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课改理念指导下,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苦练内功,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 “三个实现”
新课改以来,我参与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在教与学中,领略了其中的得与失,也享受了其中的苦与乐。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小小的收获与快乐,与大家共享。
一、要重视“生命点”,实现学生的主体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班”一课,总体围绕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展开。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集体,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如果教师直接把良好集体的标准说出来,那只能是教师心目中的新集体,而不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全体同学心目中的新集体。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答案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有的说是全体同学学习努力,各有目标。就这一问题我也让各班的班长作了回答,碰巧的是班长们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是严明的纪律,团结向上的班风。以上同学及班长们的回答,体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集体是不同的,也体现了每个人的心声。在同学们展示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对他们的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如分为人际关系、努力目标、班级纪律、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这样良好班集体的标准就有了,下一步的班集体建设就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了。下课铃响时,就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完成之时。这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让大家亲自参与了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也为集体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班集体是每个人的班集体,“我”是这个集体的“主体”之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要寻找“结合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选择的“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道歉”这一问题时,针对初一三班的学生比较直爽纯朴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化解以往的误会,改善同学关系,学会对别人真诚地道歉,便花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搞了一个活动。我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从9月1日第一天入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需要说“对不起”、“抱歉”而没有说的事情。我说我不追究大家之前有没有说“对不起”,现在想看看大家有没有说“对不起”的勇气。话音刚落,最爱发言的王亮首先站了起来并来到讲台前,他虔诚地对大家说了声“对不起”,同时深深地给大家鞠躬,原因是当天下午他拿教室的钥匙迟到了三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他鞠躬还没直起腰时,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更为他的勇气而鼓掌。接着一贯表现不太令人满意,自制力不太强的王罗娜也来到讲台前,她要对赵胜利说“对不起”,因为前两天在寝室里发生口角,王动手打了赵,面对王真诚的“对不起”,赵也发自内心地说了声“没关系”,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之后两位纪律委员也站了起来,为他们前两天与数学老师发生的小小的不愉快影响了一三班的名誉而向大家表示歉意,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站起来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同学们。同时,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同学的关系更融洽,班内的氛围变了……当下课铃突然响起时,同学们竟然不愿意下课,王罗娜举手说:“老师,咱还接着上吧……”之后这样的政治课更成为很多同学的期待。
三、要刺激“兴奋点”,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兴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学生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如一些生动的历史、文学、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收集一些简报,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写一些教学卡片,买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理念下,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苦练内功,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 “三个实现”
新课改以来,我参与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在教与学中,领略了其中的得与失,也享受了其中的苦与乐。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小小的收获与快乐,与大家共享。
一、要重视“生命点”,实现学生的主体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班”一课,总体围绕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展开。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集体,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如果教师直接把良好集体的标准说出来,那只能是教师心目中的新集体,而不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全体同学心目中的新集体。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答案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有的说是全体同学学习努力,各有目标。就这一问题我也让各班的班长作了回答,碰巧的是班长们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是严明的纪律,团结向上的班风。以上同学及班长们的回答,体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集体是不同的,也体现了每个人的心声。在同学们展示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对他们的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如分为人际关系、努力目标、班级纪律、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这样良好班集体的标准就有了,下一步的班集体建设就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了。下课铃响时,就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完成之时。这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让大家亲自参与了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也为集体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班集体是每个人的班集体,“我”是这个集体的“主体”之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要寻找“结合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选择的“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道歉”这一问题时,针对初一三班的学生比较直爽纯朴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化解以往的误会,改善同学关系,学会对别人真诚地道歉,便花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搞了一个活动。我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从9月1日第一天入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需要说“对不起”、“抱歉”而没有说的事情。我说我不追究大家之前有没有说“对不起”,现在想看看大家有没有说“对不起”的勇气。话音刚落,最爱发言的王亮首先站了起来并来到讲台前,他虔诚地对大家说了声“对不起”,同时深深地给大家鞠躬,原因是当天下午他拿教室的钥匙迟到了三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他鞠躬还没直起腰时,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更为他的勇气而鼓掌。接着一贯表现不太令人满意,自制力不太强的王罗娜也来到讲台前,她要对赵胜利说“对不起”,因为前两天在寝室里发生口角,王动手打了赵,面对王真诚的“对不起”,赵也发自内心地说了声“没关系”,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之后两位纪律委员也站了起来,为他们前两天与数学老师发生的小小的不愉快影响了一三班的名誉而向大家表示歉意,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站起来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同学们。同时,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同学的关系更融洽,班内的氛围变了……当下课铃突然响起时,同学们竟然不愿意下课,王罗娜举手说:“老师,咱还接着上吧……”之后这样的政治课更成为很多同学的期待。
三、要刺激“兴奋点”,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兴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学生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如一些生动的历史、文学、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收集一些简报,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写一些教学卡片,买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理念下,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苦练内功,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