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流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反之,不得法、随意的课堂提问可能会阻碍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其主要交流方法之一,其教学效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技巧与质量。
一、针对要点,明确“问”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具体提问时要做到表达连贯清晰、简明扼要,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一类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应尽量集中在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相符,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进行有效提问。如此针对要点,“明确提问”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例: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对公式R=U/I产生错误认识,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3)根据公式R = U/I,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那么,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二、先易后难,科学“问”
教学实践表明,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为优化课堂提问,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能够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层层提升,由“现有发展区”顺利向“最近发展区”的跃进,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一位老师教学“楞次定律”一课时,在教者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富有层次性的问题:(1)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在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何?线圈中的磁通量如何变化?(2)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如何?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如何?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3)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有如何关系?它对原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此问题的设置有效起到了架桥设坡的作用,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稍加思索就能解决。
三、把握时机,启发“问”
教学实践表明,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时,提问就能“一时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维处于“愤悱”状态。例:教学杠杆一节中的“力臂”概念时,力臂的概念应在学生知道了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后通过实验来建构。而有的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却未能考虑到学生知识准备,直接发问“什么是力臂?”如此提问属于过早提问,无效提问,学生回答仅仅是一种看书后的复述,学生脑中持有力臂的概念是暂时的,至于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一概念及其来龙去脉一概不清。正确的做法是设计两个对比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大小相等,力的作用点与力的方向不同,而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实验观察中,当学生头脑中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冲突时,教者及时启发问:“实验中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方向不同而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说明不同的作用点和方向共同决定了相同的因素。那么,这一因素又是什么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积极探究发现,主动构建起“力臂”的概念。
四、面向全体,分层“问”
理论研究显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要具有覆盖性和普遍性,照顾到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在加强双基训练时,应多问中等生、学困生两类学生;在训练重、难点时,则要多问优秀生、中等生两类学生。如,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节内容时,可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举例说明;可让中等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让优秀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系列问题的创设,既照顾到了“点”又顾及到了“面”,从而有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要求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更好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和方式,要使学生感到对问题的解决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个桃”。我们也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把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问”出“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提问中,教者还应把握好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者还适时给予提示。同时,还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反之,不得法、随意的课堂提问可能会阻碍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其主要交流方法之一,其教学效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技巧与质量。
一、针对要点,明确“问”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具体提问时要做到表达连贯清晰、简明扼要,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一类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应尽量集中在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相符,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进行有效提问。如此针对要点,“明确提问”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例: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对公式R=U/I产生错误认识,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3)根据公式R = U/I,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那么,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二、先易后难,科学“问”
教学实践表明,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为优化课堂提问,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能够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层层提升,由“现有发展区”顺利向“最近发展区”的跃进,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一位老师教学“楞次定律”一课时,在教者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富有层次性的问题:(1)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在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何?线圈中的磁通量如何变化?(2)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如何?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如何?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3)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有如何关系?它对原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此问题的设置有效起到了架桥设坡的作用,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稍加思索就能解决。
三、把握时机,启发“问”
教学实践表明,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时,提问就能“一时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维处于“愤悱”状态。例:教学杠杆一节中的“力臂”概念时,力臂的概念应在学生知道了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后通过实验来建构。而有的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却未能考虑到学生知识准备,直接发问“什么是力臂?”如此提问属于过早提问,无效提问,学生回答仅仅是一种看书后的复述,学生脑中持有力臂的概念是暂时的,至于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一概念及其来龙去脉一概不清。正确的做法是设计两个对比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大小相等,力的作用点与力的方向不同,而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实验观察中,当学生头脑中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冲突时,教者及时启发问:“实验中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方向不同而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说明不同的作用点和方向共同决定了相同的因素。那么,这一因素又是什么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积极探究发现,主动构建起“力臂”的概念。
四、面向全体,分层“问”
理论研究显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要具有覆盖性和普遍性,照顾到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在加强双基训练时,应多问中等生、学困生两类学生;在训练重、难点时,则要多问优秀生、中等生两类学生。如,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节内容时,可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举例说明;可让中等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让优秀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系列问题的创设,既照顾到了“点”又顾及到了“面”,从而有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要求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更好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和方式,要使学生感到对问题的解决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个桃”。我们也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把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问”出“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提问中,教者还应把握好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者还适时给予提示。同时,还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