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状况探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不仅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没经历过磨难,因此在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时,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本文对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学生较多产生挫折的原因出发,阐述了中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原因;挫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2-02
  心理挫折属于心理健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和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1]它与目标、需要、动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动机受到干扰和阻碍,目标就无法实现,需要就不能满足,就会使人产生紧张、焦虑乃至悲观失望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即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抵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即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2]
  个体的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挫折影响密切相关,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目前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普遍比较差,有的中学生一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就离家出走;有的学生仅有一次考试失利就情绪失控;还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就自暴自弃,出现厌学情绪。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有的还会走上极端。因此,如何加强开展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如何提高中学的挫折承受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状况的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灵宝市实验中学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心理自测——《你的挫折承受力怎样?》。总共调查120人,每个年级调查40人,并将调查结果用统计方法加以处理,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初三学生挫折承受力最高,其次是初二学生,最后是初一学生。初三、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挫折承受力,但尚不足以应对大的挫折打击;而初一学生平均挫折承受力较低,他们需要更好地加强自己的耐挫能力。
  (二)关于是否担任职务的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三)经比较,男生平均挫折承受力要比女生平均挫折承受力高。但是也有个别女生挫折承受力很高,而男生挫折承受力很低的现象。
  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整体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较低,需要加强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由此看来,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得出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主观因素
  1、心理断乳期。初中生处于人生中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学家称13、14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为两次“心理断乳”期。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的这种特点决定容易受挫和有挫折感[3]。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涉世不深,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加上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对自我认知还不够成熟,这更容易使得他们遭遇挫折。具体表现为社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求知欲望与识别能力低的冲突等等。
  2、个性特征。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孤僻抑郁、自卑感重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而那些意志坚强、自立自强、胸怀宽广、乐观开朗、自信心强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在挫折面前能够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现在的家庭大多是倒金字塔模式,子女处于塔尖位置,隔代亲人和父母的关爱全部都聚集在孩子身上,众星捧月,孩子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溺爱、保护过度都经常出现,这就造就了孩子的“蛋壳心理”。在家里富有优越感、争强好胜、个性十足,但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又禁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显得极为脆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
  另外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经常外出打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也会产生挫折心理。
  2、学校教育。目前我国仍然是应试教育体制,学习成绩被看作是学生的一切,名次比什么都重要。这不但使得众多学生一直处于压力很大的紧张状态,造成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也为遭遇挫折时的溃败埋下祸根,为学生心理遭遇挫折提供了一条必然的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抱负水平,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理想。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的挫折都与应试教育的导向有密切的关系,致使个人抱负水平达不到。
  3、社会环境。与家庭方面和学校方面的现状相比,社会方面所带给当前中学生的阻碍和困难,更为广泛和复杂。比如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吹捧一些成功的花朵,重视结果而忽略其奋斗过程的艰辛或由来是否正当,导致一些中学生往往只看到成功的果实,只看到掌声和鲜花,不知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对于挫折毫无思想准备;还有的中学生严重缺乏社会实践,抵挡不住一点点的诱惑,极易被骗和受挫。比如中学生被骗到城市去打工,甚至被骗钱骗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致使其身心受损,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长时间难以恢复正常。另外,还有一些中学生受网吧的影响比较严重。有研究显示,有80%以上的中学生来网吧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某种精神需要,不到3%的学生是为了来查阅资料或处理学习相关的其他问题,而在这80%以上的中学生中,又有90%以上是因为受到家庭、学业、交往挫折等方面原因引起的。[4]
  三、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一)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挫折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以及挫折产生的原因。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时普遍存在的,遭受挫折时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应认为遭遇挫折就一定是坏事。可向学生展示古往今来,身处逆境,失败不失志的人物和事例。我们必须教学生学会预见挫折,以平常心对待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困难和失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两面性,是指它既给人带来焦虑和痛苦,也可激励人发奋图强。对于挫折,不要只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也要学会发现它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了解抗挫途径和方法。向中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了解挫折的应对方法。弗洛伊德将人们在面对挫折时的具体表现概括为八种,分别为压抑、投射、移置、否认、反向作用、认同、退行、升华等[5]。关键是学生要加强自我磨练,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力量,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
  (三)社会支持。当个人遭遇挫折的时候,是否取得广泛的支持,也是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原因之一[6]。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寻求别人的心理安慰,增强面对挫折的自信心,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同时,在面对挫折时,社会支持还包括心理倾诉、心理建议等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个性的形成。父母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以强化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其次,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学校教育,增强学生不畏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学校和家长都要有意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像其他心理品质一样,也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2]饶淑园.大学生心理健康[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娟.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教书育人,2001,(7).
  [4]蒋锋.当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J].西南大学出版社,2012,(5).
  [5]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6]何晓燕,郭威.中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宗仰上人以佛学为纽带联结革命,出家未出世,是辛亥前后名声颇重的爱国名僧,他“以佛法作世间法”,积极用弘扬佛法推动社会变革,其宗教思想明显有资产阶级政治化、道德化的倾向。上人是一位受人敬仰的佛门先觉。  关键词:佛教;佛门先觉;世间法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5-02  宗仰上人(1861-1921年),江苏常熟人,俗姓黄,原名浩舜
期刊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部分,而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又恰恰是不能回避的。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社会集团,知识分子问题也已经成为当代的理论热点问题,因此,使得知识分子理论的内在价值凸现出来。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B507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3-02  在任何一个国家与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价值认同,整个国家与社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但是同时也对此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是当今职业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同时现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是至今发展的一个趋势和途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责任教育融入其中,本文主要是运用个案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当今校企文化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其专业成长状况愈发决定其所在高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更会影响到其所教授的每位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动力既有其外部的压力,更有其内在的追求。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心理动力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87-02  2012年新华网显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
期刊
摘要:文章解读了柏拉图“洞喻”的人学思想。被束缚手脚而囚禁在洞穴内的人是有限人;洞内与洞外两个世界的区分基于人的二重性;人通过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柏拉图;“洞喻”;人学  中图分类号:B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1-01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为了说明受过教育与缺乏教育的人本质不同而采取了文学性叙述的“洞喻”。柏拉图哲学中
期刊
摘要: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当代中国,个人主义有不断扩展的趋势,然而对其认识却有明显的误解。对个人主义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划界显的尤为必要。借鉴和吸收西方个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2-01  个人主义是西
期刊
摘要: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很多政治活动都与日本密不可分。从广州起义始,孙中山一直在努力寻求日本的援助,并对日本的援助满怀期待。为了实现革命目标,也采取了一些妥协手段,孙中山对日本抱有期望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求援举动,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孙中山;日本;思想;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85-02  孙中山的革
期刊
摘要:公民的政治素质对公民有效选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能够极大地增强公民选举的有效性。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以上几方面,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确保公民选举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素质;选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96-02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品化权作为知识财产的正当性逐渐被人所称道,而对其保护的立法研究却驻足不前,本文通过对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分析,认为利用一般条款保护商品化权为行之有效的立法保护途径。  关键词:商品化权;一般条款;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图分类号:D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23-02  我国最早的商品化权概念可见诸于郑成思先生的引入,商品化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