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除。有鉴于此,新课程语感教学应该紧紧围绕语文的本质属性和语文教学和特点,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会贯通,合而为一,遵循语感教学的规律,注重和加强语感教学,实施语感策略,在语感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文本言语的体验和感受。语感教学应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针对具体的言语作品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通过启发点拨,与学生展开情感对话,引导学生从言语作品的外表逐步深入到作品内部要素,在解读建构生成言语作品意义的同时,培养语感 意识,提高语感能力。
  一、突出对文本言语的诵读、感知、体验和建构
  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象是言语教材(作品),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由,使学生在心灵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调动经验图式,通过吟哦诵读、感知口味、体验赏析来解读文本,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吟哦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心、眼、口、耳并用,学生方能体会到汉语汉字的形、音、义的特色和魅力。当前,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的支持,直接从网络下载或使用现成的朗读光碟,虽然读得字正腔圆、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但缺少师生对文本言语的理解,缺乏对作者思想感情、主旨题意、语言特点、作品风格等内涵的把握,缺少学习主体的自由、自主、自动的参与和共鸣,缺少学习场境的创建和共生,因而总是与学习者的感悟隔了一层。而师生共同对作品的声音节奏和情感高低起伏发展的状态进行反复品味,细致揣摩,通过不断地尝试诵读,加深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言语风格的理解感悟,能够艺术性地显示出作品内外节奏的音量、语调、语速和节奏。如:学生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或昂奋高亢或低回沉郁,或舒朗爽滑或止涩凝绝,或悲愤痛惜或欢快明畅的作品,可以使自己的感悟能在声音的节奏中起伏舒展。无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学生的感悟,都以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吟咏诵读,检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旨题意、言语特点、意境风格和行文思路,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吟哦诵读的能力,提升与言语作品互动生成的对话心灵品质。
  二、重点涵泳口味语言,揣摩感悟意境
  涵泳口味、揣摩感悟是在吟哦诵读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内涵、揭示言语内在本质的一种研读方法。它通过潜心体味、反复揣摩、涵泳品鉴,达到对言语作品深入的、全面的感知与体悟。这种阅读方法,是我国古代语言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读书方法,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主要思维方式。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借助已有的丰富的言语积累和感觉,悉心涵咏、潜心口味、细心感悟,形成敏捷的语感能力,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言语运用的感性经验。
  汉语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特征、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方面既千差万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句式、语气、节奏、序列等语言特点显现出各种意义情致的差异。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双声叠韵连绵的运用,平声仄声音节的交叠回旋,短句和长句的搭配间隔所形成的流动的音韵美。再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鲁迅先生听到刘和珍君遇难以后回忆刘和珍等人徒手请愿的事件,如果把“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改为“听说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便失去了原句的魅力,无法反映作者当时内心的悲痛和对反动派的愤慨甚至到了语不成句、泣不成声的境地。课文中类似上的语言的着力点、着眼点比比皆是,教师在语感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细致入微的差别,见微知著,把握实质,培养学生探求言语运用的深层奥秘和营造意境的独到方法。在语感培养和训练中应注意把语言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人文教育等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形成语感的素养基础外,更要注意传授方法、训练策略、培养语感能力,使学生对语言的感觉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提高到有意识的自觉状态,理解、分析言语运用的规律,鉴赏口味言语表现的魅力,把感情体验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缄默知识,关注主体内在感悟品质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缄默知识理论,有效地解决了语感教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缄默知识又称默会知识、内隐知识,一般在过程行动中呈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缄默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是隐藏于知识海平面之下的庞大的冰座,它具有浓郁的个性特点和个人色彩,与个人的遗传、经验、积累、阅历、见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缄默知识的理论要求在语感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积累,注意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先预习、学习,先理解、感悟、揣摩、口味并融会贯通,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缄默知识在语感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是隐性的。如:对莫泊桑《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的理解以及对她的态度,就能够折射出学生个人已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由于阅读个体默会知识和思维品质不同,形成对言语作品的感悟特点、策略、方式等的差异,呈现感悟的多元化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合理引导,及时点拨,在对话的碰撞中求得准确全面的理解感悟。从阅读理论来看,默会知识对语感的影响也是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甄别、选择、融会和整合,以便准确地感悟和口味。当然,默会知识也不完全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领域,它与显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其显性化、符号化,使其与显性知识相得益彰、互为映射、互为补充,通过类比、比喻、体验、创设情景、再现场景等方式使其成为学生容易感知的要素,在语感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互相走进对方
期刊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谈松华研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旬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到的知识。一句
期刊
幼儿的恋母、恋父、恋家情结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在多年的幼儿园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老师或别人如何宠爱这个幼儿,到了天色近晚的时候,无论亲朋挚友如何挽留,幼儿还是想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中,回到父母的身边。生活在父母健全、和睦的家庭中,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幼儿一般是健康幸福的。他们的成长也比较顺利。和睦的家庭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我接触的幼儿人群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却没有这样的
期刊
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作文一直是广大师生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学生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多年来,农村中学写作教学始终不能跨上一个新台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师生普遍认为:城里人视野开阔、见识宽广,所以有东西可写;农村人生活狭窄、少见世面,所以无材可选、无话可说。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写作,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我
期刊
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在学校学生队伍里面具有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拥有一定知名度,是班上的精英,并且在班上具有一定的威信,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具有一定的科学代表性。基于这点,少先队辅导员要善于培养好学校少先队干部。一个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工作,胡锦涛同志就作出指示,学校教育要按照“德育为先、立德育人”的办学方针和思想进行工作。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文明做人,成功做事,享受幸福人生。因而,我们
期刊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原因,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性的原因。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学困生主要表现如下: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米。例如:对于轴
期刊
常言道:“微笑,是冬天里的太阳;微笑,是酷暑中的清泉;微笑,是春天里的细雨;微笑,是秋天里的硕果……”对于教育而言,微笑胜过一顿拳脚。这儿有两个教师面对同样事件采用不同方法得到同样结果的事例:自习课上,有三四个男同学不听班长的劝告,在教室里追跑打闹。A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揪起一个同学的耳朵“啪啪”几个耳光,嘴里忿忿有词:“你咋这么可憎,让你做作业,谁让你乱跑!我看三句好话还不
期刊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后进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有些教师对教育一两次仍不见效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叹曰“朽木不可雕也”,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粗暴手段强管,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斥”。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表现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更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尊
期刊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教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如下: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