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统计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统计学课程改革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 统计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经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这门课程,学分为3学分。财经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具备基本的统计素质对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缺少的。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全面,在高校,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火”,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等,统计学是大学里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统计学发展得如何是衡量某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故统计教学一定要突出和强调 “用”这一特点,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会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后应具备一定的统计素质,能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统计素质的要求,故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的统计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应当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高校统计教育应该为社会培养的是应用性、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高校统计教学要突出学而有用、学而能用、学而致用的特点。
当今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校统计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统计教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侧重于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课堂上,教师关注得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统计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及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较差。现传统的统计教学方式已造成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这种现状表明统计教学在财经类学生中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非统计专业统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人们对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地位认识模糊。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实践,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近年来统计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课堂讲授内容详略要得当
在高校统计教学普遍周课时为3节/周,学期总学时数只达51学时,且在教材内容较多而课时量又很有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突出重点地讲授,即授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要安排得详略得当。有些内容可详讲,如第一章绪论部分,可向学生详细介绍统计的发展简史,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统计渊源的历史,从而增加对统计的认识及提高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也要详讲;有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可略讲,可引导学生自学,如第二章的统计资料的搜集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内容;有的可以将课堂内容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可要求学生课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表。问卷设计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他们的所关心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最好采取积极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选题,因为只有学生最了解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愿意去进行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2、加强对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
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能实现这一目的。但是描述统计是通过获取总体数据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掌握一定的推断统计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从理论体系来看,推断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主要内容。主要将参数估计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并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讲授。此外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对长期趋势分析和季节变动分析等问题,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指数讲授综合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讲解,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统计教学要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教师为主导且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要改变原来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
1、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教师可选取一些紧密结合实际,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运用的条件、背景及其分析研究过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案例教学当成是举例教学,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点即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在举例教学中,教师属于主要地位。
2、实施提问式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在更多的教师在崇尚运用启发式教学,借此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即席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在运用后一种提问形式时,可以选择原有的课后习题,但更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开放型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统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并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实践课程的内容。《统计学》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穿插进行。实践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辅助指导。课内实验课的训练,要求学生达到完成一个以学生有关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Excel及SPSS软件的实际操作,借助于Excel及SPSS软件,掌握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包括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量表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时,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使实践教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最后要求学生写出3000字以上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等。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一个项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项目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即从教学项目的提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整理好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论—撰写项目分析报告的一系列统计实践活动过程。
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应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一般每学期每班分组作1-2个实践项目较为合适。大多数项目适宜直接在校内收集资料,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房进行整理分析直至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如到大型调查公司参与一些更大规模的调查项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是怎么用的。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纵观目前高校统计教学手段十分单一,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是当今许多统计学教师教学的真实写照。多媒体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相当成熟,但有些教师还拒绝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色彩丰富的生动画面将大量的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视角效果,也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又使案例的讲解生动清晰,可使学生们忘记在统计课堂上须记住的大量统计概念和统计公式的枯燥和痛苦。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是统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这种现代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比Photoshop、Flash等,制作出生动精致的教学课件,才能真正提高统计教学效果。为此,要提高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要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直观的课件内容描述一些抽象的统计概念;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网,开展网上授课和辅导,实现没有“粉笔与黑板”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1(10).
[2]贾俊平: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雷旭辉、郭荣娟:有关统计学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3).
[4]宫春子:建构理论统计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统计教育,2006(11).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 统计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经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这门课程,学分为3学分。财经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具备基本的统计素质对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缺少的。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全面,在高校,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火”,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等,统计学是大学里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统计学发展得如何是衡量某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故统计教学一定要突出和强调 “用”这一特点,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会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后应具备一定的统计素质,能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统计素质的要求,故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的统计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应当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高校统计教育应该为社会培养的是应用性、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高校统计教学要突出学而有用、学而能用、学而致用的特点。
当今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校统计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统计教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侧重于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课堂上,教师关注得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统计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及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较差。现传统的统计教学方式已造成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这种现状表明统计教学在财经类学生中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非统计专业统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人们对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地位认识模糊。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实践,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近年来统计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课堂讲授内容详略要得当
在高校统计教学普遍周课时为3节/周,学期总学时数只达51学时,且在教材内容较多而课时量又很有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突出重点地讲授,即授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要安排得详略得当。有些内容可详讲,如第一章绪论部分,可向学生详细介绍统计的发展简史,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统计渊源的历史,从而增加对统计的认识及提高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也要详讲;有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可略讲,可引导学生自学,如第二章的统计资料的搜集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内容;有的可以将课堂内容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可要求学生课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表。问卷设计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他们的所关心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最好采取积极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选题,因为只有学生最了解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愿意去进行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2、加强对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
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能实现这一目的。但是描述统计是通过获取总体数据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掌握一定的推断统计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讲授。从理论体系来看,推断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主要内容。主要将参数估计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并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讲授。此外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对长期趋势分析和季节变动分析等问题,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指数讲授综合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讲解,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统计教学要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教师为主导且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要改变原来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
1、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教师可选取一些紧密结合实际,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运用的条件、背景及其分析研究过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案例教学当成是举例教学,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点即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在举例教学中,教师属于主要地位。
2、实施提问式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在更多的教师在崇尚运用启发式教学,借此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即席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在运用后一种提问形式时,可以选择原有的课后习题,但更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开放型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统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并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实践课程的内容。《统计学》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穿插进行。实践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辅助指导。课内实验课的训练,要求学生达到完成一个以学生有关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Excel及SPSS软件的实际操作,借助于Excel及SPSS软件,掌握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包括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量表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时,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使实践教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最后要求学生写出3000字以上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等。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一个项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项目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即从教学项目的提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整理好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论—撰写项目分析报告的一系列统计实践活动过程。
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应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一般每学期每班分组作1-2个实践项目较为合适。大多数项目适宜直接在校内收集资料,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房进行整理分析直至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如到大型调查公司参与一些更大规模的调查项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是怎么用的。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纵观目前高校统计教学手段十分单一,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是当今许多统计学教师教学的真实写照。多媒体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相当成熟,但有些教师还拒绝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色彩丰富的生动画面将大量的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视角效果,也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又使案例的讲解生动清晰,可使学生们忘记在统计课堂上须记住的大量统计概念和统计公式的枯燥和痛苦。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是统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这种现代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比Photoshop、Flash等,制作出生动精致的教学课件,才能真正提高统计教学效果。为此,要提高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要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直观的课件内容描述一些抽象的统计概念;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网,开展网上授课和辅导,实现没有“粉笔与黑板”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1(10).
[2]贾俊平: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雷旭辉、郭荣娟:有关统计学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3).
[4]宫春子:建构理论统计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统计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