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谷鸣:外语教学行业的业友们,下午好!今天的话题有点旧,就是“高考”。我建议:1.不评论今年的试卷好坏;2.不讨论如何“解题”;3.只讨论试卷特点、考查的能力以及对教学的启示。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全国三份试卷和浙江、上海试卷。这些试卷都包含听力(浙江是另行考试的)、语法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下面我们从听力开始。
听力部分
费胜昌:(一)试卷分析。听力部分涉及四套试卷:浙江卷、上海卷、全国卷I和全国卷II。浙江卷今年继续使用PETS II 考题,已于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提前考完。因时间过久,对试题本身不再作讨论。但有一点特向各位说明:这两次考题相对往年明显容易,尤其是3月那次。
上海卷听力部分难度较大,最能考查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题的题示说明都用英语;2.听力每小题题干不出现在试卷上,在录音中也是先说材料内容再问问题。而选项共有A、B、C、D四个;3.共有24小题,除1-16题是选择题外,17-24题是任务型填空题,其中21-24所填字数不定,难度大于纯粹的选择题;4.前10题仅读1遍(一般的试卷是前5题),而其中第1、4、5、8、10都是推理判断题,需要通过语义转换来判断答案;17-24任务型填空题既考查听力,又涉及词法、语法等综合能力,如第18题photos考查了名词复数的正确形式,22-24题则要用v-ing形式来正确表达。个人认为,上海卷听力特别能考查考生的能力。
全国卷听力今年首次出现了2份试题:卷I和卷II。2份试题在话题结构、语速、考查要点以及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全国卷I听力试题有以下特点:1.推理判断题比率大,考查面广。如第2题是对说话者行为的推断,第4题是对对话地点的推断,第8题是对人物关系的推断,第17题是对人物身份的推断。 2.部分细节信息密集,凸显对数字的考查。如第11、12、19题分别是对日期、住宿价格以及找到工作毕业生的百分比的考查。3.独白部分句式较复杂,出现了定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复合句,特意考查了考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全国卷II听力试题有以下特点:1.所有话题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展开,主题突出,语句简短,条理清楚;2.部分试题突出语境作用,考查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如第16题,录音中说话者Dorothy尽管使用了no way、never等否定词,但实际上她对这套公寓很满意。3.试题考查灵活,语义转换巧妙。如第1题录音中的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等于选项B中的see her dentist。主要考查的能力有:在具体语境下,借助一定的书面信息(题干、选项),通过耳朵来捕捉信息、理解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从考查的角度来说分为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和情感态度题,其中以事实细节题为主。从考查内容来说,听力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身份、职业及人物关系;地点与场合;时间和数字;人物活动;推断与理解;观点、态度和建议;主旨大意。
(二)教学建议。教学中的误区在于,部分教师把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试题模拟训练,忽略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从高一开始就一味地播放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播放、暂停、讲解,以此代替听力教学。单调重复,学生兴趣不高。
我个人的教学建议为:1.在各级各类公开研讨课中,纯粹的听力课不多,反过来说明听力教学值得研究的余地很大。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像研究阅读教学一样研究听力教学。例如,在备课时,除了考虑听中如何引导外,还要把听前如何导入、听后如何设计任务等放在教案中,完整地考虑课堂听力教学。
2.泛听为主,增加学生课内外听的总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听力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借助现代化媒体(如看CCTV9、TED视频、英语原版电影等)自主有效地训练听力。
3.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扩大相关背景知识。
4.听力教学讲究听力策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与听力相关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每次听前的心理及材料上的准备,听前、听中注意力集中的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勤记笔记,学会预测(认知策略);自我鼓励、减轻焦虑(情感策略)等。
5.指导学生掌握听力答题技巧:(1)听前及时阅读题干和选项,预测内容;(2)听中快速捕捉信息,善记笔记;(3)听后上下文连贯联系,果断作答。
最后有一个问题请教:听力测试到底是提前单独考比较好还是与书面卷合在一起考比较好?
常玉梅:个人觉得还是一起考好。
夏谷鸣:分开考,无非是为了安全。因为听力容易受干扰。
费胜昌:我个人感觉也是合在一起好。分开考,听力的重要性被扩大了。不过今年十月的新高考,听力要回归书面试卷。
王卫华:一起考更加客观完整,但有技术风险。
付娜:听说一起考,读写一起考,这样更能考查能力。
夏谷鸣:听力基本都是三类:小对话、长对话、独白。但不管怎样,听力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因为要照顾到全国,全国卷听力考查的方向和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即使是判断,也只是简单的判断。
在听力考查中,我认为关键是获取主要信息。即使出现复杂句式,我们听的重点还是在于关键信息。所以,针对听力部分,在我们教学中应该关注“要点获取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过多关注听力材料的语言句式、单词等。在母语中也一样,当我们听到一些关键信息,我们已经基本大致明白话语的意思了。
其次,听力部分很关键的一点是考生的心理。我们平时教学中常常忽视学习心理或心态。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听力应该有目的驱动。有了目的,有了任务,学生就有一种图式的激活和预设。 第三,听力训练,要培养抓住要点和速记要点的能力。
听力提高需要细水长流。老师坚持用尽可能正确和标准的英语,也十分重要。对于今年的新高考,我们拭目以待。
语言知识运用
孙巧平:(一)试题分析。我先说上海卷,再说浙江卷吧。
1.上海卷。
1)试卷结构(见表1)。
2)上海卷试题形式。(1)语法填空:220-250字短文2篇,每篇8空,共16空。A篇给词3空,不给词5空;B篇给词5空,不给词3空。每空1分。(2)单词补全短文。从提供的11个单词中选10个填入一篇300字左右短文适合的空格。每空1分。(3)完型填。400字左右短文设15个空格,采取4选1形式。每空1分。
3)上海卷语法考查分值占比。41(16+10+15)/150=27.3% ;
4)上海卷试题题材。题材选择上,都是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正导向或正能量、值得学习借鉴的。例如短文语法填空2篇:Bags of Love; Stress: Good or Bad?用所给单词补全短文Golden Rules of Good Design 和完形填空The Art of Management。
5)上海卷考点分布。
(1)2016年上海语法填词
(2)2016年上海完形填空
(3)2016年上海短文改错(填词)10/11词汇
2. 浙江卷。
1)试卷结构(见表2)。
2)试题形式。(1)单项填空:共20题单句或对话,四选一形式,每题一空,每空0.5分。(2)完形填空:300字左右短文,设20空,采取四选一形式。每空1分。(3)短文改错:112字短文,设10处错误。每改对一处得1分,第11处错误起不计分。
3)语法考查分值占比:40(10+
20+10)/150=26.7%
4)试题题材:贴近现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正导向或正能量的、值得学习借鉴的。(1)单项填空:符合高中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充满正导向的单句或对话。(2)完形填空:The Stars out of My Self-created Prison。(3)短文改错:My Family。
5)考点分布
(1)2016浙江单项填空
(2)2016浙江完形填空
(二)从结构分析看考查了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词汇意义概念理解把握能力。(1)根据考点分析,10大词类中除了数词和感叹词外,8类主要词类基本都有考查,其中动词、名词最多。(2)动词、名词等词意概念要放在语境中精准把握。(3)要结合语篇联系英语母语国文化传统、国情民俗来理解词义。
2.词法句法熟练运用表达能力。(1)要掌握动词、名词、连词等8类词的基本特征、变化情况及正确用法。(2)能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高考词汇表内的动词、名词、连词等8类词。(3)使用词汇时能体现较好的语法能力和思维能力。
3.前后语意关联分析、推理概括和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1)通过上下文语义关联分析;(2)通过词意、概念、归类、推理、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进行分析判断;(3)通过词法句法或词形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总之,语法考查不是为了单纯考语法,更加注重语用能力。语篇是考试中的重要载体。
(三)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资源材料选取要体现国际化全球性、现实需要需求、正导向或正能量、值得学习借鉴,还要丰富多元、科学真实。今年试题题材内容这方面体现较明显。
2.加强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1)学习英文课文材料时多做结合上下文的单词释义(paraphrasing),并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该词造句说话等。(2)对新的高频重要多义词汇要拓展学习,比如,多种常见词意及用法、习惯搭配及词块、相关典型句式等。(3)指导学生用几个给定的词汇口头、书面描述人物、事件、场景,或介绍一件产品、传达一个通知、播发一则广告等。
3.有效运用语法知识学好用好英语。(1) 要避免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的误区。(2)学习语法知识是为了利用语法规则正确地理解、获取英语知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及有效地交流沟通。(3)重点掌握动词,包括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ing分词、-ed分词)。(4)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以及并列句与复合句。(5)借助句法知识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4.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关联分析、推理概括、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 (1)大量泛读扩大词汇量,着重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变化、多元、辩证、客观、对立、统一等方法看待问题。(2)利用英语文章(或语篇)的写作特点与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核心词汇与文章或作者的思路线索,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收集适合高中生和实际生活的关于逻辑思维能力介绍及培养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4)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分小组做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
付娜:我接着说说全国卷。全国卷完形填空试题特点有:1.题材上以记叙文为主,弘扬正能量,有很好的道德意识导向。2.设题上词汇灵活地道,语境逻辑性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3.完形填空的选项设置了不对等的答案形式。
对教学的启示有: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实词)应在语境中学习,最好是在篇章中学习。固定搭配背诵记忆之后,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运用。如全国卷I中的58题,全国卷Ⅲ的30题,思维定式不理解语境的学生很容易误选ready和tried。所以教师的备课除了备知识点,还要搜集符合高中生阅读的相关资料和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阅读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完形填空一定要准确联系上下文做出判断,在语篇中理解细节,根据文章的主旨做出选择。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更多了解英美文化风俗和英美人的生活背景,对语篇中细节的准确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对完形填空的篇章进行summarize,精简后在进行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语篇填空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培养语用能力。
语法填空试题特点有:1.文章选材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调,(四川大熊猫和筷子的介绍),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2.设题上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语法运用和句式结构的分析能力,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对比三套试题,全国卷I的66题permit一词稍有争议。
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教师不应刻意强调固定搭配的记忆,应该是自然记忆运用的过程,比如有的教师在考前刻意强调了序数词+ to do的这种搭配,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很多学生过于相信老师而没有去真正理解上下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最好给学生一些载体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抛砖引玉。不要把某个知识点讲得太死,让语言失去了它本身的灵性。
改错试题特点有:1.文章语言简单易懂,错误点设置对知识的考察适中。对比三篇改错,全国卷Ⅲ的改错难度系数稍大。
对教学的启示:改错练习不要选择难度过大的,否则出力不讨好,不见成效。有一问题希望跟大家探讨,改错这个题型是不是太固化了?是不是应该淘汰或者改变?
费胜昌:改错在浙江新高考中没有了。改错一是不够真实;二是老让学生接触错误的语言,是误导。改错的材料肯定是经过人为的编辑和加工过的,那些错误是命题老师硬做出来的。
夏谷鸣:我发现单纯的单选题的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挖空的,即信息不完整,另一部分是完整的,后者一般提供语境。没了后者的语境限制,可能会多个选项都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上下文语境,把握信息走向。譬如:
—Are you sure you’re ready for the test?
—__________I’m well prepared for it.
后面部分I’m well prepared for it.是对语境的确定或限定。考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这一语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成信息断层处。
我们学生处于15-18岁之间,基本思维能力已趋成熟,对上述题目在理解能力上应该不会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教学中没有激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误认为英语学习跟其他学科学习不一样。
另外,语言知识必须内化,才会产生语感。我建议在日常教学中要有大声朗读的训练。做单选题,有时候我们只要朗读一下,就会感觉哪个好,哪一句顺口,这就是语感。从高考语言知识运用题的特点来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应该独立训练语法题,而是应该把语法或词汇学习融合在语篇中,最好采用演绎——归纳——演绎的顺序。要先让学生有大量语言体验,再寻找语言特点和规律,再运用这些规律去实践、验证。
从今年浙江卷来看,我发现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浙江第2篇。有一题:48. How many books published in 2015 are found in this search?这篇阅读语篇是一个网页(见图1),呈现多模态形式。这样的语篇不只是需要读,还需要看(viewing)。网页中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等,是多模态语篇。尽管这篇阅读不难,但它有导向意义。
第二,我们看一段语言:
“Did you hear what happened to Adam last Friday?” Lindsey whispers to Tori. With her eyes shining, Tori brags, “You bet I did. Sean told me two days ago.” Who are Lindsey and Tori talking about? It just happens to be yours truly, Adam Freedman. I can tell you that what they are saying is(a) not nice and (b) not even true. Still, Lindsey and Tori aren’t very different from most students here at Linton High School, including me...
我读到这里,也感到不知所云。那么我们再看下面: Many of our conversations are gossip. I have noticed three effects of gossip: it can hurt people, it can give gossipers a strange satisfaction, and it can cause social pressures in a group.
读到这里,就清楚了。这篇文章其实不难。问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文章,不会全是严谨的论文类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需要整体阅读,个别单词、句子不懂,不会影响语篇的理解。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抠词、抠句,这不利于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文本,不只读文字;要读语篇,不只读语言;2.要区分文体;3.要识别主题;4.要弄清考查的能力:是读信息要点?读主旨大意?还是读思维逻辑?阅读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思维,但不掺杂自己的观点。文体的确认也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态度。我们会按照观点、论据、结论等的轨迹去思考和理解严谨的学术类文章,但对于故事类型的文章,我们关注的是五个W的要素,在阅读小百科时,重点可能在于知识点上。譬如浙江卷的阅读第二节。
王卫华:浙江第二题考查的是看的能力和生活经历。考生按序做完46、47后再做这道题有点不按常规出牌的题,其实信息点就在左侧。浙江卷和上海卷都有新动向,这些新动向代表了新高考的方向。
费胜昌:浙江卷阅读理解B篇是国外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真实的网页搜索结果。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为考生传递了学习良策,为他们日后的研究提供引导。其实教材中缺少这样真实存在的语言材料。是的,教材中的语料过于严谨,编辑过的痕迹重。
语境中考查语法和词汇,这一点中考可能走在了高考前面。
常玉梅:淡化语法,强调语境,也是高考命题的趋势。现在考改促教改,已经有很多学校和老师注意到这一点。
张连仲:理解词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语义和文义。对于“单选题应该是最小单位的语篇,在此微小语篇下考查词法和句法”的说法,我认为“单选题应该是最小单位的语篇,在此微小语篇下考查词法和句法的用法”。
阅读
王卫华:(一)试卷特点分析。全国Ⅲ卷面向大多数省市,兼顾地域性和差异性,具有更多的大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具体有以下特点:
1.选材。选材面广,题材丰富,地道权威,话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注重语言的原汁原味和美感,题材涵盖注重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涉及科技、新闻、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环保、生活、哲理、史地、卫生、时事动态等多个领域,弘扬正能量,重视学科思维。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广告/网页文本)、议论文和新闻报道等 (见表3和下页表4)。
可见,五套题中浙江卷篇幅最长,近500词,其次是上海卷,350词。全国卷平均篇幅不足300词,其中全国Ⅱ卷、Ⅲ卷的篇章长度相当,但Ⅰ卷篇幅稍长,多出20词左右。全国卷兼顾地域性和差异性,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而作为高考试点区,上海和浙江代表了未来高考方向。
各段语篇基本上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选文具有独特的英语语言文化特征。语言鲜活地道,隐含信息较多。句子结构多样,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省略句、强调句、插入语等,句子长短结合,长难句也有一定比重,生词率把控有度,常用词的转换和语境活用以及地道的语言描述为文章增色有加。
主要能力点:1.信息辨认能力;2.信息转述能力;3.文本解读能力;4.语篇逻辑的理解能力;5.推理判断能力;6.主旨理解和归纳能力;7.词义猜测能力。
考点方面:严格按照考纲选文命题。考点面广,包括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以及细节理解题。其中,细节理解题比重最大(全国卷10/15占了2/3),推理判断题居其次,然后是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等各1-2个,有时也会涉及考查作者观点和态度。
在测试方式上,全国卷几乎都是问答设置,上海卷和浙江卷以选择为主,兼顾问答。在问答设置中,都以what为主(统计结果请见表5)。
测试顺序方面,阅读理解各题的信息源一般是按照由上而下的自然顺序圈定,方便考生答题,但偶尔也有打乱顺序设计的,如夏校刚才举例的浙江卷第48、49题。我的问题是:顺序打乱,好还是不好?
常玉梅:全国卷基本上都是按照文题顺序命题。
夏谷鸣:这要看问题本身。浙江卷里的那篇是网页。网页的安排不是线性而是一个平面,其信息承载的立体的。读和看要不断变化。viewing的能力就是在这里体现。同类的还有报纸上的广告版、车站或机场的信息牌等。
费胜昌:浙江卷的B篇因为是网页,本身是一个不规范文本。所以也可以说是按顺序的。我想这样的文本应该让考生接触。比如生活中的招聘启事、产品说明书等。
孙巧平:这要看思维线性与发散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一定量的阅读,提出、思考、解决问题不大按常理顺序。
张连仲: 连续文段和散点网络状文段都是常态,都是现代信息呈现方式。学习者需要具有适应性处理信息的能力。
夏谷鸣:到目前为止,高考阅读还不需要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所以不要掺杂我们自己的观点。这是阅读的一大遗憾。新高考的一个趋向是长文章。300词承载不了太多的信息,600-800词更接近生活阅读。一般来说,what、which、who、when、where更多的在于信息本身。而why、how 之类在于判断、推断。 张连仲:600-800,不只是长度,更不只是语句难度,而是内容和信息的完整复杂和深度。能力=单位时间x信息量处理。
费胜昌:浙江卷阅读量一向最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听力单考,书面卷有2个小时。但是新高考的样题阅读量很小,3篇不到900词,浙江的老师有点不适应。
王卫华:全国卷的阅读第二节七选五,选文体裁以说明文为主。浙江卷的设空是对给文章的五个段落选择小标题。上海卷是在短文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考生用不超过10个单词主观回答问题。
书面表达
常玉梅:(一)试卷分析。我们分析全国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的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部分,可以发现一些可循的规律。比较这些试卷与去年高考相对应部分,所有试卷都体现一个“稳”字。
1.所有写作话题都在课程标准话题框架内,形式、要求与字数限制也没有太大变化。2.体裁没有太大变化。3.自主命题省份的写作一如既往考查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评价。
书面表达是作为产出性测试的一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不仅考查受试者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测试他们的语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从题材方面看,选材注重新颖、时尚,注重知识、文化、教育与品位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兴趣。真正做到课标中提出的三个贴近(生活、时代、学生),反映出现代英语运用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文章话题对考生而言均很熟悉、亲切、自然。
2016年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测试仍然采用“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也就是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和半控制性写作(semi-controlled writing)。控制性写作的特点是对写作的内容、文体、长度等作了一定的限制,要求考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比如全国Ⅰ卷、Ⅲ卷)。半控制性写作对考生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又没有限制得太死,而是给考生留有余地,考生可以在所限范围内增加细节,丰富内容,适当发挥(比如全国Ⅱ卷、浙江卷、上海卷)。
从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省份的写作要求上,我们还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作要求中考查学生如何写“supporting sentences”。比如,全国卷写作要求都有“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说明,江苏卷则有“用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看法”的要求,而上海卷的要求是“描述调研数据,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北京卷要求“介绍活动的全过程”,浙江需要举例说明,这些都属于细节的描述范畴。
控制性(半控制性)体现在试题既为考生提供了恰当的提示,又留有供其自由发挥的空间,既让水平低的考生有话可写,又让水平高考生有展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保证试卷的区分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国卷和浙江卷、上海卷五套书面表达试题情景设置真实,符合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材料输入规范得体,适度开放,从效度、信度、区分度方面考虑都是符合交际语言测试的好题。
(二)对教学的建议。 高中学生写作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首先要找到问题所在。问卷调查和阅卷统计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1.写作框架搭建不科学。如缺少主题句,分析问题缺少条理性,结尾缺少层次感,此谓无骨; 2.不会举例,论据不清晰,支撑句子无力,此谓无肉;3.乱套模板与句型,偏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中文表达痕迹明显,用词简单无厚重感;字迹潦草,写作随意,此谓无血(生物学称血型不同做事态度与风格就会迥异)。今年的全国Ⅰ卷,有很多学生写的是申请信或求职信,事实上今年的全国卷要求写一封求助信。这也透射出书面命题考核学生审题准确的能力。
传统的写作训练多以假想人物事件作为提示材料,在空想的结构空间让学生展开有限的思维来完成一件写作任务,缺少真实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用中学”则是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在写作方面不仅仅要求他们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清楚而有条理地表达所想,更要能真实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真实感受,语言才会有活力(full of life)。
我们提出多模态写作教学概念,希望用全新的写作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真生活,真写生活,真正做到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
提示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提供支架,比如篇幅如何组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定义概念,如何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要注意远近、表里、深浅的关系,训练学生在分析成因时要从社会性和个体性两个视角看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同样也应该从社会已有的解决方法到个体。写作才有层次性,体现思维性。而在行文上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英语文体与汉语文体的不同,英语写作就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比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首先要使用topic sentence,然后才是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原因。
在不同年级使用多模态训练方式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将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语言学习特点也分成三个阶段:高一学写日志(journal),高二自由写作(free writing),高三提示写作(prompted writing)。
高考对教学的最突出的反拨作用就是启示教师应该如何驾驭教学工作。在书面表达的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精心评价学生写作作品,不一定要指出他们的拼写错误,也不要在语法表现上纠结,首先关注学生描述的质量(quality of description)表达流畅性,其次是流畅性(fluency),最后才是规范性(language control)。
高考对高三复习的反拨作用直接会影响训练形式。个人认为坚持训练形式要大于高考题型,真正培养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培养出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力以及培养出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力。这是我们提出写作训练中运用多模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衷,也是我们今后坚持要走的训练方向。 夏谷鸣:到目前为止书面表达在形式上没什么变化。书面表达考查的能力主要涉及三个:1.语言表达能力;2.信息的完整性能力;3.思维的逻辑性能力。简单地说书面表达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把信息表达清楚、完整、连贯的能力。但问题是,从考生的书面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学了这么长时间的英语,类似书面表达,我们可能从初一就开始训练了。但许多学生写的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看不懂。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从长远的教学看,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书面表达或写作能力训练进行规划,按照词、句、段、篇章的顺序着手。先让学生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让学生尝试写两个句子。因为两个句子需要连贯,学生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连接词。除了连接词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相同信息点连贯。然后让学生会写两个以上的句子,再学写段落,这里需要有主题和细节。此外,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非常重要。先是主观欲望(动机),然后要有素材,再是如何表达(语言),如何表达好(逻辑)。
费胜昌:其实2016年浙江卷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思路与往年是有所变化的。2015年浙江卷书面表达的要求是:
在班级活动中,当你的想法与大多数同学不一致时,你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还是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请你以“When I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为题,用英文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要求如下: 1.从以上两种做法中选择一种; 2.以具体事例阐述你选择的理由 (往年一般是二选一)
2016浙江卷书面表达“Planning is good, but doing is better”。试题走出了近几年的“2选1”固定模式,转为2 合1模式。今年浙江卷的难度在于考生先要掌握planning和doing之间的辨证关系和内在逻辑,再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对此名言的理解。对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卷I的审题要求也很高。其实新高考的读后续写,首先就考查阅读理解和审题能力。写作教学跟听力教学一样,老师们可以研究的余地很大。
王卫华: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书面表达是应该侧重实现成功交际,还是应该侧重语言本身?如何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在真实交际中,如写信,需要用很多的“高大上”的句子吗?
付娜:学生题做的很多,写的却很少。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回避写作教学的,因为不好操控,耗时见效慢。应该提倡建立英语写作课堂。教师要有写作意识。也应该给学生创设平台,如英文日记,加强英文写作。
孙巧平:现在的书面表达有误区,教学语句形式多于主题内容,机械照套重于逻辑连贯,乱用名言名句强于真情实感。只有思考好了才能写好,又回到思维上了。
张连仲:建议倒推,先明确要写什么,你要表达什么信息,这是话题。再考虑如何写句子,如何组织信息即文章结构。从阅读开始训练,读取信息,做信息建构。学会解构信息,练写作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生先写话,心里话,再讨论是否准确表达心里话。英语写作也可以学,写出心声,文从心生。句子结构修辞为了表意,不是讲了好句子就会写了。
夏谷鸣:高考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在真实的语篇中学习,在真实的生活中实践,并与思维、文化等方面同步提高,发展起来。独立地操练语言只能学到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张老师的话可以作为我们讨论的结束语。非常感谢张老师,感谢各位专家,感谢业友大伽。谢谢!
听力部分
费胜昌:(一)试卷分析。听力部分涉及四套试卷:浙江卷、上海卷、全国卷I和全国卷II。浙江卷今年继续使用PETS II 考题,已于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提前考完。因时间过久,对试题本身不再作讨论。但有一点特向各位说明:这两次考题相对往年明显容易,尤其是3月那次。
上海卷听力部分难度较大,最能考查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题的题示说明都用英语;2.听力每小题题干不出现在试卷上,在录音中也是先说材料内容再问问题。而选项共有A、B、C、D四个;3.共有24小题,除1-16题是选择题外,17-24题是任务型填空题,其中21-24所填字数不定,难度大于纯粹的选择题;4.前10题仅读1遍(一般的试卷是前5题),而其中第1、4、5、8、10都是推理判断题,需要通过语义转换来判断答案;17-24任务型填空题既考查听力,又涉及词法、语法等综合能力,如第18题photos考查了名词复数的正确形式,22-24题则要用v-ing形式来正确表达。个人认为,上海卷听力特别能考查考生的能力。
全国卷听力今年首次出现了2份试题:卷I和卷II。2份试题在话题结构、语速、考查要点以及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全国卷I听力试题有以下特点:1.推理判断题比率大,考查面广。如第2题是对说话者行为的推断,第4题是对对话地点的推断,第8题是对人物关系的推断,第17题是对人物身份的推断。 2.部分细节信息密集,凸显对数字的考查。如第11、12、19题分别是对日期、住宿价格以及找到工作毕业生的百分比的考查。3.独白部分句式较复杂,出现了定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复合句,特意考查了考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全国卷II听力试题有以下特点:1.所有话题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展开,主题突出,语句简短,条理清楚;2.部分试题突出语境作用,考查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如第16题,录音中说话者Dorothy尽管使用了no way、never等否定词,但实际上她对这套公寓很满意。3.试题考查灵活,语义转换巧妙。如第1题录音中的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等于选项B中的see her dentist。主要考查的能力有:在具体语境下,借助一定的书面信息(题干、选项),通过耳朵来捕捉信息、理解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从考查的角度来说分为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和情感态度题,其中以事实细节题为主。从考查内容来说,听力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身份、职业及人物关系;地点与场合;时间和数字;人物活动;推断与理解;观点、态度和建议;主旨大意。
(二)教学建议。教学中的误区在于,部分教师把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试题模拟训练,忽略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从高一开始就一味地播放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播放、暂停、讲解,以此代替听力教学。单调重复,学生兴趣不高。
我个人的教学建议为:1.在各级各类公开研讨课中,纯粹的听力课不多,反过来说明听力教学值得研究的余地很大。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像研究阅读教学一样研究听力教学。例如,在备课时,除了考虑听中如何引导外,还要把听前如何导入、听后如何设计任务等放在教案中,完整地考虑课堂听力教学。
2.泛听为主,增加学生课内外听的总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听力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借助现代化媒体(如看CCTV9、TED视频、英语原版电影等)自主有效地训练听力。
3.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扩大相关背景知识。
4.听力教学讲究听力策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与听力相关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每次听前的心理及材料上的准备,听前、听中注意力集中的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勤记笔记,学会预测(认知策略);自我鼓励、减轻焦虑(情感策略)等。
5.指导学生掌握听力答题技巧:(1)听前及时阅读题干和选项,预测内容;(2)听中快速捕捉信息,善记笔记;(3)听后上下文连贯联系,果断作答。
最后有一个问题请教:听力测试到底是提前单独考比较好还是与书面卷合在一起考比较好?
常玉梅:个人觉得还是一起考好。
夏谷鸣:分开考,无非是为了安全。因为听力容易受干扰。
费胜昌:我个人感觉也是合在一起好。分开考,听力的重要性被扩大了。不过今年十月的新高考,听力要回归书面试卷。
王卫华:一起考更加客观完整,但有技术风险。
付娜:听说一起考,读写一起考,这样更能考查能力。
夏谷鸣:听力基本都是三类:小对话、长对话、独白。但不管怎样,听力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因为要照顾到全国,全国卷听力考查的方向和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即使是判断,也只是简单的判断。
在听力考查中,我认为关键是获取主要信息。即使出现复杂句式,我们听的重点还是在于关键信息。所以,针对听力部分,在我们教学中应该关注“要点获取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过多关注听力材料的语言句式、单词等。在母语中也一样,当我们听到一些关键信息,我们已经基本大致明白话语的意思了。
其次,听力部分很关键的一点是考生的心理。我们平时教学中常常忽视学习心理或心态。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听力应该有目的驱动。有了目的,有了任务,学生就有一种图式的激活和预设。 第三,听力训练,要培养抓住要点和速记要点的能力。
听力提高需要细水长流。老师坚持用尽可能正确和标准的英语,也十分重要。对于今年的新高考,我们拭目以待。
语言知识运用
孙巧平:(一)试题分析。我先说上海卷,再说浙江卷吧。
1.上海卷。
1)试卷结构(见表1)。
2)上海卷试题形式。(1)语法填空:220-250字短文2篇,每篇8空,共16空。A篇给词3空,不给词5空;B篇给词5空,不给词3空。每空1分。(2)单词补全短文。从提供的11个单词中选10个填入一篇300字左右短文适合的空格。每空1分。(3)完型填。400字左右短文设15个空格,采取4选1形式。每空1分。
3)上海卷语法考查分值占比。41(16+10+15)/150=27.3% ;
4)上海卷试题题材。题材选择上,都是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正导向或正能量、值得学习借鉴的。例如短文语法填空2篇:Bags of Love; Stress: Good or Bad?用所给单词补全短文Golden Rules of Good Design 和完形填空The Art of Management。
5)上海卷考点分布。
(1)2016年上海语法填词
(2)2016年上海完形填空
(3)2016年上海短文改错(填词)10/11词汇
2. 浙江卷。
1)试卷结构(见表2)。
2)试题形式。(1)单项填空:共20题单句或对话,四选一形式,每题一空,每空0.5分。(2)完形填空:300字左右短文,设20空,采取四选一形式。每空1分。(3)短文改错:112字短文,设10处错误。每改对一处得1分,第11处错误起不计分。
3)语法考查分值占比:40(10+
20+10)/150=26.7%
4)试题题材:贴近现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正导向或正能量的、值得学习借鉴的。(1)单项填空:符合高中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充满正导向的单句或对话。(2)完形填空:The Stars out of My Self-created Prison。(3)短文改错:My Family。
5)考点分布
(1)2016浙江单项填空
(2)2016浙江完形填空
(二)从结构分析看考查了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词汇意义概念理解把握能力。(1)根据考点分析,10大词类中除了数词和感叹词外,8类主要词类基本都有考查,其中动词、名词最多。(2)动词、名词等词意概念要放在语境中精准把握。(3)要结合语篇联系英语母语国文化传统、国情民俗来理解词义。
2.词法句法熟练运用表达能力。(1)要掌握动词、名词、连词等8类词的基本特征、变化情况及正确用法。(2)能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高考词汇表内的动词、名词、连词等8类词。(3)使用词汇时能体现较好的语法能力和思维能力。
3.前后语意关联分析、推理概括和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1)通过上下文语义关联分析;(2)通过词意、概念、归类、推理、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进行分析判断;(3)通过词法句法或词形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总之,语法考查不是为了单纯考语法,更加注重语用能力。语篇是考试中的重要载体。
(三)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资源材料选取要体现国际化全球性、现实需要需求、正导向或正能量、值得学习借鉴,还要丰富多元、科学真实。今年试题题材内容这方面体现较明显。
2.加强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1)学习英文课文材料时多做结合上下文的单词释义(paraphrasing),并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该词造句说话等。(2)对新的高频重要多义词汇要拓展学习,比如,多种常见词意及用法、习惯搭配及词块、相关典型句式等。(3)指导学生用几个给定的词汇口头、书面描述人物、事件、场景,或介绍一件产品、传达一个通知、播发一则广告等。
3.有效运用语法知识学好用好英语。(1) 要避免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的误区。(2)学习语法知识是为了利用语法规则正确地理解、获取英语知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及有效地交流沟通。(3)重点掌握动词,包括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ing分词、-ed分词)。(4)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以及并列句与复合句。(5)借助句法知识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4.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关联分析、推理概括、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 (1)大量泛读扩大词汇量,着重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变化、多元、辩证、客观、对立、统一等方法看待问题。(2)利用英语文章(或语篇)的写作特点与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核心词汇与文章或作者的思路线索,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收集适合高中生和实际生活的关于逻辑思维能力介绍及培养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4)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分小组做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
付娜:我接着说说全国卷。全国卷完形填空试题特点有:1.题材上以记叙文为主,弘扬正能量,有很好的道德意识导向。2.设题上词汇灵活地道,语境逻辑性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3.完形填空的选项设置了不对等的答案形式。
对教学的启示有: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实词)应在语境中学习,最好是在篇章中学习。固定搭配背诵记忆之后,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运用。如全国卷I中的58题,全国卷Ⅲ的30题,思维定式不理解语境的学生很容易误选ready和tried。所以教师的备课除了备知识点,还要搜集符合高中生阅读的相关资料和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阅读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完形填空一定要准确联系上下文做出判断,在语篇中理解细节,根据文章的主旨做出选择。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更多了解英美文化风俗和英美人的生活背景,对语篇中细节的准确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对完形填空的篇章进行summarize,精简后在进行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语篇填空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培养语用能力。
语法填空试题特点有:1.文章选材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调,(四川大熊猫和筷子的介绍),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2.设题上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语法运用和句式结构的分析能力,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对比三套试题,全国卷I的66题permit一词稍有争议。
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教师不应刻意强调固定搭配的记忆,应该是自然记忆运用的过程,比如有的教师在考前刻意强调了序数词+ to do的这种搭配,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很多学生过于相信老师而没有去真正理解上下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最好给学生一些载体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抛砖引玉。不要把某个知识点讲得太死,让语言失去了它本身的灵性。
改错试题特点有:1.文章语言简单易懂,错误点设置对知识的考察适中。对比三篇改错,全国卷Ⅲ的改错难度系数稍大。
对教学的启示:改错练习不要选择难度过大的,否则出力不讨好,不见成效。有一问题希望跟大家探讨,改错这个题型是不是太固化了?是不是应该淘汰或者改变?
费胜昌:改错在浙江新高考中没有了。改错一是不够真实;二是老让学生接触错误的语言,是误导。改错的材料肯定是经过人为的编辑和加工过的,那些错误是命题老师硬做出来的。
夏谷鸣:我发现单纯的单选题的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挖空的,即信息不完整,另一部分是完整的,后者一般提供语境。没了后者的语境限制,可能会多个选项都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上下文语境,把握信息走向。譬如:
—Are you sure you’re ready for the test?
—__________I’m well prepared for it.
后面部分I’m well prepared for it.是对语境的确定或限定。考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这一语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成信息断层处。
我们学生处于15-18岁之间,基本思维能力已趋成熟,对上述题目在理解能力上应该不会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教学中没有激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误认为英语学习跟其他学科学习不一样。
另外,语言知识必须内化,才会产生语感。我建议在日常教学中要有大声朗读的训练。做单选题,有时候我们只要朗读一下,就会感觉哪个好,哪一句顺口,这就是语感。从高考语言知识运用题的特点来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应该独立训练语法题,而是应该把语法或词汇学习融合在语篇中,最好采用演绎——归纳——演绎的顺序。要先让学生有大量语言体验,再寻找语言特点和规律,再运用这些规律去实践、验证。
从今年浙江卷来看,我发现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浙江第2篇。有一题:48. How many books published in 2015 are found in this search?这篇阅读语篇是一个网页(见图1),呈现多模态形式。这样的语篇不只是需要读,还需要看(viewing)。网页中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等,是多模态语篇。尽管这篇阅读不难,但它有导向意义。
第二,我们看一段语言:
“Did you hear what happened to Adam last Friday?” Lindsey whispers to Tori. With her eyes shining, Tori brags, “You bet I did. Sean told me two days ago.” Who are Lindsey and Tori talking about? It just happens to be yours truly, Adam Freedman. I can tell you that what they are saying is(a) not nice and (b) not even true. Still, Lindsey and Tori aren’t very different from most students here at Linton High School, including me...
我读到这里,也感到不知所云。那么我们再看下面: Many of our conversations are gossip. I have noticed three effects of gossip: it can hurt people, it can give gossipers a strange satisfaction, and it can cause social pressures in a group.
读到这里,就清楚了。这篇文章其实不难。问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文章,不会全是严谨的论文类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需要整体阅读,个别单词、句子不懂,不会影响语篇的理解。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抠词、抠句,这不利于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文本,不只读文字;要读语篇,不只读语言;2.要区分文体;3.要识别主题;4.要弄清考查的能力:是读信息要点?读主旨大意?还是读思维逻辑?阅读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思维,但不掺杂自己的观点。文体的确认也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态度。我们会按照观点、论据、结论等的轨迹去思考和理解严谨的学术类文章,但对于故事类型的文章,我们关注的是五个W的要素,在阅读小百科时,重点可能在于知识点上。譬如浙江卷的阅读第二节。
王卫华:浙江第二题考查的是看的能力和生活经历。考生按序做完46、47后再做这道题有点不按常规出牌的题,其实信息点就在左侧。浙江卷和上海卷都有新动向,这些新动向代表了新高考的方向。
费胜昌:浙江卷阅读理解B篇是国外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真实的网页搜索结果。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为考生传递了学习良策,为他们日后的研究提供引导。其实教材中缺少这样真实存在的语言材料。是的,教材中的语料过于严谨,编辑过的痕迹重。
语境中考查语法和词汇,这一点中考可能走在了高考前面。
常玉梅:淡化语法,强调语境,也是高考命题的趋势。现在考改促教改,已经有很多学校和老师注意到这一点。
张连仲:理解词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语义和文义。对于“单选题应该是最小单位的语篇,在此微小语篇下考查词法和句法”的说法,我认为“单选题应该是最小单位的语篇,在此微小语篇下考查词法和句法的用法”。
阅读
王卫华:(一)试卷特点分析。全国Ⅲ卷面向大多数省市,兼顾地域性和差异性,具有更多的大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具体有以下特点:
1.选材。选材面广,题材丰富,地道权威,话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注重语言的原汁原味和美感,题材涵盖注重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涉及科技、新闻、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环保、生活、哲理、史地、卫生、时事动态等多个领域,弘扬正能量,重视学科思维。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广告/网页文本)、议论文和新闻报道等 (见表3和下页表4)。
可见,五套题中浙江卷篇幅最长,近500词,其次是上海卷,350词。全国卷平均篇幅不足300词,其中全国Ⅱ卷、Ⅲ卷的篇章长度相当,但Ⅰ卷篇幅稍长,多出20词左右。全国卷兼顾地域性和差异性,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而作为高考试点区,上海和浙江代表了未来高考方向。
各段语篇基本上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选文具有独特的英语语言文化特征。语言鲜活地道,隐含信息较多。句子结构多样,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省略句、强调句、插入语等,句子长短结合,长难句也有一定比重,生词率把控有度,常用词的转换和语境活用以及地道的语言描述为文章增色有加。
主要能力点:1.信息辨认能力;2.信息转述能力;3.文本解读能力;4.语篇逻辑的理解能力;5.推理判断能力;6.主旨理解和归纳能力;7.词义猜测能力。
考点方面:严格按照考纲选文命题。考点面广,包括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以及细节理解题。其中,细节理解题比重最大(全国卷10/15占了2/3),推理判断题居其次,然后是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等各1-2个,有时也会涉及考查作者观点和态度。
在测试方式上,全国卷几乎都是问答设置,上海卷和浙江卷以选择为主,兼顾问答。在问答设置中,都以what为主(统计结果请见表5)。
测试顺序方面,阅读理解各题的信息源一般是按照由上而下的自然顺序圈定,方便考生答题,但偶尔也有打乱顺序设计的,如夏校刚才举例的浙江卷第48、49题。我的问题是:顺序打乱,好还是不好?
常玉梅:全国卷基本上都是按照文题顺序命题。
夏谷鸣:这要看问题本身。浙江卷里的那篇是网页。网页的安排不是线性而是一个平面,其信息承载的立体的。读和看要不断变化。viewing的能力就是在这里体现。同类的还有报纸上的广告版、车站或机场的信息牌等。
费胜昌:浙江卷的B篇因为是网页,本身是一个不规范文本。所以也可以说是按顺序的。我想这样的文本应该让考生接触。比如生活中的招聘启事、产品说明书等。
孙巧平:这要看思维线性与发散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一定量的阅读,提出、思考、解决问题不大按常理顺序。
张连仲: 连续文段和散点网络状文段都是常态,都是现代信息呈现方式。学习者需要具有适应性处理信息的能力。
夏谷鸣:到目前为止,高考阅读还不需要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所以不要掺杂我们自己的观点。这是阅读的一大遗憾。新高考的一个趋向是长文章。300词承载不了太多的信息,600-800词更接近生活阅读。一般来说,what、which、who、when、where更多的在于信息本身。而why、how 之类在于判断、推断。 张连仲:600-800,不只是长度,更不只是语句难度,而是内容和信息的完整复杂和深度。能力=单位时间x信息量处理。
费胜昌:浙江卷阅读量一向最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听力单考,书面卷有2个小时。但是新高考的样题阅读量很小,3篇不到900词,浙江的老师有点不适应。
王卫华:全国卷的阅读第二节七选五,选文体裁以说明文为主。浙江卷的设空是对给文章的五个段落选择小标题。上海卷是在短文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考生用不超过10个单词主观回答问题。
书面表达
常玉梅:(一)试卷分析。我们分析全国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的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部分,可以发现一些可循的规律。比较这些试卷与去年高考相对应部分,所有试卷都体现一个“稳”字。
1.所有写作话题都在课程标准话题框架内,形式、要求与字数限制也没有太大变化。2.体裁没有太大变化。3.自主命题省份的写作一如既往考查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评价。
书面表达是作为产出性测试的一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不仅考查受试者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测试他们的语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从题材方面看,选材注重新颖、时尚,注重知识、文化、教育与品位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兴趣。真正做到课标中提出的三个贴近(生活、时代、学生),反映出现代英语运用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文章话题对考生而言均很熟悉、亲切、自然。
2016年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测试仍然采用“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也就是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和半控制性写作(semi-controlled writing)。控制性写作的特点是对写作的内容、文体、长度等作了一定的限制,要求考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比如全国Ⅰ卷、Ⅲ卷)。半控制性写作对考生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又没有限制得太死,而是给考生留有余地,考生可以在所限范围内增加细节,丰富内容,适当发挥(比如全国Ⅱ卷、浙江卷、上海卷)。
从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省份的写作要求上,我们还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作要求中考查学生如何写“supporting sentences”。比如,全国卷写作要求都有“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说明,江苏卷则有“用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看法”的要求,而上海卷的要求是“描述调研数据,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北京卷要求“介绍活动的全过程”,浙江需要举例说明,这些都属于细节的描述范畴。
控制性(半控制性)体现在试题既为考生提供了恰当的提示,又留有供其自由发挥的空间,既让水平低的考生有话可写,又让水平高考生有展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保证试卷的区分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国卷和浙江卷、上海卷五套书面表达试题情景设置真实,符合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材料输入规范得体,适度开放,从效度、信度、区分度方面考虑都是符合交际语言测试的好题。
(二)对教学的建议。 高中学生写作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首先要找到问题所在。问卷调查和阅卷统计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1.写作框架搭建不科学。如缺少主题句,分析问题缺少条理性,结尾缺少层次感,此谓无骨; 2.不会举例,论据不清晰,支撑句子无力,此谓无肉;3.乱套模板与句型,偏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中文表达痕迹明显,用词简单无厚重感;字迹潦草,写作随意,此谓无血(生物学称血型不同做事态度与风格就会迥异)。今年的全国Ⅰ卷,有很多学生写的是申请信或求职信,事实上今年的全国卷要求写一封求助信。这也透射出书面命题考核学生审题准确的能力。
传统的写作训练多以假想人物事件作为提示材料,在空想的结构空间让学生展开有限的思维来完成一件写作任务,缺少真实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用中学”则是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在写作方面不仅仅要求他们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清楚而有条理地表达所想,更要能真实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真实感受,语言才会有活力(full of life)。
我们提出多模态写作教学概念,希望用全新的写作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真生活,真写生活,真正做到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
提示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提供支架,比如篇幅如何组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定义概念,如何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要注意远近、表里、深浅的关系,训练学生在分析成因时要从社会性和个体性两个视角看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同样也应该从社会已有的解决方法到个体。写作才有层次性,体现思维性。而在行文上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英语文体与汉语文体的不同,英语写作就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比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首先要使用topic sentence,然后才是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原因。
在不同年级使用多模态训练方式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将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语言学习特点也分成三个阶段:高一学写日志(journal),高二自由写作(free writing),高三提示写作(prompted writing)。
高考对教学的最突出的反拨作用就是启示教师应该如何驾驭教学工作。在书面表达的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精心评价学生写作作品,不一定要指出他们的拼写错误,也不要在语法表现上纠结,首先关注学生描述的质量(quality of description)表达流畅性,其次是流畅性(fluency),最后才是规范性(language control)。
高考对高三复习的反拨作用直接会影响训练形式。个人认为坚持训练形式要大于高考题型,真正培养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培养出学生清晰流畅的表达力以及培养出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力。这是我们提出写作训练中运用多模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衷,也是我们今后坚持要走的训练方向。 夏谷鸣:到目前为止书面表达在形式上没什么变化。书面表达考查的能力主要涉及三个:1.语言表达能力;2.信息的完整性能力;3.思维的逻辑性能力。简单地说书面表达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把信息表达清楚、完整、连贯的能力。但问题是,从考生的书面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学了这么长时间的英语,类似书面表达,我们可能从初一就开始训练了。但许多学生写的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看不懂。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从长远的教学看,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书面表达或写作能力训练进行规划,按照词、句、段、篇章的顺序着手。先让学生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让学生尝试写两个句子。因为两个句子需要连贯,学生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连接词。除了连接词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相同信息点连贯。然后让学生会写两个以上的句子,再学写段落,这里需要有主题和细节。此外,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非常重要。先是主观欲望(动机),然后要有素材,再是如何表达(语言),如何表达好(逻辑)。
费胜昌:其实2016年浙江卷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思路与往年是有所变化的。2015年浙江卷书面表达的要求是:
在班级活动中,当你的想法与大多数同学不一致时,你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还是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请你以“When I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为题,用英文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要求如下: 1.从以上两种做法中选择一种; 2.以具体事例阐述你选择的理由 (往年一般是二选一)
2016浙江卷书面表达“Planning is good, but doing is better”。试题走出了近几年的“2选1”固定模式,转为2 合1模式。今年浙江卷的难度在于考生先要掌握planning和doing之间的辨证关系和内在逻辑,再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对此名言的理解。对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卷I的审题要求也很高。其实新高考的读后续写,首先就考查阅读理解和审题能力。写作教学跟听力教学一样,老师们可以研究的余地很大。
王卫华: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书面表达是应该侧重实现成功交际,还是应该侧重语言本身?如何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在真实交际中,如写信,需要用很多的“高大上”的句子吗?
付娜:学生题做的很多,写的却很少。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回避写作教学的,因为不好操控,耗时见效慢。应该提倡建立英语写作课堂。教师要有写作意识。也应该给学生创设平台,如英文日记,加强英文写作。
孙巧平:现在的书面表达有误区,教学语句形式多于主题内容,机械照套重于逻辑连贯,乱用名言名句强于真情实感。只有思考好了才能写好,又回到思维上了。
张连仲:建议倒推,先明确要写什么,你要表达什么信息,这是话题。再考虑如何写句子,如何组织信息即文章结构。从阅读开始训练,读取信息,做信息建构。学会解构信息,练写作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生先写话,心里话,再讨论是否准确表达心里话。英语写作也可以学,写出心声,文从心生。句子结构修辞为了表意,不是讲了好句子就会写了。
夏谷鸣:高考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在真实的语篇中学习,在真实的生活中实践,并与思维、文化等方面同步提高,发展起来。独立地操练语言只能学到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张老师的话可以作为我们讨论的结束语。非常感谢张老师,感谢各位专家,感谢业友大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