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是新闻、对外汉语、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立自身的学科范畴之后,因其与社会现实、意识形态的紧密关联,从而在传播现代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文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意识、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多元化文化为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人文学科遭遇冷落,曾经是“显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因此,面对新的文化环境,如何转换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在对学生知识结构、教材使用、课堂教学等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提供客观依据。问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师资配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调查问卷总结
课题组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2009级四个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试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1.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程度。被调查者中,159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般了解,占总数的82.8%;150人阅读了一定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作品,占总数的78.1%;133人阅读过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占总数的69.3%。
2.关于教材使用情况。139人表示所使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一般,占总数的72.4%;在对目前所使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上,81人表示满意,60人表示不满意,51人表示无所谓,分别占总数的42.2%、31.3%和26.6%;166人认为应该讲授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识,占总数的86.5%。
3.关于师资配置。116人喜欢学识渊博的教师,占总数的60.4%;65人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占总数的33.9%;11人喜欢理论深厚的教师,占总数的5.73%。106人认为教师应该侧重于作品解读,占总数的55.2%;认为侧重于历史知识介绍和理论分析的为23人和53人,分别占总数的12.0%和27.6%。
4.关于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132人对目前的教学表示满意,占总数的68.8%;138人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课堂讨论,占总数的71.9%;108人喜欢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占总数的56.3%;认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自学、教师启发的分别为48人和36人,占总数的25.0%、18.8%;169人认为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占总数的88.0%,其中有一半以上特别希望使用多媒体。
5.关于学习效果。136人在学习过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后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大,占总数的70.8%;91人愿意在课外就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问题向任课教师请教或是讨论,占总数的47.4%;看情况而定的为94人,占总数的49.0%;103人倾向于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占总数的53.6%,这一比例在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那里分别是40%和7%。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现状。
1.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喜欢的理由有多种。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时代潮流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真实反映,不论是“五四”文学还是“文革”文学都带有时代特征,很现实也很深刻;还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性的多元描写能引起人的探索和思考。
2.课堂讲授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希望教师讲授时能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加强师生互动,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或是争议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解读作品更感兴趣,普遍认为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介绍相对较少,观点比较陈旧,希望老师就经典性篇章或是片段作重点分析,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3.关于多媒体使用,学生认为是有利有弊,但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是必要的。多媒体使用得当,可节省时间,方便教与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以扩充教学内容,图片、声音和视频生动形象,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加深印象。但多媒体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抄课件,忽视了思考和理解,不能仔细体会教师的讲授内容。
4.关于师资、辅导等方面的情况。关于师资素质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学识渊博比理论深厚和幽默风趣更重要,教师应提供更多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和理论。也有学生认为教师对作品应有新的,或者说是更多带有个人感悟的解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不是依据教材的论断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布置作品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谈对作品的感受,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1.明确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是国家和时代提出的双重要求。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根本,只有在这个根本目标的统摄下,教学改革才会出成效。
2.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没有“文”的体悟,也就谈不上对“史”的感觉。因此,今天的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舍末求本,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刻体悟中追寻人生的内涵,而高师学生应该将文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再以“辐射”的方式影响到中学生群体,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将会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3.转换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互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带动知识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既应在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又应根据具体情境临时设定问题,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动态趋势,在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排除讲授法,应该说讲授是基础,讨论是深化,只有二者平衡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深化课程内容,及时转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当下性、前沿性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料的挖掘和文化思想背景的变化,学术研究就会有许多常说常新的话题,比如对“学衡派”的重估,对通俗文学价值的肯定,对“文革”期间“地下诗歌”的认识,等等。将这些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使教师时时保持研究意识和学科研究的责任意识,又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可以丰富深化教学内容。
5.优化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氛围、扩大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因此带来如前文所述的诸多弊端。因此,既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而拒绝,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毕竟多媒体仅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因此,使用多媒体应遵循内容精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的原则,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应对策略——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2010029)。
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在对学生知识结构、教材使用、课堂教学等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提供客观依据。问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师资配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调查问卷总结
课题组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2009级四个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试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1.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程度。被调查者中,159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般了解,占总数的82.8%;150人阅读了一定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作品,占总数的78.1%;133人阅读过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占总数的69.3%。
2.关于教材使用情况。139人表示所使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一般,占总数的72.4%;在对目前所使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上,81人表示满意,60人表示不满意,51人表示无所谓,分别占总数的42.2%、31.3%和26.6%;166人认为应该讲授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识,占总数的86.5%。
3.关于师资配置。116人喜欢学识渊博的教师,占总数的60.4%;65人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占总数的33.9%;11人喜欢理论深厚的教师,占总数的5.73%。106人认为教师应该侧重于作品解读,占总数的55.2%;认为侧重于历史知识介绍和理论分析的为23人和53人,分别占总数的12.0%和27.6%。
4.关于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132人对目前的教学表示满意,占总数的68.8%;138人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课堂讨论,占总数的71.9%;108人喜欢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占总数的56.3%;认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自学、教师启发的分别为48人和36人,占总数的25.0%、18.8%;169人认为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占总数的88.0%,其中有一半以上特别希望使用多媒体。
5.关于学习效果。136人在学习过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后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大,占总数的70.8%;91人愿意在课外就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问题向任课教师请教或是讨论,占总数的47.4%;看情况而定的为94人,占总数的49.0%;103人倾向于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占总数的53.6%,这一比例在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那里分别是40%和7%。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现状。
1.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喜欢的理由有多种。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时代潮流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真实反映,不论是“五四”文学还是“文革”文学都带有时代特征,很现实也很深刻;还有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性的多元描写能引起人的探索和思考。
2.课堂讲授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希望教师讲授时能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加强师生互动,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或是争议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解读作品更感兴趣,普遍认为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介绍相对较少,观点比较陈旧,希望老师就经典性篇章或是片段作重点分析,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3.关于多媒体使用,学生认为是有利有弊,但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是必要的。多媒体使用得当,可节省时间,方便教与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以扩充教学内容,图片、声音和视频生动形象,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加深印象。但多媒体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抄课件,忽视了思考和理解,不能仔细体会教师的讲授内容。
4.关于师资、辅导等方面的情况。关于师资素质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学识渊博比理论深厚和幽默风趣更重要,教师应提供更多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和理论。也有学生认为教师对作品应有新的,或者说是更多带有个人感悟的解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不是依据教材的论断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布置作品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谈对作品的感受,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1.明确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培养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是国家和时代提出的双重要求。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根本,只有在这个根本目标的统摄下,教学改革才会出成效。
2.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没有“文”的体悟,也就谈不上对“史”的感觉。因此,今天的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舍末求本,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刻体悟中追寻人生的内涵,而高师学生应该将文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再以“辐射”的方式影响到中学生群体,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将会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3.转换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互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带动知识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既应在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又应根据具体情境临时设定问题,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动态趋势,在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排除讲授法,应该说讲授是基础,讨论是深化,只有二者平衡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深化课程内容,及时转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当下性、前沿性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料的挖掘和文化思想背景的变化,学术研究就会有许多常说常新的话题,比如对“学衡派”的重估,对通俗文学价值的肯定,对“文革”期间“地下诗歌”的认识,等等。将这些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使教师时时保持研究意识和学科研究的责任意识,又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可以丰富深化教学内容。
5.优化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氛围、扩大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因此带来如前文所述的诸多弊端。因此,既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而拒绝,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毕竟多媒体仅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因此,使用多媒体应遵循内容精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的原则,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应对策略——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20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