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任务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品行端正可以在家庭、学校、生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德育的必要性由此可见。而作为小学学生,通常会因部分家长对工作的过分成绩追求,忽略孩子社会行为的养成,而导致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过分浅薄。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穿插这一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奋斗,让学生在普通的课堂中,也能提高自己的正确思想和道德理念。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强化爱国主义;弘扬优秀文化;培养奉献精神
德育教育是教导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首要途径。学生通过道德教育,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出正确、积极、不违背道德原则的种种社会行为。这项教学的实施,既弥补了学生因家庭行为而缺乏关注,又能让学生从德育教育中受益,一举两得。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学生爱国主义
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祖国深切热爱的情感方式,爱国思想从旧时消灭封建剥削统治,到现在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性质已经产生巨大改变。21世纪,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要加强爱国思想的贯彻,谨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从点滴做起,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小学学生除基本的学校升旗仪式和国庆节假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的文章中充分向学生表达树立爱国理念的关键作用,以彰显爱国主义。
例如,在教授《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会首先引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来带动学生引起其有意注意,之后通过一些音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王二小这一关键人物。当我导入课文,讲到“二小被伏后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这一片段时,我会用更加激昂慷慨的语气向学生表达王二小在遇到困难时的临危不乱和聪明才智,在最后讲到“二小最终被日本军官用枪打死”的片段时,我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王二小的无限爱国情怀和日本军的凶恶残暴,并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此加深对王二小英雄精神的印象,并以此为榜样,从而达到使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衣食住行的生活,更多的还有行为礼仪和其他非物质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代代相传,才能不使它们销声匿迹。作为华夏儿女的炎黄子孙,必须要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必须要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雄心。而作为教师,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时时时刻刻将这一伟大使命牢记于心,向祖先抱以崇高的敬意,把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这也是一种呼之欲出的使命感。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我会拿出一些圆明园未被毁灭前的照片,让学生认为圆明园是当时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它的雄伟和壮丽与当今世界无法媲美,它的富贵堂皇与任何珠光宝石都无法相比……通过对旧时圆明园一派繁华景象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对圆明园毁灭后一片狼藉的景象形成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对比,加深学生印象。而在课文结束后,我会用《少年中国说》这篇散文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句,让学生对圆明园这一伟大文化遗产的失去表达出无限的惋惜和悲痛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和愤怒,并化悲痛为力量,树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人为什么需要“奉献精神”?首先肯定要知道什么才是奉献。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奉献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人之间的基本礼节。作为学生,也需要学会“什么是奉献?如何奉献?”等思想课题。教师在这一课题中,也应该给予必要教导,让学生学会给予,学会献出。
例如,在教授《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我会从多维度向学生展示女娲补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在每一维度中,女娲所表达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实际原因是人类在凡间受裂缝影响受到各种天灾,女娲的同情怜悯之心促使了她补天的想法和后面补天过程时虽困难但毫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我会突出女娲“找彩石”的这一过程,这里最能体现的就是女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让学生也能明白奉献精神的伟大与高尚。
如此看出,小学教育不止局限于书本,不仅局限于知识点提纲,更不仅局限于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为的是给社会培养人才,这既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因此,教师利用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正确的思想文化,深入贯彻积极品德,是学生成为优秀栋梁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只有德才兼修,学生才能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强化爱国主义;弘扬优秀文化;培养奉献精神
德育教育是教导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首要途径。学生通过道德教育,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出正确、积极、不违背道德原则的种种社会行为。这项教学的实施,既弥补了学生因家庭行为而缺乏关注,又能让学生从德育教育中受益,一举两得。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学生爱国主义
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祖国深切热爱的情感方式,爱国思想从旧时消灭封建剥削统治,到现在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性质已经产生巨大改变。21世纪,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要加强爱国思想的贯彻,谨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从点滴做起,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小学学生除基本的学校升旗仪式和国庆节假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的文章中充分向学生表达树立爱国理念的关键作用,以彰显爱国主义。
例如,在教授《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会首先引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来带动学生引起其有意注意,之后通过一些音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王二小这一关键人物。当我导入课文,讲到“二小被伏后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这一片段时,我会用更加激昂慷慨的语气向学生表达王二小在遇到困难时的临危不乱和聪明才智,在最后讲到“二小最终被日本军官用枪打死”的片段时,我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王二小的无限爱国情怀和日本军的凶恶残暴,并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此加深对王二小英雄精神的印象,并以此为榜样,从而达到使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衣食住行的生活,更多的还有行为礼仪和其他非物质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代代相传,才能不使它们销声匿迹。作为华夏儿女的炎黄子孙,必须要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必须要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雄心。而作为教师,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时时时刻刻将这一伟大使命牢记于心,向祖先抱以崇高的敬意,把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这也是一种呼之欲出的使命感。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我会拿出一些圆明园未被毁灭前的照片,让学生认为圆明园是当时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它的雄伟和壮丽与当今世界无法媲美,它的富贵堂皇与任何珠光宝石都无法相比……通过对旧时圆明园一派繁华景象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对圆明园毁灭后一片狼藉的景象形成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对比,加深学生印象。而在课文结束后,我会用《少年中国说》这篇散文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句,让学生对圆明园这一伟大文化遗产的失去表达出无限的惋惜和悲痛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和愤怒,并化悲痛为力量,树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人为什么需要“奉献精神”?首先肯定要知道什么才是奉献。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奉献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人之间的基本礼节。作为学生,也需要学会“什么是奉献?如何奉献?”等思想课题。教师在这一课题中,也应该给予必要教导,让学生学会给予,学会献出。
例如,在教授《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我会从多维度向学生展示女娲补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在每一维度中,女娲所表达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实际原因是人类在凡间受裂缝影响受到各种天灾,女娲的同情怜悯之心促使了她补天的想法和后面补天过程时虽困难但毫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我会突出女娲“找彩石”的这一过程,这里最能体现的就是女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让学生也能明白奉献精神的伟大与高尚。
如此看出,小学教育不止局限于书本,不仅局限于知识点提纲,更不仅局限于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为的是给社会培养人才,这既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因此,教师利用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正确的思想文化,深入贯彻积极品德,是学生成为优秀栋梁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只有德才兼修,学生才能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