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流动的家园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转场是他们游牧生活中一场隆重盛大的仪式,不如说是他们生命岁月的一部史诗记录。
  每年夏秋两季,牧民们扶老携幼,骑着马或骆驼,赶着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一群群牛羊、马与骆驼,穿越深山峡谷与沟壑,千里跋涉前往牲畜适应季节成长的牧场。行进途中,气势宏大的转场队伍时不时扬起的烟尘,下山时,乌央乌央的牲畜大军呈排山倒海倾泻而下,如浪潮翻涌。马背上的迁徙之旅,如岁月长河的一部史诗,一年年记载着时光印记,记录着他们生活变迁,同时也记录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初夏六月初,是春天的转场季,他们要把牲畜从避风御寒的冬牧场转向水草丰美的夏牧场。当春天的气息漫过阿尔泰山,冰山积雪消融成湍急的河流,牧羊人家便开始便开始收拾家当辎重,准备踏上从冬窝子转向夏牧场的迁徙之路。
  当天边的太阳还未升起,牧羊人已经在晨曦里开始了启程前的忙碌。长途跋涉非常艰辛,所以早餐是必须要吃饱。当女主人把醇香的奶茶烧好,馕备好,老人与孩子一起围坐就餐。毡房外,金色的晨光里,雪白的牧羊犬毛色剔透晶亮,等待着牧羊人的鞭哨响起即启程。
  男主人在骆背上装满物品辎重,把所有的家当装载妥当,头脸包裹严实的女人抱着幼儿坐上骆背上,一家人开始了连续数日千里转场跋涉的旅程。
  一路上,行进着成群结队的羊、牛、马与骆驼,各有各的阵仗,这是不同牧主家的“财富”,每家的牲畜数量约在200-500头不等。
  羊群的数量是最多的,上山时有序行进的羊群,一下山惯性使然便如渡江涉水的千军万马,漫天扬起的尘土在或苍绿或枯黄的草木覆过,掀起尘烟阵阵。羊儿咩牛儿哞,马儿嘶鸣人在唤,山谷回荡着牧人的吆喝,萨尔布拉克的群山瞬时如同涨潮的海洋,开启了沸腾的节奏!
  如果有幸邂逅哈萨克人的转场,或许还可看到更为生动的画面:转场的队伍在阳光炽烈气温升高的正午,迁徙的队伍暂且停歇了步伐,这是为了让人与牲畜得到一下休整。这时男主人从驼背上卸下做饭的家当,女主人则开始务弄中午的餐食,孩子与狗儿在一旁嬉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使早上的旅途的艰辛一扫而光……餐毕,沿着既定的线路继续开拔,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赶往下一个休息点过夜。


  至傍晚,天色昏暗时分,在一处峡谷平缓背风处停歇,搭起临时搭起的时帐篷或毡房住宿过夜。次日清晨一大早起来,将食宿家当收拾转载停当,继续沿着峡谷缓坡处的一条长年既定的牧道前行。牧区全部转场完成约需要十五天左右,全程下来大约在200~600公里。当每户历经连续数日的长途跋涉,山那边的夏牧场家园已经是芳草如茵,青山如画。
  至九月初,为了在落雪之前赶到冬牧场,萨尔布拉克牧区又开始了从夏牧场迁徙往冬窝子的转场之路。此时的季节气候多变,若不幸途中遇到雨雪天气,则又为艰辛行程增加了难度系数。连续数日的行进途中偶尔会遇到冷雨突降,或遇到落雪飞扬。但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既定行进的行程也不会停歇。为了安全起见,只会将行进的速度会放缓放慢。
  千年牧道,生生不息,一年两度的春秋迁徙,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岁岁周而复始。生命流年的故事,也在转场迁徙的路上被时光记录。驼背上流动的家园,流动的牧歌,何尝又不是一部岁月的史诗?
  马背上的民族,流动的家园,迁徙转场之路艰辛而漫长。转场,是一种生命的传承之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之路。传承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为了牲畜的顺利成长与优化,必须顺应自然四季,顺势生存法则,在优胜劣汰,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法则中,最终得以保留传承下这一种适者生存的“生命乐章”。
  转场,当有一种方式作为生动的史书,记载下这块土地的人们真实的岁月遗迹,史书上却鲜有文字记载他们的迁徙历史。当现代摄影人用生动鲜活的影像记录下哈萨克族迁徙之路的故事,如同一种人文历史记录的完善。每年大批的摄影人趋之若鹜奔向这里,只为摄录下目前世界仅存的转场记忆。这些图景,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哈萨克人的转场实况,更传递出一种不屈的意志与精神,一种执着永恒的文化信仰。
  规模盛大的牛羊牲畜百万大转场,据考有关文字记载的考证,是目前世界上,唯独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仅存的游牧形式。面对这种为适应自然生存而开创的生命方式,又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敬畏?
  人在马背上,家在流动中,不知道未来转场的历史会不会终结,但只要牛羊驼马伴随着哈萨克牧人共存一日,迁徙的步伐就永远不会停下来。哈萨克人的大迁徙,犹如一部规模宏大的岁月史诗,随着季节在春秋应时节岁岁传唱。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妻子、女儿和我,组成一个温暖的家。二十五年来,风雨里携起手,快乐时共分享。虽说那时的“家”挤在单位一个办公室里,面积虽小而且简陋,但却是我们爱的港湾。  回想1995年12月21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而又最幸福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名父亲了!时间一晃,我和妻子从相识、相爱到结婚育女,已经有二十五个年头,女儿也将迎来她二十五周岁的生日了。  时光回转,往事如烟。1995年元旦,我和妻子在
期刊
提到新藏线,马上就会想到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環境最恶劣。的确,这条编号G219,新疆到拉萨的道路,也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叶城到阿里这一段,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  一九九三年,因去阿里开展课题调研,我第一次踏上了这条道路。  四月中旬,春天的新绿刚刚挂上乌鲁木齐的枝头,桃花、杏花正羞羞
期刊
似乎诗人格外青睐充满灵气的山水,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豪情万丈;似乎人们也格外喜欢看绵绵青山、听潺潺流水、松涛阵阵,悠然自得,如梦如幻。“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洲。”我的心中早就对皖南美景对徽派文化徽派建筑心驰神往,终于可以趁着假期穿越徽杭古道走进安徽这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绩溪是一个令人返璞归真、魂牵梦萦的地方。走进绩溪,你会发现这里的山格外苍翠,这里的水格外令人着迷。  我们最先来到拥有
期刊
金色的童年转瞬即逝。我十二岁丝缕的记忆,氤氲着甘甜,弥漫着不舍,盈满单薄的岁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家贫穷潦倒,困居在山沟老旧的土坯房内。一到冬天,山风就吹着哨沿着透气的墙挤进屋子。  我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常年有恙,全指望二亩薄田维持生计。刚上初一的我虽成绩优异,但无奈还是辍学了。  村上每户都养猪养羊。我家也养着一头黑猪、一只灰白山羊和妙龄羊。奶奶期盼着它们膘肥体壮后卖掉赚钱。  春天
期刊
马蹄踩踏着离别,马尾甩动着岁月,露珠在黎明的肩膀上滑落,尘土在身后飞扬。  车站已到,孤雁要南飞,高原是如此苍茫。  透过车窗望望,母亲与马不肯离去,我慌张地收回目光。  车箱内空气忽然稀薄,心脏开始发抖,对面的旅客递过来一条手帕,轻弹不怕被别人嘲笑张望。  看看母亲给我带着的干羊肉,眼角无法掩饰地抽搐,此刻,母亲的心,正风干在高原上。  春梦,一指流云飘在指间  一朵流云飘在指间,又上眉头,潮湿
期刊
仲夏六月,乡间的石榴花都开好了。  榴花胜开处,灿若烟霞,满树青枝绿叶间缀满了许许多多火红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挂着,擎着,挨着,星星点点,茂密的,鲜艳的,热情洋溢的,似燃烧着的一把把火炬,点燃无数的希望。  石榴花一株又一株,生长在门前屋后,有低矮的,亦有挺拔的,其树干秀美,多呈灰褐色,枝条嫩黄光滑且多刺,是不容侵犯的神圣及尖锐。每每在采摘榴花或石榴时,都要极其小心,马虎不得,生怕被刺伤。  
期刊
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萨坛……穿越古老岁月,静默成湖南通道县坪坦侗寨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嵌在一个山间盆地的田坝中,一条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潺潺流水、浓浓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嚣融化成一片澄净,撑起的天空,宛如一条硕大的蓝色伞裙。  如老龙似的普济桥盘亘在小河上,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桥梁建筑“活化石”风雨桥,桥面和桥身的杉木板经过几百年风雨的
期刊
记得那是1971年7月初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东方升起,蓝天白云,牛羊漫山遍野,骏马奔驰,碧波荡漾的乌拉盖河水流向远方,一望无际辽阔的天边草原格外壮美,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时,天边草原乌拉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八连一阵嘹亮的军号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八连驻扎在原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西15公里的胡稍庙旧址(当时的五十一团八连驻地)。当时,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乘坐着一辆军用卡车
期刊
鳥鸣啾啾,清风徐来,夏阳撒下林荫,盛大的云影一幕接一幕的变换着优雅的舞姿翻飞舞蹈,一缕缕从割草机的刀刃下弥漫开来的青草芳香直入鼻息,感觉像是置身一望无垠的麦田,使人忘了来路,亦忘记归途。栖身于城市一隅,偶得这一席静雅清凉之地,内心无比惬意闲适。  凝望太平古塔,与塔柏比肩。这先贤遗留下来的瑰宝,一身低调的卡其色长袍,在翠柏的印衬下,古朴庄重,透射出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那先辈辛勤忙碌的建造画面恍
期刊
六月下旬,我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时间到了。  在有关部门的公众号里看到,今日针新冠疫苗各接种点继续开放,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免预约,凭第一针接种凭证、粤康码绿码即可去接种。  收到这个信息我十分高兴,因打第一针时我颇经周折。几次到明富昌体育馆接种点,均见注射疫苗的队伍排成长龙,九曲十八弯,见首不见尾,估计排到深夜也轮不到我,只好悻悻而歸。六月上旬,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有关部门规定接种疫苗要预约。但每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