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河畔的几朵浪花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那是1971年7月初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东方升起,蓝天白云,牛羊漫山遍野,骏马奔驰,碧波荡漾的乌拉盖河水流向远方,一望无际辽阔的天边草原格外壮美,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时,天边草原乌拉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八连一阵嘹亮的军号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八连驻扎在原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西15公里的胡稍庙旧址(当时的五十一团八连驻地)。当时,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乘坐着一辆军用卡车,兴致勃勃地从五十一团团部去八连连部报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上牛羊满坡,骏马奔腾,白色的蒙古包繁星点点,美丽的燕子穿云破雾,白云深处一排排新建的兵团知青石头房,整齐划一,别有一番风韵。
  火红耀眼的一片片山丹花在茂密的绿草丛中摇曳着身姿迎风怒放,微风送来阵阵清香。
  当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批兵团知青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我们一代年轻人艰苦奋斗的理想。
  据资料显示:乌拉盖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活动的足迹,他们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狩猎、捕鱼的原始部落生活而淳朴自然。天边草原乌拉盖地区历经历史沧桑的变迁,如诗如画。如今,红色百年之际,该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1945年8月9日凌晨10分,158万苏蒙联军分三路出兵中国的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其中一路52集团军坦克6旅从乌拉盖北面贺斯格乌拉牧场的北面固腊卜赛汗敖包方向进入乌拉盖地区后,直插天山、赤峰、通辽实行“关门打狗”之势,闪电般进入中国的东北消灭了日本的关东军。当时,由于当地乌拉盖贺斯格乌拉牧场北部边境地区是大片大片的湿地沼泽地,道路泞泥。原苏联第52集团军一部的运兵车和装甲车、坦克陷入沼泽地中,苏军便就近在一座山包上,取沙石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8公里左右的砂石路,苏军战车才得以顺利通过,后人把苏军取取砂石的地方取名为红军崖,所修路成为红军路,现今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景点之一。
  固腊卜赛汗敖位于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北约45公里处,是远近闻名的敖包山,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祭祀,据史料记载,已有近400年的祭祀历史。每到祭祀敖包的日子,当地和周边盟市旗县市区及苏木嘎查的广大牧民们便不远百里和千里早早到来,献上提前准备好的奶食品、奶酒和牛羊肉等贡品,虔诚的祷告祈福。祭敖包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希望,寄托了乌拉盖人民对风调雨顺、太平祥和、农牧興旺的美好愿望,也是天边草原乌拉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地方民族旅游形象、宣传推介民族旅游的重要节庆旅游活动景点之一。
  当年,我风华正茂,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穿着五十一团后勤处刚发的崭新的粗布绿军装(当时,兵团绿军装没有佩戴衣领左右的红领章和红帽徽,只有副连长以上资格的现役军人才能佩戴“三点红”)。当时,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五十一团八连连部报道,八连连首长指导员崔洪厘、连长冯祖基亲切地接见了我(崔指导员1958年从他家乡山东入伍,冯连长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军入伍。他还去过朝鲜战场,经过了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枪林弹雨的考验)。二位连首长问寒问暖后把我安排到八连皮革排黑皮班工作,排长刘葆华、班长王振华二人都是部队复员老兵,副班长华金生是天津来的兵团知青。全班近10人,大部分是北京、天津、呼市、唐山、河北兵团知青。
  当时,每天6点30分早操之后,每天早晨7点开始毛主席著作“天天读”活动。八连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早晨都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语录学习45分钟左右。每天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最新最高指示和当前时事政治及内蒙古兵团首长、六师首长、团首长的讲话精神,班长主持学习讨论,副班长负责每个人学习的发言记录,然后由班长汇总后负责到连部去汇报学习讨论情况,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循环往复,每周连部还要组织全连120多人集体大会学习1-2次,班、排都要委派学习积极分子到全连学习大会上做表决心发言:当时,兵团知青们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红在边疆的豪言壮语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当时,火热的兵团生活真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它形成了一种传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大有革命战争年代“盖蓝天,铺青草,放牛娃娃穿军装”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当时,广大现役军人领导带领广大兵团知青谱写了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可歌可泣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1971年的4月15日,兵团六师57团3连农业连正在春天播种小麦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天中午,北京知青柏永华、内蒙古集宁市知青单美英留守值班看护田间地头的10几袋麦种。突然地头西北方向一条草原大火从天而降,浓烟滚滚一条火龙飞快地越过山包,翻过草地,瞬间来到三连的麦种西北地头,威胁麦种、草地的安全。当时,柏永华和单美为保护麦种,保护草地奋不顾身冲向火场,全力以赴扑打草原特大烈火,二人不幸英勇献身。
  消息传来,柏永华当场牺牲,单美英经过兵团六师医院紧急抢救最终无力回天也于第2天4月16日上午光荣牺牲。
  1971年4月25日,兵团六师五十七团党委追认柏永华和单美英为共产党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于1971年12月10日为她们二人追记一等功、国家民政部授予二人革命烈士称号。《解放军报》、《兵团战友报》均以“火红的年华、战斗的青春”为题作了宣传报道。柏永华、单美英为保护麦种、保护草原的英雄事迹当时传遍到大江南北,在兵团和全国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随后1972年5月份,兵团六师党委政治部在全师和各团召开巡回演讲庆功大会,即:“兵团六师首届兵团知青庆功大会倡议书”。庆功大会演讲主角:柏永华的妹妹柏永慧从北京市而来,她要用实际行动亲手接过姐姐柏永华手中的钢枪,继承革命烈士柏永华的遗志,继续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当时,千人大礼堂就座无虚席。当时,柏永慧的发言,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姐姐的未尽事业,一口流利洪亮的北京话演讲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   回忆兵团峥嵘岁月,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兵团知青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百炼成钢的精神值得传承。毛主席曾说过:“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这些成千上万的兵团知青和在大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们真金不怕火炼。她们最小的才16岁,最大的也就是25岁左右,还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等高干之弟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她们也义无反顾地先后来到了锡林郭勒草原插队落户,虚心接受工农兵牧民的再教育茁壮成长,百炼成钢。回顾当年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们:“青石板上把根扎,十二级台风刮不倒”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磨一手老茧,炼一个红心”来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并且同牧区的广大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冬季经常冒着零下30多度或有时近40度的严寒住蒙古包放牧、打石头等,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每年的春天,大地复苏,莺歌燕舞。兵团知青们开着东方红拖拉机、链轨车种田、用康拜因收割机收割小麦、夏天,他们光着膀子脱坯、盖房子、机运连一年四季跑运输运送生产生活和战备物质,工副业连制革、制鞋、熟皮子、制作大皮袄、做马笼头、马绊、制酒、醋、酱油各种作坊应有尽有。


  1972年4月中旬的一天凌晨3点左右,胡稍庙所在地的八连突然拉起了有外敌入侵的警报器,全连指战员立即半夜在黑灯瞎火中,并在5分钟内,穿衣服、打好軍用背包、扛枪在连部门口紧急集合,全连指战员站好队形喊了口令报数后立即紧急出发进行军事演习和野营拉练。全连指战员并紧急进入事先挖好的防空洞和掩体中荷枪实弹待命。这时,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手榴弹声音、轻重机枪、冲锋枪声音响成一片,由远及近传来,把附近居民的玻璃也震碎了,老百姓当时也误认为外敌真的入侵打过来了,大部分当地居民在孩子的半夜哭喊声中,慌忙躲在地窖里、牛粪垛里、草垛里、户外的壕沟和一切隐蔽的地方里躲藏起来。只到天亮时,人们才知道是一场军事演习,虚惊一场。
  此次,八连半夜紧急集合、军事演习、野营拉练为时刻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日夜守好祖国的北大门敲响了警钟,意义深远。
  兵团时期,每当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闲暇时间里。五十一团团部、八连篮球场上都热火朝天,自发的冠亚军争夺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三八节”、“五一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元旦”师、团、连大部分兵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各大部分连队还举办篮球比赛、放电影《列宁在十月》《英雄儿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兵临城下》等电影及时播放,各种文艺晚会,诗歌朗诵会等,形成了兵团、师、团、连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体育生活,使兵团机关和师团及连队业余文体活动生活丰富多彩,陶冶情操。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为现役军人和老兵、广大兵团知青热爱兵团生活的热火朝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一轮红日又美丽富饶的天边大地东方升起,乌拉盖草原格外壮美。山丹花又红了,微风送来清爽宜人的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建党百年来天边草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果。
  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牛羊遍野,骏马飞驰,党旗鲜红迎风飘扬。2021年7月1日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锡林郭勒天边草原乌拉盖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呈现出一派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盛大节日的热烈气氛,天边草原乌拉盖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诉说着百年巨变,喜不自禁的激动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
  乌拉盖河畔河水波光万顷,几朵闪光的浪花如长江大河般一泻千里,令人神往,流连忘返。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那年那夜,我在阿根廷一个小镇金黄的沙滩上驻足,参与一个当地的探戈派对。玫瑰色落日余晖中,洋溢欢乐的探戈与碎冰碰撞酒杯的清脆氤氲着独属于南美洲的迷人风光。夜色微醺中,我偶然听见边上两位英国人用英语说:“这就是人生。”蓦然间,比夜色中的海更令人捉摸不透的问题向我抛来。  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我想拥有怎样的人生?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决心留在人生的竞技场中,必须努力拼搏,学会对付人生。”同样是
期刊
在陕北神木有一个叫圪丑沟的村子,那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这里的人来往很多,这里的人每到夏天就来我们那里盖房子、做家具等营生,往返时总要住上几天。一直以来陕北的人爱走北草地(陕北人对内蒙的称呼)挣钱,一是蒙地匠人少,二是挣钱的意识老家人还是活络的;也有在婚丧嫁娶事务中经常说来了老家的亲戚,看到了感觉很亲切,因为这段时间跟着他们也可以蹭好多可口的饭,精明强干受人敬重的小脚奶奶总是领着
期刊
保安,在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保安之名始于宋,宋之前无建置。西周属狄。春秋属白狄。战国时地处北地郡与上郡交界处。秦汉时仍由北地郡和上郡分制。三国两晋属匈奴地。唐武德二年置永安县,不久并入金明县。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保安军,寓永保安宁之意。公元1130年保安地归于金,金废保安军置县,后又升为州,1269年元降保安州为保安县。明、清、民国仍沿旧制……”  1936年4月1
期刊
妻子、女儿和我,组成一个温暖的家。二十五年来,风雨里携起手,快乐时共分享。虽说那时的“家”挤在单位一个办公室里,面积虽小而且简陋,但却是我们爱的港湾。  回想1995年12月21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而又最幸福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名父亲了!时间一晃,我和妻子从相识、相爱到结婚育女,已经有二十五个年头,女儿也将迎来她二十五周岁的生日了。  时光回转,往事如烟。1995年元旦,我和妻子在
期刊
提到新藏线,马上就会想到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環境最恶劣。的确,这条编号G219,新疆到拉萨的道路,也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叶城到阿里这一段,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  一九九三年,因去阿里开展课题调研,我第一次踏上了这条道路。  四月中旬,春天的新绿刚刚挂上乌鲁木齐的枝头,桃花、杏花正羞羞
期刊
似乎诗人格外青睐充满灵气的山水,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豪情万丈;似乎人们也格外喜欢看绵绵青山、听潺潺流水、松涛阵阵,悠然自得,如梦如幻。“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洲。”我的心中早就对皖南美景对徽派文化徽派建筑心驰神往,终于可以趁着假期穿越徽杭古道走进安徽这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绩溪是一个令人返璞归真、魂牵梦萦的地方。走进绩溪,你会发现这里的山格外苍翠,这里的水格外令人着迷。  我们最先来到拥有
期刊
金色的童年转瞬即逝。我十二岁丝缕的记忆,氤氲着甘甜,弥漫着不舍,盈满单薄的岁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家贫穷潦倒,困居在山沟老旧的土坯房内。一到冬天,山风就吹着哨沿着透气的墙挤进屋子。  我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常年有恙,全指望二亩薄田维持生计。刚上初一的我虽成绩优异,但无奈还是辍学了。  村上每户都养猪养羊。我家也养着一头黑猪、一只灰白山羊和妙龄羊。奶奶期盼着它们膘肥体壮后卖掉赚钱。  春天
期刊
马蹄踩踏着离别,马尾甩动着岁月,露珠在黎明的肩膀上滑落,尘土在身后飞扬。  车站已到,孤雁要南飞,高原是如此苍茫。  透过车窗望望,母亲与马不肯离去,我慌张地收回目光。  车箱内空气忽然稀薄,心脏开始发抖,对面的旅客递过来一条手帕,轻弹不怕被别人嘲笑张望。  看看母亲给我带着的干羊肉,眼角无法掩饰地抽搐,此刻,母亲的心,正风干在高原上。  春梦,一指流云飘在指间  一朵流云飘在指间,又上眉头,潮湿
期刊
仲夏六月,乡间的石榴花都开好了。  榴花胜开处,灿若烟霞,满树青枝绿叶间缀满了许许多多火红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挂着,擎着,挨着,星星点点,茂密的,鲜艳的,热情洋溢的,似燃烧着的一把把火炬,点燃无数的希望。  石榴花一株又一株,生长在门前屋后,有低矮的,亦有挺拔的,其树干秀美,多呈灰褐色,枝条嫩黄光滑且多刺,是不容侵犯的神圣及尖锐。每每在采摘榴花或石榴时,都要极其小心,马虎不得,生怕被刺伤。  
期刊
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萨坛……穿越古老岁月,静默成湖南通道县坪坦侗寨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嵌在一个山间盆地的田坝中,一条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潺潺流水、浓浓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嚣融化成一片澄净,撑起的天空,宛如一条硕大的蓝色伞裙。  如老龙似的普济桥盘亘在小河上,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桥梁建筑“活化石”风雨桥,桥面和桥身的杉木板经过几百年风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