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三个实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课改理念指导下,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苦练内功,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 “三个实现”
  
  新课改以来,我参与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在教与学中,领略了其中的得与失,也享受了其中的苦与乐。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小小的收获与快乐,与大家共享。
  一、要重视“生命点”,实现学生的主体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班”一课,总体围绕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展开。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集体,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如果教师直接把良好集体的标准说出来,那只能是教师心目中的新集体,而不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全体同学心目中的新集体。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答案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有的说是全体同学学习努力,各有目标。就这一问题我也让各班的班长作了回答,碰巧的是班长们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是严明的纪律,团结向上的班风。以上同学及班长们的回答,体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集体是不同的,也体现了每个人的心声。在同学们展示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对他们的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如分为人际关系、努力目标、班级纪律、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这样良好班集体的标准就有了,下一步的班集体建设就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了。下课铃响时,就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完成之时。这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让大家亲自参与了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也为集体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班集体是每个人的班集体,“我”是这个集体的“主体”之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要寻找“结合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选择的“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道歉”这一问题时,针对初一三班的学生比较直爽纯朴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化解以往的误会,改善同学关系,学会对别人真诚地道歉,便花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搞了一个活动。我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从9月1日第一天入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需要说“对不起”、“抱歉”而没有说的事情。我说我不追究大家之前有没有说“对不起”,现在想看看大家有没有说“对不起”的勇气。话音刚落,最爱发言的王亮首先站了起来并来到讲台前,他虔诚地对大家说了声“对不起”,同时深深地给大家鞠躬,原因是当天下午他拿教室的钥匙迟到了三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他鞠躬还没直起腰时,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更为他的勇气而鼓掌。接着一贯表现不太令人满意,自制力不太强的王罗娜也来到讲台前,她要对赵胜利说“对不起”,因为前两天在寝室里发生口角,王动手打了赵,面对王真诚的“对不起”,赵也发自内心地说了声“没关系”,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之后两位纪律委员也站了起来,为他们前两天与数学老师发生的小小的不愉快影响了一三班的名誉而向大家表示歉意,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站起来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同学们。同时,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同学的关系更融洽,班内的氛围变了……当下课铃突然响起时,同学们竟然不愿意下课,王罗娜举手说:“老师,咱还接着上吧……”之后这样的政治课更成为很多同学的期待。
  三、要刺激“兴奋点”,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兴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学生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如一些生动的历史、文学、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收集一些简报,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写一些教学卡片,买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理念下,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苦练内功,使政治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其他文献
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灵活运用体育器材可以使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生活类物品常常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如果用体育器材的眼光审视它们,并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则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理论与实际的需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摘 要: 诗人戈麦以其塑造的“大风”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语言塑造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赏析戈麦的语言利斧,赏析诗人语言背后的智慧,让读者更清晰地思考人生与现实社会,加深对诗人和诗歌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 诗歌《大风》 语言利斧 语言智慧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
摘 要: 本文总结了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归纳,找出现行政策措施中在新形势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借鉴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三段递进式”为主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
摘 要: 从1999年至今关于高校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只限于理论层面,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改进,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仅仅有量化评价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高校学生的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价 问题 改进意见    从1999年至今关于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如何在素
摘 要: 根据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并指出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建模 竞赛    一、数学建模及竞赛介绍  数学建模是根据客观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它的数学形式,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  我国部分高校于1989年参加了国际大学生
如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教师都在学习各种教学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教师们都是想在课改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我刚刚参加工作几年,对化学教学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谈,却是长期以来生活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对于传统的教学印象颇深。在我的印象中,以前我的老师们都高高在上,好像一位天才的演讲家,一上课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在尽情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却不顾座位上
摘 要: 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机械加工实习成绩,改善其非智力因素,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施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充分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班内隐式分层教学 机械加工实习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属于语文课程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完全可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走向生活,取得新颖灵活、切实高效、提高素养的效果,成为语文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桥梁。  一、广开渠道,丰富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宋玉以后,悲秋成为古代诗词“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亡国丧家之痛;从岑参“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羁旅无涯、游子之苦,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古代诗人每每将自己感悟的人生千愁百绪表征为“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的意象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案例既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又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是“化学新课标”的改革需要。实践证明,将时事案例引入化学课堂既能达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注民生优良品质的德育目标。下面我以上海“11·15”特大火灾案例运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