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问题意识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石,是创新人才的思维动力,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高中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德育课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去培育。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高中德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能否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从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入手[1]。
1、高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1传统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道尊严”仍存在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2]。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和教材权威的认可和崇拜,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式接受教育的地位,师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讲的和教材里写的肯定都是对的,在课堂上只要能听懂教学内容,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就行了。因此,学生就失去提问的原动力。
1.2厌学情况严重,不想提问题
问题意识的产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对问题意识的产生尤为重要。源自内心的热爱、迷恋和追求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内部力量。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学生,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或在被人熟知、极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但是,由于家庭溺爱、教育失效、专业选择不当等原因,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学习、课堂睡倒一大片等厌学的现象较多[3]。同时,部分职高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引起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等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这就导致学生懒得去学习、去思考,问题意识也就无从产生。
2、高中德育课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2.1培养提问兴趣,使学生想问
要使学生积极提问,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然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即直接接受前人创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其更多地了解到这些理论知识或实践结果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可以使其体会到人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艰辛,体会到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方便和愉悦,从而激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欲望[4]。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道理。实际上,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有了动力,才能激起提问的兴趣,进而主动提问。
2.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3尊重学生的提问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提问,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推理、标新立异、不墨守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盲从,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2.4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一般出现在新旧知识衔接、重难点知识、概念、两个相近易混的知识点以及书本中某些看似与现实生活不符合的理论等处。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要勤学善思,认真细致地观察,善于比较,做学习和生活上的“有心人”,才有助于提高质疑问难的水平和能力。
3、结论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技能又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德育课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修养、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素质、社会人文素质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善思会问、大胆质疑、敢于创新,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开群.从几则课例看“问题教学”之“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8期第13至15页
[2]蔡雪娥.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129一132页
[3]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2002年第10期
[4]杨建娥.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7一8期第38一39页
关键词:高中德育课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去培育。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高中德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能否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从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入手[1]。
1、高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1传统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道尊严”仍存在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2]。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和教材权威的认可和崇拜,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式接受教育的地位,师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讲的和教材里写的肯定都是对的,在课堂上只要能听懂教学内容,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就行了。因此,学生就失去提问的原动力。
1.2厌学情况严重,不想提问题
问题意识的产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对问题意识的产生尤为重要。源自内心的热爱、迷恋和追求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内部力量。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学生,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或在被人熟知、极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但是,由于家庭溺爱、教育失效、专业选择不当等原因,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学习、课堂睡倒一大片等厌学的现象较多[3]。同时,部分职高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引起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等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这就导致学生懒得去学习、去思考,问题意识也就无从产生。
2、高中德育课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2.1培养提问兴趣,使学生想问
要使学生积极提问,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然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即直接接受前人创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其更多地了解到这些理论知识或实践结果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可以使其体会到人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艰辛,体会到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方便和愉悦,从而激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欲望[4]。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道理。实际上,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有了动力,才能激起提问的兴趣,进而主动提问。
2.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3尊重学生的提问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提问,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推理、标新立异、不墨守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盲从,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2.4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一般出现在新旧知识衔接、重难点知识、概念、两个相近易混的知识点以及书本中某些看似与现实生活不符合的理论等处。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要勤学善思,认真细致地观察,善于比较,做学习和生活上的“有心人”,才有助于提高质疑问难的水平和能力。
3、结论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技能又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德育课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修养、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素质、社会人文素质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善思会问、大胆质疑、敢于创新,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开群.从几则课例看“问题教学”之“问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8期第13至15页
[2]蔡雪娥.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129一132页
[3]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2002年第10期
[4]杨建娥.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7一8期第38一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