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充分展示汉字特有的魅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六种关系: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识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关系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也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证。但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鹦鹉学舌般地跟着我认读生字,而是潜心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启发他们自主识字。例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的生字“清”“请”“晴”“情”“睛”“蜻”是一组形声字。上课时,我根据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比较字形,区别字音,理解字意。在采用“形声字识字”这一基本识字方法的同时,我还综合运用了联想类比识字、象形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识字教学,使汉字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一个个无意义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的字。
二、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关系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阅读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完汉语拼音后,就开始学习汉字了。此时,识字和汉语拼音的关系是: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同时,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为了把握好这一关系,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然后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我校的学生客家口音很重,常常会混淆一些汉字的读音,特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如在读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中的“春天、春风、春雨”这一组词语时,很多学生把“春”(chun),念成了“cun”,风(feng)念成了“fen”,“雨”(yu)念成了“yi”。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要求他们认识区分春和村、风和分、雨和以的发音。经过练习,学生很快把它们的读音区别开了,也读熟了,记牢了。这样,不但生字学会了,汉语拼音也得到了巩固。
三、识字和阅读、言语表达的关系
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绝不是以识字教学为“孤点”,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是阅读和言语表达紧密联系的识字教学。“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安排词语积累、言语表达、儿歌朗读等训练。如上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汉字“清”“请”“晴”“情”“睛”“蜻”组词,再用这些词语造句。学生很快造出了句子,如“清晨,一位清洁工人扫地扫累了,我请他坐下,他看着我的眼睛笑了”。通过比较,学生不但记住了生字,连积累的词语也记住了,而且还学会了运用。然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后面的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虽然儿歌中再次出现了生字,但由于它们是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出现的,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样一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死认硬读”,而是充满了情趣,富有挑战性。言语实践后成功的激励,使学生在巩固识字学习的同时,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把握图文对照的关系。将词语与该词语所表示事物的图像相联系,相互匹配
过去一谈到识字,就讲音、形、义,而忽略了“像”。其实,在识字教学中(词汇教学也是如此)离开了相关的“像”,学生是很难理解字词的意思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图像的作用。识字课里的图不只是为了美化课文,也不只是文字的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词语服务的。合理使用这些图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使他们进入词语所蕴涵的意境中。 识字课中的图画,是根据识字教学的需要来安排的。凡是识字课中出现的词语,在图画中基本都有所反映。即便是一些表示“无形的像”的词语,教材也会尽可能地予以间接呈现。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中的词语“春天、春风、春雨”,其中“春风”是看不见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仔细看图,最后他们从柳条的摇摆中看出了春风。图文对照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重要手段,如教苏教版第一册《识字5》一课中的生字时,我让学生把一张张词卡贴在挂图中相关图像的旁边,通过“对号入座”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五、把握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低年级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中识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识字课文中,有很多是生活味很浓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似”,在生活情境中开展识字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苏教版第四册《识字l》一课时,学生就学得兴致勃勃。因为课文中的四组词语都与传统节日有关,所以我一点拨,他们就会了。比如第一组词语中,“饺”字和“拜”字是生字。怎样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并记牢这两个字呢?我先让学生回忆春节时的情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过年的情景。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马上问:“你们知道‘饺子’的‘饺’为什么是‘饣’字旁,‘拜年’的‘拜’为什么是‘手’字旁吗?”学生马上回答说:“饺子是食物,所以‘饺’字是‘饣’字旁;拜年要拱手作揖,所以‘拜’字是‘手’字旁。”很快,学生就会读会写,而且记住了。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又学会了其他的生字,并知道了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六、识字和写字的关系
识字教学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学习强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识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写字的过程就是对字形进行分析的过程;其次,汉字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具有一种高雅的形体之美。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我十分注重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每节课都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正确、匀称、美观地书写汉字。如在教苏教版第四册《识字l》一课时,课文中的生字,“饺”“拜”“扫”“踏”“端”“饼”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墓”是上下结构且上窄下宽,而“团圆”两字是全包围结构。我根据它们的书写规律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学生书写出来的字就很规范了。
总之,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汉字从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充盈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我们要让识字课多一点规律的发现,多一点文化的渗透,多一点教学的情趣,多一点价值的引领,使识字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 编 郝 勋)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识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关系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也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证。但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鹦鹉学舌般地跟着我认读生字,而是潜心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启发他们自主识字。例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的生字“清”“请”“晴”“情”“睛”“蜻”是一组形声字。上课时,我根据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比较字形,区别字音,理解字意。在采用“形声字识字”这一基本识字方法的同时,我还综合运用了联想类比识字、象形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识字教学,使汉字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一个个无意义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的字。
二、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关系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阅读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完汉语拼音后,就开始学习汉字了。此时,识字和汉语拼音的关系是: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同时,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为了把握好这一关系,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然后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我校的学生客家口音很重,常常会混淆一些汉字的读音,特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如在读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中的“春天、春风、春雨”这一组词语时,很多学生把“春”(chun),念成了“cun”,风(feng)念成了“fen”,“雨”(yu)念成了“yi”。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要求他们认识区分春和村、风和分、雨和以的发音。经过练习,学生很快把它们的读音区别开了,也读熟了,记牢了。这样,不但生字学会了,汉语拼音也得到了巩固。
三、识字和阅读、言语表达的关系
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绝不是以识字教学为“孤点”,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是阅读和言语表达紧密联系的识字教学。“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安排词语积累、言语表达、儿歌朗读等训练。如上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汉字“清”“请”“晴”“情”“睛”“蜻”组词,再用这些词语造句。学生很快造出了句子,如“清晨,一位清洁工人扫地扫累了,我请他坐下,他看着我的眼睛笑了”。通过比较,学生不但记住了生字,连积累的词语也记住了,而且还学会了运用。然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后面的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虽然儿歌中再次出现了生字,但由于它们是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出现的,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样一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死认硬读”,而是充满了情趣,富有挑战性。言语实践后成功的激励,使学生在巩固识字学习的同时,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把握图文对照的关系。将词语与该词语所表示事物的图像相联系,相互匹配
过去一谈到识字,就讲音、形、义,而忽略了“像”。其实,在识字教学中(词汇教学也是如此)离开了相关的“像”,学生是很难理解字词的意思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图像的作用。识字课里的图不只是为了美化课文,也不只是文字的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词语服务的。合理使用这些图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使他们进入词语所蕴涵的意境中。 识字课中的图画,是根据识字教学的需要来安排的。凡是识字课中出现的词语,在图画中基本都有所反映。即便是一些表示“无形的像”的词语,教材也会尽可能地予以间接呈现。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中的词语“春天、春风、春雨”,其中“春风”是看不见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仔细看图,最后他们从柳条的摇摆中看出了春风。图文对照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重要手段,如教苏教版第一册《识字5》一课中的生字时,我让学生把一张张词卡贴在挂图中相关图像的旁边,通过“对号入座”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五、把握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低年级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中识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识字课文中,有很多是生活味很浓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似”,在生活情境中开展识字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苏教版第四册《识字l》一课时,学生就学得兴致勃勃。因为课文中的四组词语都与传统节日有关,所以我一点拨,他们就会了。比如第一组词语中,“饺”字和“拜”字是生字。怎样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并记牢这两个字呢?我先让学生回忆春节时的情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过年的情景。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马上问:“你们知道‘饺子’的‘饺’为什么是‘饣’字旁,‘拜年’的‘拜’为什么是‘手’字旁吗?”学生马上回答说:“饺子是食物,所以‘饺’字是‘饣’字旁;拜年要拱手作揖,所以‘拜’字是‘手’字旁。”很快,学生就会读会写,而且记住了。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又学会了其他的生字,并知道了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六、识字和写字的关系
识字教学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学习强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识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写字的过程就是对字形进行分析的过程;其次,汉字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具有一种高雅的形体之美。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我十分注重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每节课都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正确、匀称、美观地书写汉字。如在教苏教版第四册《识字l》一课时,课文中的生字,“饺”“拜”“扫”“踏”“端”“饼”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墓”是上下结构且上窄下宽,而“团圆”两字是全包围结构。我根据它们的书写规律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学生书写出来的字就很规范了。
总之,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汉字从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充盈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我们要让识字课多一点规律的发现,多一点文化的渗透,多一点教学的情趣,多一点价值的引领,使识字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 编 郝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