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健酒加“伟哥”,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行业危机,也是一次关于“诱惑”的思考。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存在违法添加行为。初步查明,共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
8月19日,涉事的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已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对涉嫌批次100ml鹿龟酒进行全部下架、封存。
一位食药监总局不愿署名的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行动主要是食药总局下面的稽查局总负责,该局的职责是指导监督地方稽查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据了解,此次的稽查比以往要严格,不仅全部曝光,而且其中19家涉事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保健酒企业遭严管源于行业的混乱,在白酒市场萎靡的背景下,保健酒逆势生长,且玩得越来越疯,各种虚假宣传、各种食药混搭,不仅欺骗消费者,更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此次51家企业往保健酒里添加“伟哥”,大有让中国人喝上“伟哥酒”的势头。有分析人士认为,基于满足人性欲望的“伟哥”,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如果不严加管理,后果不堪设想。
保健酒产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如果要让企业抵御“伟哥”等药物的诱惑,严格执行新食品安全法或是一个治本之道。
“伟哥”的诱惑
保健酒在以前统称药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做成药酒,也成为一大潮流。但利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与直接添加西药的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一些保健酒生产企业违规添加‘伟哥’,实际上是一种很不诚信的行为,也是违法的。”食药监总局某司局级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伟哥”是药物,酒属于食品,相当于这些违规保健酒生产企业在食品中添加了药物,把食品和药物混合在一块了,对人体可能会产生危害。
实际上,“伟哥”作为药物也被证实存在健康风险。
1998年,美国和欧洲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FDA和EFSA)批准了西地那非(Viagra,俗称“伟哥”)上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但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的报道,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常服该药可能有增大黑色素瘤的风险。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实际使用中,西地那非是处方药,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头痛、晕眩、眼花、血压降低、青光眼等副反应,还可能掩盖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可产生对药物依赖性,甚至危及生命。
冠以“伟哥”之名的西地那非为中国人熟知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改善男性性功能。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药效慢,传统药酒的保健功能在于长期使用,与勇猛的“伟哥”相比,效果自然输了一筹。对于那些亟须改善性功能的消费者来说,“伟哥”是一大诱惑,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伟哥”也是一大诱惑。
2014年7月,随着“伟哥”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制药行业开始争夺“伟哥”蛋糕,食药监总局网站药品注册批件信息显示,广药白云山、常山股份、江苏联环药业、四川源基制药、珠海生化制药、北京中天康达医药、广东生化制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10余家企业,均已申请了“伟哥”仿制药批文。
食药监总局的通告里并没有指出上述违规企业用于添加的“伟哥”来自哪里,但生产来源的多元无疑为保健酒企业获得“伟哥”提供了便利。
对于上述保健酒企业的违规行为,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伟哥”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即使加了有好处也不能加,由于“伟哥”属于西药类,加了就违法。
行业成长的烦恼
除了供需双方的需求,“伟哥酒”的出现也有其行业因素。
据悉,2013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产量、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回落,而保健酒行业却保持高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酒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统计显示,我国保健酒市场每年有约200亿元左右的成交额,且正以每年30%的幅度在增长。有白酒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保健酒行业将占据500亿元以上的份额,而且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大。
行业蛋糕越来越大,企业争夺的也越来越激烈。目前,中国保健酒行业的知名企业有劲酒、椰岛鹿龟、御酒堂、五粮液集团黄金酒、五粮液集团健康之星、茅台集团白金酒、金巴酒、劲男保健酒、辽宁环球参茸保健酒等品牌。
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比如国家对保健酒并没有确切和统一的定义,这导致保健酒市场鱼龙混杂、发展不规范等。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药见效慢,很多消费者喝保健酒,希望很快见效,再加上保健酒行业本身赚钱也比较困难,一些小酒厂就开始铤而走险,在酒类添加“伟哥”等不允许添加的化学物质。不仅如此,一些知名的保健酒企业也被列入违规添加的名单中。 食药监总局的通告显示,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均为与西地那非类似的化学物质)的产品8种,涉及标称企业7家,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岛鹿龟酒1种产品;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的产品27种,涉及标称企业25家。其中,三九企业集团兰考地久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蛹虫草酒1种产品存在问题。
对此,海南椰岛集团回应称,8月18日晚间,海南椰岛回应称,“8月3日?8月7日,公司专项工作组配合海南省联合调查组一行赴四川调查,就涉嫌产品留样进行了外观鉴别,从外观质量初步确定该样品为我司产品。目前公司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
一位海南椰岛离职管理层人士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椰岛是国有企业,对食品安全很重视,没有作假的动力,很可能是其代理商打着总厂的旗号做得,而总厂很可能不知情。
期待新食安法
广西省食药监局一名知情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宣称有壮阳效果的保健酒中,“伟哥”的含有比例普遍都比较高,检出率也比较高,以前食药监局也检查过保健酒,今年总局以问题导向来抓工作,加大了对高风险行业、问题多的品种的检测力度。
业内猜测,管理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的动力源自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从原来的104条增加至154条,新法中对八个方面的制度构建进行了修改,比如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进一步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等。
上述广西局食药监局官员表示,现在总局的要求是检查出问题一定要公布出来,以前公布的则比较少,这既同新食品安全法有关系,也与国务院要求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有关。此前有些违规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后,并不害怕赔钱,但是现在检查出问题就公开出来,这样消费者就不购买他们的产品了,这也是社会共治的一个方法。
通告发布后,食药监总局还要求所有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均须开展自查。凡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的,要立即停止生产,就地封存产品,召回已售出产品,并于8月15日前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违法产品名称、批次、数量及流向等情况。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汇总后,于9月10日前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化,分工后各个部门如果各顾各的得也容易出问题,得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河南省食药监局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往食品里违规添加药物,这些保健酒生产企业有点道德沦丧了,这提醒食药监管部门要创新管理机制,除了和其他部委之间的协调,也要注意食药系统有关药品和食品内部监管部门的协调,体制内外都要协调,才能更好地监管好食药中间地带。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存在违法添加行为。初步查明,共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
8月19日,涉事的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已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对涉嫌批次100ml鹿龟酒进行全部下架、封存。
一位食药监总局不愿署名的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行动主要是食药总局下面的稽查局总负责,该局的职责是指导监督地方稽查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据了解,此次的稽查比以往要严格,不仅全部曝光,而且其中19家涉事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保健酒企业遭严管源于行业的混乱,在白酒市场萎靡的背景下,保健酒逆势生长,且玩得越来越疯,各种虚假宣传、各种食药混搭,不仅欺骗消费者,更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此次51家企业往保健酒里添加“伟哥”,大有让中国人喝上“伟哥酒”的势头。有分析人士认为,基于满足人性欲望的“伟哥”,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如果不严加管理,后果不堪设想。
保健酒产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如果要让企业抵御“伟哥”等药物的诱惑,严格执行新食品安全法或是一个治本之道。
“伟哥”的诱惑
保健酒在以前统称药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做成药酒,也成为一大潮流。但利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与直接添加西药的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一些保健酒生产企业违规添加‘伟哥’,实际上是一种很不诚信的行为,也是违法的。”食药监总局某司局级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伟哥”是药物,酒属于食品,相当于这些违规保健酒生产企业在食品中添加了药物,把食品和药物混合在一块了,对人体可能会产生危害。
实际上,“伟哥”作为药物也被证实存在健康风险。
1998年,美国和欧洲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FDA和EFSA)批准了西地那非(Viagra,俗称“伟哥”)上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但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的报道,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常服该药可能有增大黑色素瘤的风险。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实际使用中,西地那非是处方药,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头痛、晕眩、眼花、血压降低、青光眼等副反应,还可能掩盖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可产生对药物依赖性,甚至危及生命。
冠以“伟哥”之名的西地那非为中国人熟知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改善男性性功能。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药效慢,传统药酒的保健功能在于长期使用,与勇猛的“伟哥”相比,效果自然输了一筹。对于那些亟须改善性功能的消费者来说,“伟哥”是一大诱惑,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伟哥”也是一大诱惑。
2014年7月,随着“伟哥”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制药行业开始争夺“伟哥”蛋糕,食药监总局网站药品注册批件信息显示,广药白云山、常山股份、江苏联环药业、四川源基制药、珠海生化制药、北京中天康达医药、广东生化制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10余家企业,均已申请了“伟哥”仿制药批文。
食药监总局的通告里并没有指出上述违规企业用于添加的“伟哥”来自哪里,但生产来源的多元无疑为保健酒企业获得“伟哥”提供了便利。
对于上述保健酒企业的违规行为,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伟哥”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即使加了有好处也不能加,由于“伟哥”属于西药类,加了就违法。
行业成长的烦恼
除了供需双方的需求,“伟哥酒”的出现也有其行业因素。
据悉,2013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产量、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回落,而保健酒行业却保持高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酒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统计显示,我国保健酒市场每年有约200亿元左右的成交额,且正以每年30%的幅度在增长。有白酒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保健酒行业将占据500亿元以上的份额,而且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大。
行业蛋糕越来越大,企业争夺的也越来越激烈。目前,中国保健酒行业的知名企业有劲酒、椰岛鹿龟、御酒堂、五粮液集团黄金酒、五粮液集团健康之星、茅台集团白金酒、金巴酒、劲男保健酒、辽宁环球参茸保健酒等品牌。
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比如国家对保健酒并没有确切和统一的定义,这导致保健酒市场鱼龙混杂、发展不规范等。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药见效慢,很多消费者喝保健酒,希望很快见效,再加上保健酒行业本身赚钱也比较困难,一些小酒厂就开始铤而走险,在酒类添加“伟哥”等不允许添加的化学物质。不仅如此,一些知名的保健酒企业也被列入违规添加的名单中。 食药监总局的通告显示,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均为与西地那非类似的化学物质)的产品8种,涉及标称企业7家,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岛鹿龟酒1种产品;正在调查的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的产品27种,涉及标称企业25家。其中,三九企业集团兰考地久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蛹虫草酒1种产品存在问题。
对此,海南椰岛集团回应称,8月18日晚间,海南椰岛回应称,“8月3日?8月7日,公司专项工作组配合海南省联合调查组一行赴四川调查,就涉嫌产品留样进行了外观鉴别,从外观质量初步确定该样品为我司产品。目前公司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
一位海南椰岛离职管理层人士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椰岛是国有企业,对食品安全很重视,没有作假的动力,很可能是其代理商打着总厂的旗号做得,而总厂很可能不知情。
期待新食安法
广西省食药监局一名知情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宣称有壮阳效果的保健酒中,“伟哥”的含有比例普遍都比较高,检出率也比较高,以前食药监局也检查过保健酒,今年总局以问题导向来抓工作,加大了对高风险行业、问题多的品种的检测力度。
业内猜测,管理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的动力源自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从原来的104条增加至154条,新法中对八个方面的制度构建进行了修改,比如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进一步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等。
上述广西局食药监局官员表示,现在总局的要求是检查出问题一定要公布出来,以前公布的则比较少,这既同新食品安全法有关系,也与国务院要求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有关。此前有些违规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后,并不害怕赔钱,但是现在检查出问题就公开出来,这样消费者就不购买他们的产品了,这也是社会共治的一个方法。
通告发布后,食药监总局还要求所有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均须开展自查。凡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的,要立即停止生产,就地封存产品,召回已售出产品,并于8月15日前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违法产品名称、批次、数量及流向等情况。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汇总后,于9月10日前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化,分工后各个部门如果各顾各的得也容易出问题,得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河南省食药监局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往食品里违规添加药物,这些保健酒生产企业有点道德沦丧了,这提醒食药监管部门要创新管理机制,除了和其他部委之间的协调,也要注意食药系统有关药品和食品内部监管部门的协调,体制内外都要协调,才能更好地监管好食药中间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