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短暂寒假,提高历史复习能力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即将迎来一个短暂的寒假,如何利用这短暂的假期复习历史呢?笔者列出了一个寒假历史复习安排表,并根据这个安排表详细列出复习内容、方法等,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参考。
  一、反思知识复习情况
  同学们应对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的历史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思。
  1.是否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历史复习计划?
  2.对主干知识是否掌握到位?是否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是否深化拓展课本知识,从多角度分析、理解课本知识?
  3.复习历史必修三时,是否结合历史必修一、二,进行通史知识梳理,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4.是否对大型考试试题进行知识点统计分析,从通史维度、模块维度、知识专题维度去思考自己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二、分析个人考试答题情况
  同学们应对高三所做过的试题,特别是大型考试(学校月考、校联考、市区调研考试等)试题,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
  1.对自己的答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可从选择题、非选择题的25分题、12分题、15分题等方面统计得分情况。
  选择题可以按文字材料题、图表题或概念题、比较题、因果题等题型统计,非选择题主要对25分题进行统计分析,从原因(背景)、内容(情况)、特点、影响或意義等题型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得分统计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得分低的题型的训练。
  2.分析自己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看不懂材料;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弱;没有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清晰,答题不规范等。
  3.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1)提取有效信息
  第一,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第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最好用符号(直线或曲线)标出关键词句;第三,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联系所学知识;第四,利用语文学科段落分层、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对材料内容进行分层。
  (2)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在复习课本时,我们可以主动联系与该课有关的内容,例如复习分封制时,可联系郡县制、行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美国的联邦制等;做题时,自觉根据试题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联系课本知识。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我们在复习课本时,不能只是背知识点,还要围绕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复习历史必修二第2课时,可以围绕课本知识提出这些问题:
  ①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②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影响是什么?
  ③从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④自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的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⑤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或“素称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也可以模拟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根据材料设计问题。
  (4)规范答题
  注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内容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写工整。答案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点化,历史评卷是“采点赋分”,所以要根据分值来确定答题的要点数量。
  ②序号化,按问作答,每个答案都要标上序号。
  ③合理安排卷面空间,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尽量不涂改,不留空白。
  三、研究考试题型,准备应考策略
  1.重点分析考题中的25分题和12分题
  在熟悉高考题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1)25分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及备考建议
  近几年的25分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史的综合考查;2017年中法民族主义题考查了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综合内容,开创了“跨课本知识”考查的先例。
  考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原因类题型:背景、原因。
  ②比较类题型:特点、变化、发展、不同之处、共通之处。
  ③内容类题型:态度、主张。
  ④影响、评价、启示类题型:影响、启示、评价。
  备考建议: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但不是做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做专题和通史复习,注重知识的联系性。
  (2)12分题答题思路及建议
  12分题答题思路大概为:亮出观点→论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理由充分→得出结论。
  答题建议:第一步,指出信息(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求同、求异、找变化”;第二步,进行说明,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阐释、归因、索源;第三步,在前面说明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例题】(2020届吉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点说得不错。每当我们说到“中央集权”这几个字,往往就与统治者的强力统治联系起来,与独裁联系起来,认为是某些人的所为造成中央集权的状况。其实中央集权的形成是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的,是在历史中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专制政府不出于专制者的选择,专制是出于自然和历史的选择。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解析】第一步,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如根据“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自然条件对中央集权形成的角度提出一个论题;也可根据“专制政府不出于专制者的选择”,从专制集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角度提出一个论题;还可根据“专制是出于自然和历史的选择”,从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对专制政治的影响角度提出一个论题。   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阐释,如联系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小农经济)、中央集权(郡县制等)、君主专制(皇帝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理论等)以及其他史实,对论题进行阐释。
  第三步,在前面说明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如“总之,自然条件对政治制度会产生一定影响”或“由上可知,自然条件对政治制度会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央专制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选择。(2分)
  论述: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在亚洲有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季风气候明显,但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强大统一的政权来应对灾害,进行各种救济,如兴修水利工程等。所以,在古代中国,追求专制集权是这种自然条件的选择。(4分)
  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有广袤而肥沃的黄土和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因而农业条件尤为发达,所以,古代中国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古代中国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对农业高度重视。同时,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明显具有分散性倾向,为克服地方分散性,保证国家统一团结,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以及专制统治。封建集权统治者也不遗余力地推行小农经济,以此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4分)
  综上,正因为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才有古代中国专制制度和集权制度的选择,这种制度也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2分)
  (示例二)论题:中央专制集权制度是历史的选择。(2分)
  论述:古代中国的专制是历朝政治体制延续和调整的结果。奴隶社会的贵族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國家分裂,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后,历朝的政治选择了集权专制。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也必然要加强中央集权。(4分)
  古代中国专制政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选择。春秋战国割据混战时,法家思想被统治者采纳,后来儒家成为统治思想后,也吸收了法家思想,成为几千年来稳定统治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系是古代中国专制集权的基础。古代中国文化一直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与神的权威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核心,也是推行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4分)
  总之,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政治制度的调整都有利于古代中国形成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2分)
  2.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思想与技巧、命题常用的格式、材料呈现的方式、答题的要求与技巧等。同学们不仅要认真做一遍样题,还要从题干、问题、答案着手,对其进行充分研究,领会命题意图。通过对《考试说明》中的样题的研究,明确以下内容:
  (1)样题的出题依据、考查的知识点等。
  (2)题型结构特点。如选择题,从材料呈现形式看,主要有文字型、图片型、统计表型、地图型;从问题来看,主要有说明型、原因型、概念型、比较型等。非选择题,主要见前面关于25分题的分析。
  (3)核心素养与能力要求;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大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4)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为常考的知识点,考查角度有哪些。
  (5)答案要点是怎么得出的,是依据材料中的哪一句得出的,或与教材内容有怎样的联系等。
  四、统计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对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中国古代史 汉代政治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科举制、宋代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理学
  中国近代史 自然经济解体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思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史 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世界古代史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世界近代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启蒙运动
  世界现代史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经济全球化、马歇尔计划
  五、利用考纲复习课本知识
  根据考纲和《考试说明》列出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目录,理清历史的主干知识结构,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在利用考纲复习课本知识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微观深入与宏观考查相结合
  微观:把握历史史实、概念等。
  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线索、规律及阶段特征等。例如,我们可以按照纵(时间)横(空间)两条线进行知识复习,将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放在一起复习,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线索。
  2.政治、经济与思想全渗透
  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整合必修教材的24个专题及选修教材的有关内容,打破模块的界限,按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中国、现代世界的顺序,思考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时空轴,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通史学科体系,形成对同一历史阶段特征的明确认识。
  如1860年到1919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可用时间数轴表示(如图1)。
  把近60年的历史用时间数轴表现出来,再把《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符合此时间段的考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全部内容)按顺序放置于数轴上。这样在复习时,可以迅速定位考点,并且可以“瞻前顾后”,连贯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前后融会贯通。
  3.系统性与完整性有机结合
  系统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完整性:清晰把握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最后,在寒假里,同学们可适当看看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节目,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些与历史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看。一方面可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可减压,增强学习信心。但看这些节目要适度,不能过多。
  当情绪不好时,建议同学们阅读一些与中学历史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的历史书籍,如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在阅读时,可摘抄一些重点段落,然后依据所学知识,模拟高考试题设计一些问题,对材料进行解读,提高自己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祝同学们在寒假中休息与学习两不误,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假期!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理工科第一热门专业。但对计算机类专业感兴趣的考生,还需要面对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你真的愿意把计算机作为你的专业吗?不要仅仅因为喜欢玩计算机或者因为听说这个专业类就业好而选择它。  第二,这个专业类下面包含的专业众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一共
期刊
高考数学复习是对同学们学习策略和意志力的考验。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同学们主要进行了一轮复习,讲究的是全面、细致、完备。因为一轮复习的内容多、战线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寒假中难得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一轮复习进行整理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一轮复习做准备。关于高三寒假数学复习,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  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扎实基础  在寒假,同学们可以将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解题技巧和思
期刊
犹记年少时,尤喜在途中流连。去上学的途中,去打醬油的途中,去外婆家的途中,我总是喜欢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望一阵天上的白云,时而捉一下翩飞的蝴蝶,时而钻进茂密的丛林……然后,我依然能按时走进教室,依然能顺利打回酱油,依然能安然地见到外婆。  成年后,我的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出行不论路途远近,乘车成首选——“四只轮子比两只脚快”,这一道理再简单不过。快,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心中所向,可以最大限度地
期刊
我们通常说:“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假期是缩小与别人差距的关键时期,如果你把握得好,就可以利用假期来提升自己的弱势学科,优化自己的强势学科,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实践证明,每一年都有同学因为假期安排得当,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赢得了先机。今天笔者就政治学科如何在寒假“弯道超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明确阶段特点,做好积极的心态准备  在这个宝贵的
期刊
生命是有长度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当你问儿时的我长大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想成为一名教师;而当你问为繁重的高三学业焦头烂额的我时,我只会淡淡地说,我不知道;即便是高考之后,我对这个广袤的世界依旧一无所知。  作为一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我的志愿填报经历可以说是颇为曲折的,虽然顺利考入超出我正常水平的一流高校,但对专业的盲目选择让我大学四年都流着悔恨的泪水——
期刊
时至寒假,到了高考复习备考中较关键的时候。从复习的时间节点看,寒假承上启下,上接五个多月的一轮复习,后启四个月的二轮、三轮复习。从复习的阶段意义看,寒假位于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之际,是“秋收冬藏”不断蓄积并为春天开始的二轮复习打好坚实基础的黄金期,也是考生考出好成绩的大好时节,更是趁机弥补薄弱点的绝佳机会。  抓住机会就能弯道超车,跑出加速度;错失机会就会遗憾万分。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寒假这个复习的黄
期刊
经过几个月紧张和忙碌的学习,同学们终于迎来了寒假。  寒假,在整个高三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高三的寒假虽然短暂,但足够用于我们对上一阶段的复习情况进行回顾,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做好准备。如果能够利用好寒假这段时间,同学们往往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把握这个难得的假期吧,等到开学时,让小伙伴们对你刮目相看!  主讲人:黄邵华 / 南宁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巩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头戏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断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等能力,需要考生具有相应的文言知识储备,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善于联系已有知识储备推断新知等。题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翻译题。下面,笔者主要以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I文言文阅读为例,梳理解题方法,以期帮助考生掌握相关解题技巧。  【真题回放】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期刊
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是准确理解句意,使断句符合文意,避免出现不合情理的情况。此外,借助以下标志,可提高断句的速度及准确度。  (1)借助标志  ①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感叹词一般可作为一句话开始的标志,如夫、惟、盖、凡、初、窃、斯、岂、请、敬、若夫、且夫、今夫、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等,一般在其前面点断。  ②句尾标志词。如
期刊
以前,每当别人问我学的是什么专业时,我都不太好意思告诉他们我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只能弱弱地说自己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因为别人一听到我们这个专业,大多都会这样问:“这有什么可学的?”  但深入接触了这个专业之后,我渐渐发现了它的价值。  其实这是个“万金油”专业  为什么说我们专业是一个“万金油”专业呢?看我们的学习内容就知道了。首先,我们要学习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知识,比如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