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解决银行的逆向选择和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中小企业集群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75%以上的GDP。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试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
一、何谓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所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市场上交易契约的完备性,进而直接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甚至完全无效率。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又被称为“隐蔽的信息”,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隐蔽的信息表现为企业掌握但投资方事前并不知道的信息。由于在投资、融资双方之间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申请投资的一方为了能获得资金就有可能捏造信息,歪曲事实;投资者则因为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难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判断企业的优劣,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风险,谨慎投资或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结果,在资本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优秀企业不愿承担高额融资成本而退出,市场上充斥的多是劣质企业,出现劣质企业挤出优秀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又被称为“隐蔽的行为”,指在达成交易之后,交易的一方可能做出的不被对方知道的行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它表现为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行动进行有效监督,融资者就有可能利用“隐蔽性”为自身谋利益,而使投资者承担风险和代价,即为道德风险。其根源在于企业与银行利益的不一致性,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有意或无意损害银行的利益。严重的是,在我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存在逃债的冲动,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和短视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对当地中小企业的逃债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更进一步刺激中小企业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而加大了银行实施监督的费用,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问题已成为金融市场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障碍。由于中小企业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信息内部化、透明度低,使得投资者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有关中小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也使得中小企业社会公信度普遍不佳。它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真假不分,并且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因此出现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由此而引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克服融资困难和实现融资目的,许多中小企业又会想方设法地隐瞒于已不利的各种信息,从而演绎出另一轮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这一选择,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信誉,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二、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不是一次性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假设信贷市场具有完美、完全信息,交易费用为零,当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首先决定贷与不贷。如不贷,则博弈中止;若贷款,下一步则由企业还贷行为决定,如企业还款,则银企双赢,博弈告一段落;如企业赖帐,银行可以采取忍让态度,接受损失;也可以进行追究,请求补偿。总括来看,银企博弈状况有四种情形:
1、银行不贷款,双方收益为零,收益集为(0,0);
2、银行贷款,企业还款,获得双赢,收益集为(+1,+1);
3、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忍受损失。此时,企业独占所获利润+2,银行损失本金,得益-3,收益集为(+2,-3);
4、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追究。此时,企业由于不履行责任而受罚,所获利润为0,银行利益达到保护,得益+1,收益集为(0,+1)。
显然,经过利益的权衡,理性的银行在追究和忍受的选择上,必然会选择追究;而理性的企业将赖帐与还款相比较,会选择还款。因此,博弈的均衡状态必然是银行贷款——企业还款,收益集为(+1,+1)。
现实经济生活是有“摩擦”的,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在交易费用较高的条件下,银企博弈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银行追究时要付出昂贵的交易费用(设为0.6),则银行的收益为0.4,而企业在银行追究下,假定交易费用为0.4,则企业的收益为1.6,于是第四种情况由(0,+1)就变成了D(+1.6,+0.4)。展开式也变成了:
考察银企博弈格局,会发现博弈的均衡状态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博弈中,企业倾向于赖帐(因为赖帐收益比还款大),而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必然采取少贷或不贷的策略。结果银企博弈均衡状态倾向于A(0,0),银企双方一无所获。也就是说,银行为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要么放弃交易,从而出现逆向选择问题,这会导致优秀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信贷融资;要么加强监管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避免或减轻道德风险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需资金规模小,对于银行来说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必须与众多的企业接触,但大规模地收集这种非规范意义上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最终会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萎缩。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交易成本为零,银企实现双赢;反之,高昂的银企交易成本,将导致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其隐含意义是:在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能否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信贷市场: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1、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国外现有的研究大部分认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尤其是一家银行保持长期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它们获得银行贷款,有利于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的信贷安全是建立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或者虽然在一家银行开立了基本账户,但同时还在其他多家银行开立账户,那么,银行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就是短期的或者不全面,慎重的银行就不敢向企业提供贷款。所以中小企业最好在一家银行开立基本账户,使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即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这有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估”,它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研究之后,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并用特定的等级符号标定其信用等级的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资信评估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揭示风险的功能与作用。对借款企业进行资信评估也是国际银行业与信用管理业公认的发展趋势。
3、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是指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显然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但它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降低交易费用等。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集群形成后,中小企业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集群中有商会、行会等加强企业联络的部门及行业信息中心,让大量企业有交流、联络的机会,企业集群中会产生信息集聚效应。对中小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拓展自身业务,必将参加各种商会、行会,以加强企业间的联络。用提供的自身相关信息来换取集群内的信息支持,并树立自己良好的信用形象。
从银行角度,集群后各种商会、行会及行业信息中心等的建立,使其可从中取得集群内企业的相关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具体表现为:(1)减少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银行在贷款之前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信誉较好,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如果银行只给一家中小企业贷款,则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等进行预测的成本费用较高,难以形成银行信贷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其贷款意愿。中小企业集群后,由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经营相对稳定,而且由于地理接近,银行对本地的企业状况比较了解,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的倾向,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机会。(2)克服道德风险。中小企业集群往往产生于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避免了盲目投资的倾向,保证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同时在区域内的商业信誉以及集群中商会、行会的规范,也使它们不愿意更改贷款计划,从而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田丽滨.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2006年第4期.
[2]赵秀芳、周利军.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3年第4期.
[3]梁宝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剖析与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 苏州大学, 2005年.
[4]吕薇.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几种运作模式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7期.
(作者通讯地址: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039)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中小企业集群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75%以上的GDP。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试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
一、何谓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所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市场上交易契约的完备性,进而直接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甚至完全无效率。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又被称为“隐蔽的信息”,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隐蔽的信息表现为企业掌握但投资方事前并不知道的信息。由于在投资、融资双方之间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申请投资的一方为了能获得资金就有可能捏造信息,歪曲事实;投资者则因为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难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判断企业的优劣,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风险,谨慎投资或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结果,在资本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优秀企业不愿承担高额融资成本而退出,市场上充斥的多是劣质企业,出现劣质企业挤出优秀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又被称为“隐蔽的行为”,指在达成交易之后,交易的一方可能做出的不被对方知道的行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它表现为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行动进行有效监督,融资者就有可能利用“隐蔽性”为自身谋利益,而使投资者承担风险和代价,即为道德风险。其根源在于企业与银行利益的不一致性,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有意或无意损害银行的利益。严重的是,在我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存在逃债的冲动,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和短视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对当地中小企业的逃债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更进一步刺激中小企业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而加大了银行实施监督的费用,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问题已成为金融市场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障碍。由于中小企业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信息内部化、透明度低,使得投资者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有关中小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也使得中小企业社会公信度普遍不佳。它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真假不分,并且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因此出现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由此而引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克服融资困难和实现融资目的,许多中小企业又会想方设法地隐瞒于已不利的各种信息,从而演绎出另一轮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这一选择,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信誉,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二、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不是一次性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假设信贷市场具有完美、完全信息,交易费用为零,当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首先决定贷与不贷。如不贷,则博弈中止;若贷款,下一步则由企业还贷行为决定,如企业还款,则银企双赢,博弈告一段落;如企业赖帐,银行可以采取忍让态度,接受损失;也可以进行追究,请求补偿。总括来看,银企博弈状况有四种情形:
1、银行不贷款,双方收益为零,收益集为(0,0);
2、银行贷款,企业还款,获得双赢,收益集为(+1,+1);
3、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忍受损失。此时,企业独占所获利润+2,银行损失本金,得益-3,收益集为(+2,-3);
4、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追究。此时,企业由于不履行责任而受罚,所获利润为0,银行利益达到保护,得益+1,收益集为(0,+1)。
显然,经过利益的权衡,理性的银行在追究和忍受的选择上,必然会选择追究;而理性的企业将赖帐与还款相比较,会选择还款。因此,博弈的均衡状态必然是银行贷款——企业还款,收益集为(+1,+1)。
现实经济生活是有“摩擦”的,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在交易费用较高的条件下,银企博弈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银行追究时要付出昂贵的交易费用(设为0.6),则银行的收益为0.4,而企业在银行追究下,假定交易费用为0.4,则企业的收益为1.6,于是第四种情况由(0,+1)就变成了D(+1.6,+0.4)。展开式也变成了:
考察银企博弈格局,会发现博弈的均衡状态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博弈中,企业倾向于赖帐(因为赖帐收益比还款大),而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必然采取少贷或不贷的策略。结果银企博弈均衡状态倾向于A(0,0),银企双方一无所获。也就是说,银行为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要么放弃交易,从而出现逆向选择问题,这会导致优秀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信贷融资;要么加强监管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避免或减轻道德风险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需资金规模小,对于银行来说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必须与众多的企业接触,但大规模地收集这种非规范意义上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最终会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萎缩。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交易成本为零,银企实现双赢;反之,高昂的银企交易成本,将导致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其隐含意义是:在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能否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信贷市场: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1、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国外现有的研究大部分认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尤其是一家银行保持长期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它们获得银行贷款,有利于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的信贷安全是建立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或者虽然在一家银行开立了基本账户,但同时还在其他多家银行开立账户,那么,银行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就是短期的或者不全面,慎重的银行就不敢向企业提供贷款。所以中小企业最好在一家银行开立基本账户,使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即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这有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估”,它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研究之后,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并用特定的等级符号标定其信用等级的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资信评估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揭示风险的功能与作用。对借款企业进行资信评估也是国际银行业与信用管理业公认的发展趋势。
3、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是指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显然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但它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降低交易费用等。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集群形成后,中小企业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集群中有商会、行会等加强企业联络的部门及行业信息中心,让大量企业有交流、联络的机会,企业集群中会产生信息集聚效应。对中小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拓展自身业务,必将参加各种商会、行会,以加强企业间的联络。用提供的自身相关信息来换取集群内的信息支持,并树立自己良好的信用形象。
从银行角度,集群后各种商会、行会及行业信息中心等的建立,使其可从中取得集群内企业的相关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具体表现为:(1)减少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银行在贷款之前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信誉较好,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如果银行只给一家中小企业贷款,则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等进行预测的成本费用较高,难以形成银行信贷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其贷款意愿。中小企业集群后,由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经营相对稳定,而且由于地理接近,银行对本地的企业状况比较了解,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的倾向,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机会。(2)克服道德风险。中小企业集群往往产生于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避免了盲目投资的倾向,保证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同时在区域内的商业信誉以及集群中商会、行会的规范,也使它们不愿意更改贷款计划,从而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田丽滨.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2006年第4期.
[2]赵秀芳、周利军.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3年第4期.
[3]梁宝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剖析与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 苏州大学, 2005年.
[4]吕薇.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几种运作模式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7期.
(作者通讯地址: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