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行业进入大发展时期。2020年年末,我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4.6万公里以上。全国地铁开通城市共36家,开通里程5033公里,并且逐年上升。城市轨道交通还有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城际列车、磁悬浮列车等便捷客运专线。轨道交通类行业的大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城市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动力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笔者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调研,在2018—2020届毕业生,男生平均对口就业率为:80.63%,女生平均对口就业率仅为:41.69%。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性强、女生就业难这一角度入手,尝试提出更加适合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的就业指导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职院校;女生就业
轨道交通类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轨道交通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院校要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拟定人才培育计划,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灵活调整教学课程和实训安排,教学教改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伴随轨道交通类行业的发展,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迎来就业的“春天”。但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多地呈现出被动消极态度,很多在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专业技能强的女生就业时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视,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类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逐步饱和
随着轨道交通类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逐步饱和,部分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也面临就业难的情况。大部分女生依然将就业目标定死在铁路局或者地铁公司,对意向单位人才供需关系缺乏明确的了解,在求职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准备不充分,盲目乐观,随大流。认为自己一定会被自己心仪的企业录用,理应享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通道。就业准备工作粗心大意,报名应聘过程中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面试前甚至连最基本的面试资料都没有,心浮气躁并且缺乏有价值的社会实践经验,最终与意向企业失之交臂。
(二)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
由于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对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要求较高。极其排斥“流水线”、“夜班”、“一线”等字眼,认为大学生应从管理岗位做起。在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要么选择离家最近,要么倾向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规模大、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对于一些发展晚、规模小的轨道类企业不屑一顾。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存在盲从他人观点,较少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就业期望过高,导致部分学生错过了合适的就业机会。
(三)用人单位招聘性别限制
虽然受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过不得有性别歧视,在招聘简历中不明确注明“仅限男性”,但实际操作中更倾向录用男生,也导致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自入学起就基本确定了自身未来的职业方向。一方面,有些学生选择轨道交通类专业时并非自己的本意,更多可能是来自父母及外界给他们灌输“好就业”的理念,自己本身对专业缺少兴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口的工作岗位基本为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工作相对辛苦,上升通道较为困难,时有违约等现象出现;第三,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学生对自身专业之外其他领域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若不从事自身所学的专业,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局面。第四,很多在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专业技能强的女生就业时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视;巨大的就业落差往往使女生在择业时就业心理复杂,表现出明显的趋避冲突,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畏惧、自卑、甚至逃避心理。
(四)学生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
由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在学生刚入校或者在校学习期间就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而部分学生随意签约,肆意毁约,也给企业的人才招聘带来一定困扰,对学校的就业管理影响也很大。不仅损害了学生个人的形象也毁坏了学校的声誉,导致学校对用人单位的信用度降低,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帮扶对策
(一)转变女生“易就业”、”就业热"的从众现象
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个性化就业心理疏导等形式,引导轨道交通类专业女生客观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生树立就业自信。帮助其解决不自知的就业困顿和不切实际的就业幻想,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让她们明白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学历提升、跨专业就业等其它途径,实现个人就业。
(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帮扶机制
针对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以往满堂灌式的就业宣讲及就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针对不同问题、不同的群体、个体分门别类,建立相关就业档案。群策群力、统筹兼顾,构建校、企、家三方就业帮扶机制,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校知道学生就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让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就业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提高帮扶效率,提升帮扶质量。
(三)探索以女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也是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学校招生就业处要及时与轨道交通类企业的人事部门沟通,结合企业文化及特点,利用女性自身的优势,在招生及培养过程中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进行。在教研教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
参考文献:
[1]司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王兢.女大學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浅析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就业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05月.
[4]彭曼.高校“六困生”帮扶工作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6.
[5]王更玉,张萌,觉军武.工科类女研究生就业困难分析及解决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职院校;女生就业
轨道交通类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轨道交通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院校要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拟定人才培育计划,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灵活调整教学课程和实训安排,教学教改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伴随轨道交通类行业的发展,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迎来就业的“春天”。但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多地呈现出被动消极态度,很多在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专业技能强的女生就业时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视,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类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逐步饱和
随着轨道交通类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逐步饱和,部分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也面临就业难的情况。大部分女生依然将就业目标定死在铁路局或者地铁公司,对意向单位人才供需关系缺乏明确的了解,在求职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准备不充分,盲目乐观,随大流。认为自己一定会被自己心仪的企业录用,理应享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通道。就业准备工作粗心大意,报名应聘过程中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面试前甚至连最基本的面试资料都没有,心浮气躁并且缺乏有价值的社会实践经验,最终与意向企业失之交臂。
(二)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
由于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对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要求较高。极其排斥“流水线”、“夜班”、“一线”等字眼,认为大学生应从管理岗位做起。在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要么选择离家最近,要么倾向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规模大、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业,对于一些发展晚、规模小的轨道类企业不屑一顾。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存在盲从他人观点,较少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就业期望过高,导致部分学生错过了合适的就业机会。
(三)用人单位招聘性别限制
虽然受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过不得有性别歧视,在招聘简历中不明确注明“仅限男性”,但实际操作中更倾向录用男生,也导致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自入学起就基本确定了自身未来的职业方向。一方面,有些学生选择轨道交通类专业时并非自己的本意,更多可能是来自父母及外界给他们灌输“好就业”的理念,自己本身对专业缺少兴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口的工作岗位基本为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工作相对辛苦,上升通道较为困难,时有违约等现象出现;第三,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学生对自身专业之外其他领域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若不从事自身所学的专业,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局面。第四,很多在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专业技能强的女生就业时往往被用人单位所忽视;巨大的就业落差往往使女生在择业时就业心理复杂,表现出明显的趋避冲突,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畏惧、自卑、甚至逃避心理。
(四)学生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
由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在学生刚入校或者在校学习期间就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而部分学生随意签约,肆意毁约,也给企业的人才招聘带来一定困扰,对学校的就业管理影响也很大。不仅损害了学生个人的形象也毁坏了学校的声誉,导致学校对用人单位的信用度降低,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帮扶对策
(一)转变女生“易就业”、”就业热"的从众现象
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个性化就业心理疏导等形式,引导轨道交通类专业女生客观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生树立就业自信。帮助其解决不自知的就业困顿和不切实际的就业幻想,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让她们明白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学历提升、跨专业就业等其它途径,实现个人就业。
(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帮扶机制
针对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女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以往满堂灌式的就业宣讲及就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针对不同问题、不同的群体、个体分门别类,建立相关就业档案。群策群力、统筹兼顾,构建校、企、家三方就业帮扶机制,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校知道学生就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让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就业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提高帮扶效率,提升帮扶质量。
(三)探索以女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也是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学校招生就业处要及时与轨道交通类企业的人事部门沟通,结合企业文化及特点,利用女性自身的优势,在招生及培养过程中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进行。在教研教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
参考文献:
[1]司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王兢.女大學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浅析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就业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05月.
[4]彭曼.高校“六困生”帮扶工作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6.
[5]王更玉,张萌,觉军武.工科类女研究生就业困难分析及解决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