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研搭建的智慧教室已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全面铺开,但具体的融合效果还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实际把握。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单词等知识。故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都是辅助小学英语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在小学英语教学展开,分析、探讨故事教学与信息教学的融合措施,希望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效率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形式、故事内容、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英语知识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呈现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效果提升。信息技术能够将单纯、死板的文字配上图片、视频、音乐,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也有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二者相结合能够将故事教学、信息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和展现,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故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故事教学法的融合能够为故事提供更丰富的展现方式,帮助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全方位能力。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模拟环境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故事的范围中完成知识学习,甚至将这种兴趣带到课余拓展阅读当中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和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小学英语教学中想要用好故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学生运用的知识点进行选材,选取适合任教年段学生能力,单词难度合适、语法难度适中、篇幅长度符合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如在五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学了描述人物外貌、能力的知识点,在拓展绘本阅读时我选取了《Little Red Riding Hood》,因为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方便各层次学生的理解和创编,同时又能通过阅读故事训练学生运用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还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自学故事里新的单词。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目的在于将复杂、抽象的语言文字以更加直观、简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就是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文字+动画等信息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程度。在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有助于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教授故事阅读《Little Red Riding Hood》课时,我在Pre-reading过程中先是录制了一段微课,通过有趣的卡通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要阅读的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然后利用录音功能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层的设置,水平拖拉功能让学生猜故事的主角,同时运用所学句型训练学生描述人物外貌性格的语句,唤醒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故事做铺垫。这个故事存在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条线,在while-reading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将故事中的时间线和空间变化进行呈现和标记,并形成mind-map,辅助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搭建,并利用信息平台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我还利用应答器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答对题人数。在Post-reading 环节,我通过信息展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故事创作新的结尾并尝试写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将故事与信息技术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短小的课堂表演或一定长度的课本剧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背诵故事内容、记忆单词、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用表情动作演绎人物,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表演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收获,远胜于简单的记忆、背诵,但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大,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需要酌情。在阅读任务完成后我加入故事表演环节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表演的难度,可以通过音频、动画、视频等方式来辅助学生进行表演,充分满足学生对于故事的想象和创造。不同情况的学生对表演的理解和展示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只能将精力完全放在口语表达或肢体表演一方,有的学生则能够兼顾二者,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的帮助,鼓励并认可学生的表演方式和结果。若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对故事进行改编或扩展,可以指导学生应用课余时间将自己改编后的故事呈现出来,与小组合作成员一起表达出来,若需要声音、画面等方面的信息辅助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表现出后继乏力的情况,教师需要更多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思考方法与方法之间的结合应用。故事教学法和信息技术都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英语知识教学效果而存在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应用,以谋求更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除此二者外,还应当尝试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从融合中寻找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杜艳.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与信息融合刍议[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11.
[2]錢若素.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2):49-5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形式、故事内容、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英语知识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呈现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效果提升。信息技术能够将单纯、死板的文字配上图片、视频、音乐,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也有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二者相结合能够将故事教学、信息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和展现,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故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故事教学法的融合能够为故事提供更丰富的展现方式,帮助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全方位能力。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模拟环境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故事的范围中完成知识学习,甚至将这种兴趣带到课余拓展阅读当中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和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小学英语教学中想要用好故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学生运用的知识点进行选材,选取适合任教年段学生能力,单词难度合适、语法难度适中、篇幅长度符合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如在五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学了描述人物外貌、能力的知识点,在拓展绘本阅读时我选取了《Little Red Riding Hood》,因为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方便各层次学生的理解和创编,同时又能通过阅读故事训练学生运用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还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自学故事里新的单词。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目的在于将复杂、抽象的语言文字以更加直观、简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就是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文字+动画等信息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程度。在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有助于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教授故事阅读《Little Red Riding Hood》课时,我在Pre-reading过程中先是录制了一段微课,通过有趣的卡通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要阅读的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然后利用录音功能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层的设置,水平拖拉功能让学生猜故事的主角,同时运用所学句型训练学生描述人物外貌性格的语句,唤醒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故事做铺垫。这个故事存在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条线,在while-reading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将故事中的时间线和空间变化进行呈现和标记,并形成mind-map,辅助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搭建,并利用信息平台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我还利用应答器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答对题人数。在Post-reading 环节,我通过信息展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故事创作新的结尾并尝试写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将故事与信息技术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短小的课堂表演或一定长度的课本剧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背诵故事内容、记忆单词、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用表情动作演绎人物,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表演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收获,远胜于简单的记忆、背诵,但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大,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需要酌情。在阅读任务完成后我加入故事表演环节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表演的难度,可以通过音频、动画、视频等方式来辅助学生进行表演,充分满足学生对于故事的想象和创造。不同情况的学生对表演的理解和展示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只能将精力完全放在口语表达或肢体表演一方,有的学生则能够兼顾二者,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的帮助,鼓励并认可学生的表演方式和结果。若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对故事进行改编或扩展,可以指导学生应用课余时间将自己改编后的故事呈现出来,与小组合作成员一起表达出来,若需要声音、画面等方面的信息辅助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表现出后继乏力的情况,教师需要更多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思考方法与方法之间的结合应用。故事教学法和信息技术都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英语知识教学效果而存在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应用,以谋求更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除此二者外,还应当尝试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从融合中寻找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杜艳.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与信息融合刍议[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11.
[2]錢若素.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