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教育,并致力于去寻找教育的全新形式。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新形式能够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关键经历的两个重要场所中搭建合作的舞台,实现在教育方面的相互配合,在育人方面的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吮吸到家庭与学校联手所给予的充足养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成长舞台;搭建
前言:
目前,初中生的家長都是有文化且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他们更能够理解并认同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并积极的配合。孩子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场所中成长起来的,这二者之间有异有同,利用家庭教育可以去弥补学校教育所涉及不到的方面,能够大幅度的增强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提升教育的高度、宽度与广度,使学生在学校中快乐地学习,在家庭中幸福的成长。
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展开家校共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有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自己的能力得以实现、归属感得以满足三个大的方面。满足自我的需求包含了两大方面:一个是学生面对事物时可以自行进行选择,二是学生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长远地学习道路中的关键阶段,家长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在不考虑学生内心实际想法的前提之下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各种的教学培训。
能力得以实现指的是学生能够胜任某些事务,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错误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没有信心、自卑,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完全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生想要做一件事时,家长提前就否定了,“你做不好”、“你不会做”等等让学生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归属感得以满足是指学生能够得到家庭、学校的归纳与包容,但是事实的情况是家长每天都会把“你必须听话,必须成绩好,这样我才有面子。你不听话你学习不好,我都没脸去见人”等等这样的话挂在这边,让学生日日诚惶诚恐。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而非家庭的温暖。
家校共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地成长舞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明确学生的基本需要,在关注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让学生的心理能够获得营养。学生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他们才有更多的动力和信心,为了将来努力奋斗,自身的幸福感也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幸福感的伴随之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够获得有效地保障。
二、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将重心都放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上面,而忽略技能的提高,这样不仅仅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提升,还会导致学生无法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各种网站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就能够搜索到大量的学生自杀案例,这些鲜活的生命一个个陨落,人们在深深的惋惜当中也开始更加深刻的思考。
高效地进行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坚毅的个性,让学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中学习当中的各种难题,在繁琐的事物中找到乐趣,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科学的渠道进行宣泄,及时地缓解自我的心理压力。学校和家庭都应当重点去关注这一现象,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疏导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专门为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应当及时地发现班级当中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治疗。并利用家校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向学生的家长普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心理教育的知识。
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进行家校共育时,如果仅仅靠家长和学校进行合作,那么这样的家校共育不是优质的、全面的,只有让学生也做好配合的工作,才能够在密切地配合之下通过多种优质的活动共同实现高效的家校共育。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去组织家校共育。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知名的心理教育学家到校园中开展心理教育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够获得专业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交流会,把有相同需求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家长在交流会当中,可以尽情地去说出自己孩子在学习生活当中的情况,帮助家长减轻自己的焦虑。在家长交流会当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运用多种手段,让家长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总结:
进行家校合作、家育共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质的家校共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成长舞台中的“主角”,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彭瑞清.家校共育 用心成就孩子的未来[J].甘肃教育,2018(21):18-19.
[2]崔建军,楼春娣,袁云芳.创新家校联盟,家校携手育人[J].教育家,2020(37):54.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湖美中学 戴和军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成长舞台;搭建
前言:
目前,初中生的家長都是有文化且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他们更能够理解并认同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并积极的配合。孩子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场所中成长起来的,这二者之间有异有同,利用家庭教育可以去弥补学校教育所涉及不到的方面,能够大幅度的增强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提升教育的高度、宽度与广度,使学生在学校中快乐地学习,在家庭中幸福的成长。
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展开家校共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有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自己的能力得以实现、归属感得以满足三个大的方面。满足自我的需求包含了两大方面:一个是学生面对事物时可以自行进行选择,二是学生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长远地学习道路中的关键阶段,家长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在不考虑学生内心实际想法的前提之下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各种的教学培训。
能力得以实现指的是学生能够胜任某些事务,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错误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没有信心、自卑,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完全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生想要做一件事时,家长提前就否定了,“你做不好”、“你不会做”等等让学生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归属感得以满足是指学生能够得到家庭、学校的归纳与包容,但是事实的情况是家长每天都会把“你必须听话,必须成绩好,这样我才有面子。你不听话你学习不好,我都没脸去见人”等等这样的话挂在这边,让学生日日诚惶诚恐。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而非家庭的温暖。
家校共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地成长舞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明确学生的基本需要,在关注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让学生的心理能够获得营养。学生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他们才有更多的动力和信心,为了将来努力奋斗,自身的幸福感也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幸福感的伴随之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够获得有效地保障。
二、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将重心都放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上面,而忽略技能的提高,这样不仅仅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提升,还会导致学生无法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各种网站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就能够搜索到大量的学生自杀案例,这些鲜活的生命一个个陨落,人们在深深的惋惜当中也开始更加深刻的思考。
高效地进行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坚毅的个性,让学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中学习当中的各种难题,在繁琐的事物中找到乐趣,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科学的渠道进行宣泄,及时地缓解自我的心理压力。学校和家庭都应当重点去关注这一现象,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疏导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专门为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应当及时地发现班级当中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治疗。并利用家校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向学生的家长普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心理教育的知识。
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进行家校共育时,如果仅仅靠家长和学校进行合作,那么这样的家校共育不是优质的、全面的,只有让学生也做好配合的工作,才能够在密切地配合之下通过多种优质的活动共同实现高效的家校共育。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去组织家校共育。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知名的心理教育学家到校园中开展心理教育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够获得专业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交流会,把有相同需求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家长在交流会当中,可以尽情地去说出自己孩子在学习生活当中的情况,帮助家长减轻自己的焦虑。在家长交流会当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运用多种手段,让家长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总结:
进行家校合作、家育共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质的家校共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成长舞台中的“主角”,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彭瑞清.家校共育 用心成就孩子的未来[J].甘肃教育,2018(21):18-19.
[2]崔建军,楼春娣,袁云芳.创新家校联盟,家校携手育人[J].教育家,2020(37):54.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湖美中学 戴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