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它所指的“人”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即每一个受教育者。因此,“全人”的含义是“全体学生”,而非“十全十美的人”。基于这样的界定,“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每个学生都能成材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或九种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潜能。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只要给予适当的机遇,均能得到相当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他们看作可以成才的对象,寄予高度的关怀和鼓励,并促进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要真正理解“成才”的含义——学习只是学生(青少年)成长指标的一个方面,因为一个人这方面的能力较差,但在别的方面也许是一个天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2.关注全体学生
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要树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的目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个别“优秀生”身上,而要关注全部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学困生”。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是先选学生,再出问题,或只提问举手的学生。这种做法对“学困生”是不利的,应竭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给所有的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机会。这种发问的好处有:其一,可使全体学生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二,可使全体学生都心中试拟一个答案;其三,可使全体学生对产生的答案加以评议。总之,要明白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起到“提出一问,大家受益”的作用。
二、确定兼顾全体的教学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实行一刀切
要注意目标的灵活性和兼顾性,以人为本,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生,确定的目标可以高一些;对于一般的学生,确定的目标可以低一些;对于“学困生”,则可以以最基本的知识为目标,并逐步提高。这样能使全体学生“优劣得所,各有所获”,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外一些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
2.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基础
要关注全体学生,这是新课程的中心理念,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然而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只看到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以想当然的心态去预测、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不去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预期目的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一个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布置专题作业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作业以问题为中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每个专题结束后要展示出学生对专题作业研究的成果,并且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获得做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同时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出跟自己的实际能力相一致的内容,避免了学困生的无话可说。
三、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要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积极寻求、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或朗读、或讨论、或表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呆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掌握好问题的切入点,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能力和兴趣参与教学过程。其次,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实用,要以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帮助作为衡量教学设计的唯一标准,切忌华而不实、没有中心、毫无目标的教学。最后要注意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能力的增长搭建平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
常言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生需要鼓励,需要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应该看到由于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学生成绩的差异,更应在教学中做到有差别基础上的普遍发展,应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实践证明,对于学困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表扬和鼓励。教师应积极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对学困生的行为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特别要注意:
1.不能用对优秀生的标准去要求学困生
要认识到学习只是人多种智能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它只能说明学困生在某方面的不足或在某方面的潜能尚未挖掘出来,并不意味着学困生在任何方面都比优秀生差。学困生一定有其闪光的地方,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能歧视他们。
2.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一切学生
不能把学困生放在全体学生中比较,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和优秀生相比较,而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时段中与自身比较。只要他们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受到表扬,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因为这点成绩也许使他们花费了比优秀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比优秀生更值得表扬。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采取的评价方法也应不同。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批评,还有的需要惩戒。假如教师一味地用一种模式去评价千姿百态的学生个体,势必影响评价的效果。总之,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把握评价的方法和尺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作为学生个体的愿望、需求,体会他们的疾苦和烦恼,做他们的朋友,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尊重他们,还他们平等的爱和受教育的机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和思想上的错误,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
总之,要实施“全人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每个学生都能成材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或九种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潜能。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只要给予适当的机遇,均能得到相当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他们看作可以成才的对象,寄予高度的关怀和鼓励,并促进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要真正理解“成才”的含义——学习只是学生(青少年)成长指标的一个方面,因为一个人这方面的能力较差,但在别的方面也许是一个天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2.关注全体学生
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要树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的目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个别“优秀生”身上,而要关注全部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学困生”。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是先选学生,再出问题,或只提问举手的学生。这种做法对“学困生”是不利的,应竭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给所有的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机会。这种发问的好处有:其一,可使全体学生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二,可使全体学生都心中试拟一个答案;其三,可使全体学生对产生的答案加以评议。总之,要明白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起到“提出一问,大家受益”的作用。
二、确定兼顾全体的教学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实行一刀切
要注意目标的灵活性和兼顾性,以人为本,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生,确定的目标可以高一些;对于一般的学生,确定的目标可以低一些;对于“学困生”,则可以以最基本的知识为目标,并逐步提高。这样能使全体学生“优劣得所,各有所获”,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外一些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
2.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基础
要关注全体学生,这是新课程的中心理念,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然而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只看到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以想当然的心态去预测、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不去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预期目的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一个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布置专题作业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作业以问题为中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每个专题结束后要展示出学生对专题作业研究的成果,并且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获得做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同时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出跟自己的实际能力相一致的内容,避免了学困生的无话可说。
三、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要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积极寻求、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或朗读、或讨论、或表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呆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掌握好问题的切入点,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能力和兴趣参与教学过程。其次,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实用,要以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帮助作为衡量教学设计的唯一标准,切忌华而不实、没有中心、毫无目标的教学。最后要注意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能力的增长搭建平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
常言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生需要鼓励,需要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应该看到由于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学生成绩的差异,更应在教学中做到有差别基础上的普遍发展,应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实践证明,对于学困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表扬和鼓励。教师应积极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对学困生的行为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特别要注意:
1.不能用对优秀生的标准去要求学困生
要认识到学习只是人多种智能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它只能说明学困生在某方面的不足或在某方面的潜能尚未挖掘出来,并不意味着学困生在任何方面都比优秀生差。学困生一定有其闪光的地方,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能歧视他们。
2.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一切学生
不能把学困生放在全体学生中比较,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和优秀生相比较,而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时段中与自身比较。只要他们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受到表扬,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因为这点成绩也许使他们花费了比优秀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比优秀生更值得表扬。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采取的评价方法也应不同。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批评,还有的需要惩戒。假如教师一味地用一种模式去评价千姿百态的学生个体,势必影响评价的效果。总之,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把握评价的方法和尺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作为学生个体的愿望、需求,体会他们的疾苦和烦恼,做他们的朋友,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尊重他们,还他们平等的爱和受教育的机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和思想上的错误,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
总之,要实施“全人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