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4月以来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预防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整体预防护理方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科学的护理预防形式能够有效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提升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速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预防;路径
现代临床认为采用合理护理预防举措实施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 。对此本人以我院2013年以来所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给予了综合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4月--2014年5月所收治90例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0例手术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跨度24~52岁,平均年龄36.3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跨度22~54岁,平均年龄37.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例数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护理方式,给予患者临床护理指导、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血压,动态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病房消毒通风等举措。
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化护理。于术前构建围手术期特殊护理计划。对于实施手术患者的年龄、生理情况及手术特点作系统分析,结合骨科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构建统一标准化的特殊护理计划。
术前抗感染护理:首先是做好患者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在术前护理人员须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流畅清新,定期采取以紫外线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并就手术室空气进行检测,细菌数量不能超出规定标准,以此达到无菌化手术原则。医护人员手术前需要注重手部卫生,以含有抗菌药物的洗剂与肥皂作抑菌、杀菌,洗手时注意手指之间等隐蔽部分的清洗,以流动水左右手揉搓清洗,以免术中携带病菌形成患者伤口感染菌源[2]。
术中控制:手术参与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更换衣物,佩戴好消毒衣帽及口罩,依据手术规定刷手,手术区域不可监测出致病菌,对于手术中产生的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及废弃敷料、手套等物品,应及时的进行更换清理。在切开患者皮肤前,需要用纱布对周围组织进行保护,残端需展开消毒处理,对切口皮肤前后均需以碘伏做出消毒[9]。
术后控制:患者切口缝合完毕之后,应以具有较好吸附性的医用敷料对伤口做出围敷,降低组织间渗液,并定时进行敷料的更换。同时实施患者切口疼痛护理,避免患者自我接触伤口、揉捏止痛等行为,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手术患者病症,对其术后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疼痛作出了解,对患者痛因及疼痛程度予以分析,以交流的形式先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指导患者自我进行相应预防疼痛的举措,如深呼吸、肢体放松、音乐缓解等。并指导患者通过30度仰卧的方式,提升患者的体位舒适感,分散痛源[3]。避免因不良心理情绪所间接造成伤口疼痛敏感及感染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同时,尽快转换角色,树立战胜伤痛及感染并发症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换药中,要保持无菌化操作,避免患者手术切口不洁接触,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切口与周围皮肤有无红肿、血肿、热痛等炎症情况,关注患者体温,早期发现切口感染,做出有效应对。针对感染患者,应作早期切口引流,引出脓液,进而向引流管内作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冲洗,并适当加大抗生素用量,预防感染深化。
1.3 观察指标
定向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症状;以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术后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3.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5例患者中共出现2例术后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为4.45%,对照组45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术后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为15.56%,两组患者感染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现实来讲,骨科手术患者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患者会因伤害而产生行动不便甚至残疾的情况,其心理相对其他病症患者较为脆弱,因为自身思想压力及生理反应所导致的任何病情波动,均可能会造成感染情况的发生。其次患者在手术后,因为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和病源因素,如果不能给予其良好的抗感染护理举措,那么伤口产生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在患者围术期通过合理的护理形式密切结合临床实施感染预防,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现实的临床作用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密切配合,为患者针对性构建定向护理计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手术患者康复质量,达到患者良性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
[2] 鲍莉.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7)
[3] 王广颖.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4月以来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预防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整体预防护理方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科学的护理预防形式能够有效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提升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速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预防;路径
现代临床认为采用合理护理预防举措实施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 。对此本人以我院2013年以来所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给予了综合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4月--2014年5月所收治90例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0例手术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跨度24~52岁,平均年龄36.3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跨度22~54岁,平均年龄37.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例数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护理方式,给予患者临床护理指导、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血压,动态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病房消毒通风等举措。
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化护理。于术前构建围手术期特殊护理计划。对于实施手术患者的年龄、生理情况及手术特点作系统分析,结合骨科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构建统一标准化的特殊护理计划。
术前抗感染护理:首先是做好患者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在术前护理人员须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流畅清新,定期采取以紫外线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并就手术室空气进行检测,细菌数量不能超出规定标准,以此达到无菌化手术原则。医护人员手术前需要注重手部卫生,以含有抗菌药物的洗剂与肥皂作抑菌、杀菌,洗手时注意手指之间等隐蔽部分的清洗,以流动水左右手揉搓清洗,以免术中携带病菌形成患者伤口感染菌源[2]。
术中控制:手术参与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更换衣物,佩戴好消毒衣帽及口罩,依据手术规定刷手,手术区域不可监测出致病菌,对于手术中产生的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及废弃敷料、手套等物品,应及时的进行更换清理。在切开患者皮肤前,需要用纱布对周围组织进行保护,残端需展开消毒处理,对切口皮肤前后均需以碘伏做出消毒[9]。
术后控制:患者切口缝合完毕之后,应以具有较好吸附性的医用敷料对伤口做出围敷,降低组织间渗液,并定时进行敷料的更换。同时实施患者切口疼痛护理,避免患者自我接触伤口、揉捏止痛等行为,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手术患者病症,对其术后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疼痛作出了解,对患者痛因及疼痛程度予以分析,以交流的形式先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指导患者自我进行相应预防疼痛的举措,如深呼吸、肢体放松、音乐缓解等。并指导患者通过30度仰卧的方式,提升患者的体位舒适感,分散痛源[3]。避免因不良心理情绪所间接造成伤口疼痛敏感及感染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同时,尽快转换角色,树立战胜伤痛及感染并发症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换药中,要保持无菌化操作,避免患者手术切口不洁接触,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切口与周围皮肤有无红肿、血肿、热痛等炎症情况,关注患者体温,早期发现切口感染,做出有效应对。针对感染患者,应作早期切口引流,引出脓液,进而向引流管内作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冲洗,并适当加大抗生素用量,预防感染深化。
1.3 观察指标
定向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症状;以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术后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3.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5例患者中共出现2例术后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为4.45%,对照组45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术后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为15.56%,两组患者感染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现实来讲,骨科手术患者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患者会因伤害而产生行动不便甚至残疾的情况,其心理相对其他病症患者较为脆弱,因为自身思想压力及生理反应所导致的任何病情波动,均可能会造成感染情况的发生。其次患者在手术后,因为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和病源因素,如果不能给予其良好的抗感染护理举措,那么伤口产生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在患者围术期通过合理的护理形式密切结合临床实施感染预防,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现实的临床作用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密切配合,为患者针对性构建定向护理计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手术患者康复质量,达到患者良性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
[2] 鲍莉.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7)
[3] 王广颖.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