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 要】为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结果显示国内外已有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如依普利酮、缬沙坦、乌拉地尔、二氮嗪、噻嗪类利尿药等,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进展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病理基础均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而且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利。现将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依普利酮(eplerenone)
该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心梗后的心力衰竭[1]。该药通过与醛固酮受体结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醛固酮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该药口服后达峰时间约为1.5小时。峰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在25-100mg剂量范围内与剂量呈比例增加。当剂量超过100mg后,AUC与剂量成反比。该药主要通过 CYP3A4酶进行降解。在人体血清中未能检出活性代谢物,在尿和粪便中可检出约5%未经代谢的原型药物。该药降压作用可在服药2周显效。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腹泻、腹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蛋白尿、头痛、眩晕、疲乏、流感样症状等。该药不能与补甲剂、含钾盐或禁忌药(保钾利尿药、CYP450肝药酶强抑制剂)合用。
2.缬沙坦(Valsartan)
本品商品名为代文,是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之一,作为抗高血压一线用药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准[2]。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发挥直接升压效应,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它选择性的作用于AT 1受体亚型,与AT 1受体的亲和力比与AT 2受体的亲和力强20000倍。AT 1 受体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反应,AT 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不抑制ACE(又名激肽酶Ⅱ),此酶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且降解缓激肽,不引起缓激肽和P物质的潴留,因而不易引起咳嗽。对大多数患者,单剂口服2小时内产生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在长期治疗中,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并得以维持。本品的服用与进餐时间无关。对于轻至中度的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不需要调整剂量。
3. 泰咪沙坦(Telmisartan)
泰咪沙坦是一个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在48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的一项双盲、有安慰剂对照,随机、平行、单剂量(20、40或80 mg泰咪沙坦或安慰剂)。研究中,该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静脉输注血管紧张素Ⅰ引起的增压和脉搏加速。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另有185位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经临床测试,对于泰咪沙坦40mg/d起增至80-120mg/d,与氨氯地平5mg/d起增至10 mg/d的药效及作用持续时间,用药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用药期间,血压能有效得到控制。
4.二氮嗪(Dtazoxide)
二氮嗪又叫降压嗪,氯甲苯噻嗪,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通过刺激前列环素合成而扩张小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4]。其降压作用迅速,适用于不宜使用硝普钠的高血压脑病患者。常用剂量为0.25ug/kg.min,最大剂量为5ug/kg.min.因其易与蛋白质迅速结合而失活,必须迅速静脉推注。用药后2-3分钟作用最强,持续4-12小时。反复应用可致水钠潴留,心动过速,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高血糖和静脉炎等。在降压的同时,并不降低心输出量,因而脑、肾、冠脉的血流量不变。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降压药维持。该药不宜与其它药物及输液配伍。
5. 乌拉地尔(Urapidil)
该药主要是阻断突触后d1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管扩张。同时也能中等程度阻断儿茶酚胺收缩血管的作用。其中枢作用主要通过激活5-羟色胺受体,降低延脑心血管控制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到降压作用,可维持心、脑、肾的供血。临床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和手术前、中、后对血压升高的控制性降压,也可用于严重的恶性高血压。用于高血压危象时可在20分钟内静脉推注25mg,以后再将本品25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滴速为每分钟6mg,平均维持滴速为每小时120 mg。尚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平均肺动脉压,改善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肾血管阻力,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口服缓释胶囊后,生物利用度为72%,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产物仍有降压活性。T1/2约为5小时。用于各类型高血压,可与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常见副作用有头疼、头晕、恶心、疲乏、心悸,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6.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是一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利尿药有助于肾脏排除体内的钠盐和水分,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利尿药也能引起血管的扩张,由于利尿药导致钾离子从尿液中丢失,因此常在使用利尿药的同时予以补钾或同时服用保钾制剂。利尿药能应用于老年人、肥胖者和心力衰竭或肾衰竭的高血压患者。
总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繁多,且该病机理不清,给治疗带来了不便。如何提高疗效,有待医药工作者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信息,以联合用药为基础,给患者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联合用药不但在降低血压方面具备协同作用,在稳定血压,减轻靶器官损伤等方面也有协同作用。基因疗法是今后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方向,相信会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何玉红,须眉.高血压治疗药[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0):635.
[2]邓骥,刘军,叶琳,等.缬沙坦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1012-1014.
[3] 张衡.新型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泰咪沙坦[J].药学进展,1998,22(3):181.
【摘 要】为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结果显示国内外已有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如依普利酮、缬沙坦、乌拉地尔、二氮嗪、噻嗪类利尿药等,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进展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病理基础均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而且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利。现将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依普利酮(eplerenone)
该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心梗后的心力衰竭[1]。该药通过与醛固酮受体结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醛固酮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该药口服后达峰时间约为1.5小时。峰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在25-100mg剂量范围内与剂量呈比例增加。当剂量超过100mg后,AUC与剂量成反比。该药主要通过 CYP3A4酶进行降解。在人体血清中未能检出活性代谢物,在尿和粪便中可检出约5%未经代谢的原型药物。该药降压作用可在服药2周显效。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腹泻、腹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蛋白尿、头痛、眩晕、疲乏、流感样症状等。该药不能与补甲剂、含钾盐或禁忌药(保钾利尿药、CYP450肝药酶强抑制剂)合用。
2.缬沙坦(Valsartan)
本品商品名为代文,是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之一,作为抗高血压一线用药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准[2]。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发挥直接升压效应,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它选择性的作用于AT 1受体亚型,与AT 1受体的亲和力比与AT 2受体的亲和力强20000倍。AT 1 受体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反应,AT 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不抑制ACE(又名激肽酶Ⅱ),此酶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且降解缓激肽,不引起缓激肽和P物质的潴留,因而不易引起咳嗽。对大多数患者,单剂口服2小时内产生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在长期治疗中,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并得以维持。本品的服用与进餐时间无关。对于轻至中度的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不需要调整剂量。
3. 泰咪沙坦(Telmisartan)
泰咪沙坦是一个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在48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的一项双盲、有安慰剂对照,随机、平行、单剂量(20、40或80 mg泰咪沙坦或安慰剂)。研究中,该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静脉输注血管紧张素Ⅰ引起的增压和脉搏加速。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另有185位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经临床测试,对于泰咪沙坦40mg/d起增至80-120mg/d,与氨氯地平5mg/d起增至10 mg/d的药效及作用持续时间,用药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用药期间,血压能有效得到控制。
4.二氮嗪(Dtazoxide)
二氮嗪又叫降压嗪,氯甲苯噻嗪,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通过刺激前列环素合成而扩张小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4]。其降压作用迅速,适用于不宜使用硝普钠的高血压脑病患者。常用剂量为0.25ug/kg.min,最大剂量为5ug/kg.min.因其易与蛋白质迅速结合而失活,必须迅速静脉推注。用药后2-3分钟作用最强,持续4-12小时。反复应用可致水钠潴留,心动过速,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高血糖和静脉炎等。在降压的同时,并不降低心输出量,因而脑、肾、冠脉的血流量不变。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降压药维持。该药不宜与其它药物及输液配伍。
5. 乌拉地尔(Urapidil)
该药主要是阻断突触后d1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管扩张。同时也能中等程度阻断儿茶酚胺收缩血管的作用。其中枢作用主要通过激活5-羟色胺受体,降低延脑心血管控制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到降压作用,可维持心、脑、肾的供血。临床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和手术前、中、后对血压升高的控制性降压,也可用于严重的恶性高血压。用于高血压危象时可在20分钟内静脉推注25mg,以后再将本品25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滴速为每分钟6mg,平均维持滴速为每小时120 mg。尚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平均肺动脉压,改善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肾血管阻力,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口服缓释胶囊后,生物利用度为72%,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产物仍有降压活性。T1/2约为5小时。用于各类型高血压,可与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常见副作用有头疼、头晕、恶心、疲乏、心悸,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6.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是一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利尿药有助于肾脏排除体内的钠盐和水分,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利尿药也能引起血管的扩张,由于利尿药导致钾离子从尿液中丢失,因此常在使用利尿药的同时予以补钾或同时服用保钾制剂。利尿药能应用于老年人、肥胖者和心力衰竭或肾衰竭的高血压患者。
总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繁多,且该病机理不清,给治疗带来了不便。如何提高疗效,有待医药工作者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信息,以联合用药为基础,给患者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联合用药不但在降低血压方面具备协同作用,在稳定血压,减轻靶器官损伤等方面也有协同作用。基因疗法是今后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方向,相信会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何玉红,须眉.高血压治疗药[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0):635.
[2]邓骥,刘军,叶琳,等.缬沙坦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1012-1014.
[3] 张衡.新型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泰咪沙坦[J].药学进展,1998,22(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