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不是浮在文面上,而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敢于下“矿井”,挖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矿泉水”。做到打井出水、出油、出宝。因此,抓重点词句,运用词句的丰富的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刻含义,启迪学生心扉,升华学生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文章蕴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悟理
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多是通过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比如:《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背东西时是这样描写的:“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在写老红军看到小红军拉下了一大段路程时,又是这样描写的:“背起我就往前走。”当老红军将要牺牲时,作者又这样描写:“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这“一甩、一顶”,体现了老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抓住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悟理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如:《方志敏》一文中,当国民党士兵贪婪地搜遍方志敏的全身后,他回答:“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一个“哼”字,体现了他对敌人的藐视和不满,使学生更加敬佩他不为金钱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抓住描写人物肖像的词句悟理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比如:《一个苹果》一文中,写话务员小李“嘴唇干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都是灰尘,沉现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写通讯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这些描写表现出战斗环境的艰苦,是多么需要吃苹果啊!可是,当连长要求大家吃苹果时,又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动口。这有力地表达了战士们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抓住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悟理
有些文章刻画人物,不让所刻画的人物出场,而是通过他人的言行、心理等描写,或叙述相关的事物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深更半夜写文章,有时候我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这一席话,赞美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五、抓描写景物的词句悟理
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创造环境气氛,反映时代的特征,烘托人物的思想,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詹天佑》中写道:“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伟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么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带”、“扛”、“背”具体地写出了詹天佑野外工作的状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 这样恶劣的环境体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不管……始终……”这个关联句概括地写出了詹天佑战胜恶劣环境、克服重重困难、细心勘测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才能。
由此可见,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必须靠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开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深山挖宝、艺海拾贝。挖掘字词含义与突出中心的关系,即为双基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关系,二者不能分开。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文章蕴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悟理
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多是通过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比如:《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背东西时是这样描写的:“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在写老红军看到小红军拉下了一大段路程时,又是这样描写的:“背起我就往前走。”当老红军将要牺牲时,作者又这样描写:“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这“一甩、一顶”,体现了老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抓住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悟理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如:《方志敏》一文中,当国民党士兵贪婪地搜遍方志敏的全身后,他回答:“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一个“哼”字,体现了他对敌人的藐视和不满,使学生更加敬佩他不为金钱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抓住描写人物肖像的词句悟理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比如:《一个苹果》一文中,写话务员小李“嘴唇干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都是灰尘,沉现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写通讯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这些描写表现出战斗环境的艰苦,是多么需要吃苹果啊!可是,当连长要求大家吃苹果时,又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动口。这有力地表达了战士们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抓住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悟理
有些文章刻画人物,不让所刻画的人物出场,而是通过他人的言行、心理等描写,或叙述相关的事物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深更半夜写文章,有时候我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这一席话,赞美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五、抓描写景物的词句悟理
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创造环境气氛,反映时代的特征,烘托人物的思想,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詹天佑》中写道:“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伟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么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带”、“扛”、“背”具体地写出了詹天佑野外工作的状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 这样恶劣的环境体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不管……始终……”这个关联句概括地写出了詹天佑战胜恶劣环境、克服重重困难、细心勘测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才能。
由此可见,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必须靠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开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深山挖宝、艺海拾贝。挖掘字词含义与突出中心的关系,即为双基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关系,二者不能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