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脑病的影像诊断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 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 MRI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简称SAE,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称皮层下缺血性脑病,该病最早由Binsw-anger首先报道,因此又称Binswanger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了CT及MRI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病例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48~83岁,平均70.6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9例(90.7%),有肢体无力或偏瘫者42例(77.8%),有糖尿病者8例(14.8%),有冠心病者14例(25.9%)。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主要表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或性格改变,均伴有不同程度动作迟缓、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进行性痴呆22例(40.7%)。发病时间从数日到数年不等。
  影像学检查方法: ①CT采用日本SHIMADZU公司SCT-7000TX螺旋CT机,以听眦线为基线,7或10mm层距、7或10mm层厚,扫描成数9~13层。②MRI采用Philips公司0.35T磁共振系统进行自旋回波序列(SE)做T1 WI,快速回波序列(TSE)做T2WI,必要时辅以冠状、矢状扫描,层厚10mm。
  判定标准:根据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的程度不同,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Ⅰ型病变局限于侧脑室前角周围,呈月晕状或斑片状低密度影,双侧对称或相对对称;Ⅱ型病变围绕侧脑室额角、枕角及半卵圆中心后部、低密度区融合成片状;Ⅲ型病变环绕侧脑室,弥漫于整个半球脑白质区。
  
  结 果
  CT表现:双侧大脑白质均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沿双侧额叶、顶叶、枕叶侧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内呈对称或不对称性分布,多为相对对称性,一般呈扇形或条片状、边缘模糊,CT值较正常脑白质低5~10Hu,伴有基底节区或脑室体部旁腔隙性脑梗死,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斑片状低密度,部分病例病灶表现新旧不一,本组病例CT检出脑梗死36例(66.7%),其中7例梗死累及脑干。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CT表现为脑室对称性扩大和脑池、脑沟增宽。
  MRI表现:双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全部病例额叶(或额角)均累及,部分病变累及脑室枕角、体部周围,甚至弥漫于整个半球。本组病例MRI检出脑梗死41例(75.9%),较CT敏感。表现为基底节区或脑室体部旁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斑点状、斑片状及片状长T1长T2(或稍长T2)信号,其中累及脑干者10例,全部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表现与CT相同。
  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中Ⅰ型8例,临床症状与体征相对较轻,平均年龄为63岁,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下降,其中2例伴有言语不清,脑萎缩表现相对较轻。Ⅱ型36例,平均年龄71岁,临床症状与体征略重,均有较明显的智能障碍、动作迟缓、反应迟钝,16例伴偏瘫或肢体无力,其中31例除白质低密度外可见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均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Ⅲ型10例,平均年龄77.6岁,临床表现明显,痴呆及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显著,其中3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有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单肢或多肢瘫痪,10例均有多发性脑梗死,病灶新旧不一,其中4例可见较大面积梗死,全部病例伴有较明显脑萎缩。
  
  讨 论
  病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为老年人在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深部白质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脱髓鞘改变,大脑半球深部主要由皮层长髓支和白质深穿支供血,二者均为终末动脉,其间缺少血管吻合、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如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脑室周围白质受进行性缺血、缺氧的影响引起神经纤维髓鞘脱失、软化、坏死等病理改变并伴有多发小的脑白质梗死。
  病因:本病的病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与本病关系密切,其病理机制复杂,需更进一步研究。
  临床特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多发于50岁老年人,本组平均年龄69岁,绝大多数病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程较长,呈渐进性缓慢发展,多数病人表现为高血压、卒中反复发作及慢性渐进性痴呆。临床典型的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白质损害范围、程度及合并梗死的程度、部位与痴呆的程度有关。
  影像学检查: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半卵圆中心相对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號,几乎100%累及额角。在额角部呈扇形或鸡冠状不规则片状,半卵圆区及双侧侧脑室体部以月晕形为特征、病变边界不清、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无强化改变。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影像表现,主要征象为:①脑室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②单发或多发腔隙性脑梗死;③脑萎缩。在临床上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脑变性疾病与脱髓鞘疾病.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2.
  2 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42.
  3 曹丹庆,蔡祖龙,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全身CT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121-122.
  4 吴恩惠,张云亭,白人驹,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5-17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8例)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92%,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DN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资料与方法  2002年5
期刊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现将530例以胃脘痛为主症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并将有关证治、认识、心得。给予指导。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530例中,男340例,女190例,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16~80岁不等,16~20岁3例,20~30岁45例,30~40岁150例,40~50岁183例,50~60岁110例,60~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疏血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合并注射硝酸甘油,对照组单纯注射硝酸甘油,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胶痛疗效确切,临床值
期刊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畸形。由于部分患儿家长对本病早期治疗认识不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患儿面、耳、眼、颊等部位畸形发育而影响生活质量。笔者自1996~2007年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2天~13岁。6岁以内18例,7岁以上14例,其中难产8例,顺产20例,剖宫产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均以慢作用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SSZ)、甲氨蝶呤(MTX)联合口服,抗炎、免疫调节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风湿活动期加用中药汤剂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稳定期采用补肝肾、强筋骨,健脾祛湿,逐瘀化痰通督的方法。结果: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经X2检验两组疗效比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不育证患者共15例,均为结婚2年以上,未曾生育的青壮年,20~40岁之间。通过化验精液,精子数减少、活动力低下、畸型,甚至无精子,并排除女性配偶生殖器官机能障碍的患者。15例中有13例精子数减少,并伴有活动低下,其中5例伴有精子畸型,2例无精子。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自拟补肾养精汤治疗不育证。药物组成自拟基础方:山药20g,熟地15g,黄精20g,枸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保肝降酶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熊去氧胆酸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胆红素消退,临床症状及体症改善,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治疗方法:对两组均用基础保肝降酶(10%葡萄糖250ml,维生素3.0g,门冬氨酸钾镁30ml)治疗,低白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及血浆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我院采用电员针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本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5~60岁,平均35岁;左踝27例,右踝41例;全部均有明显外伤史;病程3周~1年;37例外敷过舒筋活血药,16例用过药物足浴,15例用过手法按摩及针灸,效果均不佳;就诊时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以外踝腓距前韧带扭伤45例,跟腓韧带扭伤15例,其他8例;X线摄片检查均排除踝关节骨折及
期刊
关键词 肩关节 按摩治疗 针刀治疗 药物注射治疗    我门诊自2007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针刀及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96例,其中男32例,女64例;年龄30~70岁;30~40岁4例,41~50岁16例,51~60岁42例,61~70岁34例。非体力劳动者56例,体力劳动者40例;病程最短半年以内54
期刊
关键词 痹通散 治疗 骨性关节炎    资料与方法  近年来笔者用自制“痹通散”治疗骨性关节炎5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58例中,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在45~67岁之间,病程1个月~10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痛有定处,单侧或者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及畸形,腰椎疼痛,功能受限且部分患者伴下肢麻木。  藥物组成:制马钱子5g,生川乌10g,蜀椒10g,威灵仙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