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是值得考虑的大问题。尤其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选修课、阅览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叉点、结合点;再次,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去思考,去探索。
  二、因材施教,根据课型选择教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节三评”的教学方法,即每节课由起始的近期时事评述、课中对教材所举事例的评述和课尾的典型例题和热点问题评述组成。每次评述,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材料进行评述,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带倾向性热点问题的评述,同学的不同观点可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劣,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制的优劣,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劣等问题的评述中,同学们可各抒己见、敞开思想进行讨论。教师要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做法,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觉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温故知新,强化分析概括能力
  在复习课中,通常可以采用“纵横交错法”、“分析比较法”和“知识系列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从而融会贯通。所谓“纵横交错法”.是指在每课书或全书讲完后,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问的联系。例如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使学生理解“政治常识”各课之的纵向联系;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哲学常识”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分析比较法”就是“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管理形式、民主的比较。所谓“知识系列法”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对“一周两制”这一重要的基本国策,要从其提出、实施、依据、含义、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港、澳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区别等诸方面加深理解。
  四、巧妙设疑,情境导入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准备。
  1、创设氛围,情境导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认知。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考,感悟知识,升华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小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导人,如运用学生周围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给学生一种实在的问题情境。
  2、细化问题,引导质疑
  政治教材理论性强,知识抽象、难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难点分解为彼此联系、逐层深人的小问题,引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积极思维,以问促问,激励学生质疑,提问。
  3、探究问题,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探究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学生之间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并使学生将这种良好的学风延伸到课外。
  五、构建平台,自“说”政治
  为改变学生机械“背”政治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尝试着把“说”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嘴上”功夫,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解释概念,加深理解
  概念所揭示的是事物本质属性,内涵抽象、深刻,而表述方式精确,简短。讲好概念是政治课教学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以“说”促“记”,让学生先谈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后我再分层剖析概念的丰富内涵,最后再让学生复述。这样,学生识记概念就显得轻松,而且记得牢。
  2、分析事例,学会应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可以引用社会热点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进行评析,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准确捕捉信息、知识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讲析新闻,关注社会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时代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关注社会,走进社会。我利用每周政治课前的二分钟预备时间,让同学上讲台讲析上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通过这一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之养成听、看新闻节目和报纸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4、抒发感受,情感升华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典型材料让学生来谈感受,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且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络,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
  六、结语
  总之,新课程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在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去体会,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相结合,多与同行交流、学习,从中去发现乐趣,从而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中国身处教育一线的教育者们听到的最多的名词之一便是“课革”了,它如一阵阵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于是走进课堂,你会发现教者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比如“看课”。  什么叫看课?它与我们传统的“听课”有什么不同吗?开公开课了,我们拿着听课笔记,夹着教本和教参去听听这个教师上什么内容、按什么程序展开、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期刊
必要时还应死记硬背,因为识记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意义识记,二是机械识记。有些最基本的知识必须靠背诵之后才能记住,进而得以应用。  (一)理解记忆  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语言精炼,但富含知识的信息,所以必须经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强化记忆,比如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言简意赅,如不全面理解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若要记忆这些基本概念,必须理解化学概念中揭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又能说明概念所反映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主要以对话教学为主,并配有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插图,符合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学习特点以及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插图这一优质资源从直观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辅助语篇教学。但如需要深入的理解文章意思,则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条理清晰的图表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图”与“表”的结合将有效地提高了语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插图 图表 语篇教学   
期刊
摘要: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许多同仁尽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类似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在探究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学习,逐步提高,总结了一些经验,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机就成了关键。如果拿一种超乎想象、不可企及的手段去搞一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思想,产生的后果不言自明。基于此,“堵”是最愚蠢的做法,“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个性差异
期刊
摘要:笔者对金坛市城区四所初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新课程试行六年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知、信、行的情况,并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91.5%的初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还不够积极,课程太多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差异非常显著,各年级段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人根据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改试验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这门课程的教学。由于“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活
期刊
近年来,有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试验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随着教法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区别。为了便于教师进行研究,现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材料,对发现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一、发现法的特点  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
期刊
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在各类考试中都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的考查,所以学习时一定要准确的掌握它的特性。我们知道,动量守恒定律在应用时具有“四性”,即系统性、矢量性,瞬时性、同参考系性,但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理解不到位,忽视了这几个方面,造成解题的错误。那么,怎样在解题的过程中整体把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对动量守恒定律四性的理解。  例题:如图,质量
期刊
音乐欣赏是一门审美教育课程,是学生通过听觉上对音乐的感受引发一系列的思维、想象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体验。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是主体从自身独特感受的角度出发赋予音乐以及音乐活动意义的过程。因而作为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去寻找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真实感受,用以构成师生音乐活动中审美体验充分交流的基础。如果按照传统的“听——说——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精辟分析,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样教,而不考虑学生怎样学。在教学设计中,详尽地描述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学生认知过程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观点。在如此设计的课堂上,堂上毫无生气,学生毫无灵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使得我们教师开始审慎地思考如何从“重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