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学校的好与不好,水平高与低,关键还要看课程体系和教学水平。课程决定培养规格,教学影响“加工效果”。广州要培养视野开阔、志向遠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课程要更丰富。共享度高的课程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内共享度高,跨年级有选择机会;二是推动校际资源共享,努力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第五,好教育必须有特色鲜明、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办学成果。办学成果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和反映,是教育成效的总结与提升。要大力推广与普及行之有效并体现先进理念与先进技术的教育教学成果与经验,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受益。
  第六,好教育的形成,绝非教育行政部门独力构建的,它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一种社会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的教育生态环境。这种教育生态环境,包括“家校携手、社会联动”,主动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合作的途径与机制;包括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教育的舆论和行动;包括涉及教育重大决策的大众参与机制,确保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包括建立有广泛参与度和影响力的教育榜样人物的评选表彰制度等。
  这几年,广州市以“好教育进行时”为抓手,推动各区基础教育提升质量、打造特色的做法,推动了广州杏坛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可谓“无边风景一时新”,此“一时”就是指“好教育进行时”,此举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点赞。
  一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各区、各校对好教育的思考,各区、各校、个人都对好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对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也有了更新、更深的思考,这种教育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的更新,对教育的改革创新意义重大。
  二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各区、各校对自己发展目标的定位,推动了各区、各校更重视制定改革发展规划。“好教育”的丰富内涵引领各区、各校把握自身特点,认清优势与短板,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打造自身特色风格。
  三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品牌学校建设和质量提升,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好教育总是由众多品牌学校支撑的,这几年,广州市、区两级管辖的名牌学校越来越多,内涵不断丰富,风格愈加凸显。
  四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好校长、好教师的成长。好教育需要好教师,没有好的校长、教师队伍,不可能有好教育,不注重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不关注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就不可能有持续健康的教育发展态势。好教育一定会带来教育界“群星璀璨”“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五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全市干部群众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和了解,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更高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广州好教育的美好愿景,将广州“好教育进行时”进行到底,实现这个美好愿景已为期不远了,我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赵彩侠 胡玉敏
其他文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教师司合作的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始于2011年12月,旨在将先期于四川和甘肃两省进行的关于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项目经验推广到云南省景洪市和腾冲市,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条件,探索通过语言与文化适切的教学策略改善最边远民族地区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本文的两位作者,一位曾参与本项目的基线调研,另一位曾在项目中期和结题评估时分别赴腾冲和景洪调研,围绕项目实施前后两地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让广大教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2018年5月16日,即亚圣孟子诞辰纪念日,以“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2018年敬德书院
我们的学校需要深度的变革,最重要的变革就是把学校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而要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教育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路径。  作为校长,要推动学校的发展。那么,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我认为不是钱,也不是物,而是老师的爱心、老师的热情、老师的智慧、老师的勇气,这是我们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民主才能激发出这些精神资源。  好学校肯定是非常民主和自由的学校。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培育人的主体性。让
本刊讯 2017年7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农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继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贵州省福泉市
“有人说,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而是知和行的距离。”类似哲思睿语在《于漪知行录》中多有闪现。《于漪知行录》是于漪老师62年教育智慧的精彩呈现,该书以知而行、行生新知、知行合一为纲,从精神成长、教育心得、处世智慧、学习之道等十个角度阐释了教师如何立师德、铸师魂、提师能。作品带给我的直接感受是:笔底艳阳,满目芬芳。  为人师者,励志当先  “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师者楷模于漪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处是什么?要着眼于这一关键之处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是什么?  约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你需要有关心学生的师范生和关心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者,这些人员需要有奉献精神,愿意分享,愿意提供支持,并且热爱学习;他们也必须有很好的知识基础、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慎思、反思,他们的同事关系好,善于合作。上述素质在师范
世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钟启泉认为“一部教学发展史,就是‘系统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此消彼长的历史”。当前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以系统学习为主,缺少实践,问题解决的能力锻炼不足。因为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情感、轻实践、轻创造,当然系统讲授并非不重要而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过大。因此,我们尝试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开发设计实践活动,以此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理想的
英语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过程直接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发展;丰富的语境创设,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1]。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性,依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对国家教材中缺少经典、完整的英文原篇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具体学情于2014年9月开始,初步尝试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讲授国家教材,还
“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所倡导的教育价值取向,使我校的老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去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今,在研究项目的推进中,通过课堂中细微琐碎的内心触动的片段,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理解—教育既是孩子在阳光雨露中的成长,也是抹去孩子们心底的阴影;教育是培育你欣赏的伟岸,也是孕育你珍视的平凡,甚至“丑陋”;教育是你经常奋力的引领,也是你偶尔不经意的鼓励;教育就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撼,就是
判定一堂课是否优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标尺——课堂气氛。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热烈,课堂显得生动有吸引力,听课的领导、教研员也常常被课堂活动吸引,更倾向于将这样的课确定为优质课。确实,这样的语文课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我们讨论语文课的优质与否,如果被“气氛是否活跃”牵着鼻子走,就容易失之偏颇。  1  请看一位教师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下)一课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