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词句 品文章蕴义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不是浮在文面上,而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敢于下“矿井”,挖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矿泉水”。做到打井出水、出油、出宝。因此,抓重点词句,运用词句的丰富的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刻含义,启迪学生心扉,升华学生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文章蕴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悟理
  
  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多是通过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比如:《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背东西时是这样描写的:“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在写老红军看到小红军拉下了一大段路程时,又是这样描写的:“背起我就往前走。”当老红军将要牺牲时,作者又这样描写:“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这“一甩、一顶”,体现了老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抓住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悟理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如:《方志敏》一文中,当国民党士兵贪婪地搜遍方志敏的全身后,他回答:“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一个“哼”字,体现了他对敌人的藐视和不满,使学生更加敬佩他不为金钱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抓住描写人物肖像的词句悟理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比如:《一个苹果》一文中,写话务员小李“嘴唇干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都是灰尘,沉现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写通讯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这些描写表现出战斗环境的艰苦,是多么需要吃苹果啊!可是,当连长要求大家吃苹果时,又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动口。这有力地表达了战士们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抓住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悟理
  
  有些文章刻画人物,不让所刻画的人物出场,而是通过他人的言行、心理等描写,或叙述相关的事物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深更半夜写文章,有时候我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这一席话,赞美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五、抓描写景物的词句悟理
  
  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创造环境气氛,反映时代的特征,烘托人物的思想,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詹天佑》中写道:“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伟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么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带”、“扛”、“背”具体地写出了詹天佑野外工作的状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 这样恶劣的环境体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不管……始终……”这个关联句概括地写出了詹天佑战胜恶劣环境、克服重重困难、细心勘测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才能。
  由此可见,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必须靠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开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深山挖宝、艺海拾贝。挖掘字词含义与突出中心的关系,即为双基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关系,二者不能分开。
其他文献
1949年,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役正在激烈地进行。人民解放军某野战军先遣纵队独立支队里,有一位叫朱全的女大学生,年方19岁。她下连队教战士们学文化、学唱歌,把部队的文化生活搞得十分活跃。战士们都当她是贫苦人家出身的闺女。可不久,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个朱全不仅文化程度高,行为举止间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大家闺秀风范。后来,大家终于知道:她原来是大画家徐悲鸿的女儿,真名叫徐丽丽。  一位小战士悄悄问她:“丽丽同
期刊
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在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这个开口小、切入深的环节,以自己特有的魅力,亮出了一片更蓝的天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综合活动就是朗读。阅读教学要真正走出低效的困境,就必须呼唤“读的回归”,以读为本。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
期刊
摘要 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的战争小说。教学这篇小说时,应该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篇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时,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和品味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文分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引导学生 鉴赏和品味 《芦花荡》 故事情节 原因    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的战争小说。但是,我发现,许多老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只注
期刊
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实际上是与学生交往的艺术和专业技术的结合,是一门运用灵活的最基层的领导艺术。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与班级的管理目标并轨前进,相信是每一个班主任的一个严肃课题。  凡事都有一个根本,只有抓住了根本才不会做出本末倒置的事。任何一个学校的管理无非都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基本点而发展的。教化是本,治理是末。学校的管理也是始于人而止于人。班主任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让学生熟记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感悟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背诵80首优秀古诗文,这么多古诗文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时间长了学生对背诵古诗文会失去信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背诵,又能将学过的古诗文牢牢记住呢?    一、引导学生动手做画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但从教学中的主体与受体、内容与形式,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简述课堂结构的优化及教材的处理,力图从美学的角度来建构并阐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和谐 渗透 情商    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调控而使得它在整个立体式的流动过程中取得多重矛盾关系的和谐,使教学程序最大程度地优化,这就必然符合教育美学的普遍认可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美的载体,从而达到主体与受体、内容
期刊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耗时大、收效小,究其原因,关键是方法欠佳。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尝试了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电池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老师从
期刊
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辅导都不好开展,即使开展了效果也不佳。许多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缓慢,教师一叫他们写作文就头疼,不知怎么写,即使提笔写也不知所言,于是马马虎虎写几句交差而已,一个班作文写得好的就是那么几个人。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简易教学法”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简易教学法”。  关键词 目标简明 内容简约 环节简化指导简要 方法简便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将课上得精彩。殊不知,做法越繁、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就越不理想,只能是教者辛苦,学者更辛苦。学生是云里进,雾里出。那么,怎样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