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研究发现,汉英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年龄、辈分、血亲、姻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但是这些研究没能就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给出详细清晰的解释,只是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然后举出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最后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
本文根据张景的分类方式,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
1.父系。父系是指父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祖父母辈、祖父母辈、父辈、我、子辈和孙辈。
2.母系。母系是指母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外祖父母辈、外祖父母辈、母辈、我。
3.夫系。夫系是指丈夫一方,是妻子对丈夫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公婆辈、夫辈、侄甥辈。
4.妇系。妇系是指妻子一方,是丈夫对妻子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岳父母辈、夫辈、侄甥辈。
三、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这里需要援引北京大学中文系贾彦德教授的对比表,将中西亲属称谓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亲属称谓语系统比中国的简单很多。
1.中西亲属称谓语相同点。我们发现,对于每一辈分,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是夫系,还是妇系,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
2.中西亲属称谓语不同点。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差异要多于其相同之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区分长幼、辈分的差异。中国的亲属称谓语在长幼、辈分上区分严格,年长年幼,辈分高低皆有不同的称谓。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大伯子、小叔子、大舅子、小舅子,大伯娘、小婶子、大妗子、小妗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中国的亲属称谓语在这方面区分清楚,泾渭分明。在中国,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名字,需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相反,西方在长幼、辈分上区分相对宽松,往往年长的和年幼的亲属是一个称谓,辈分高的和辈分低的不必刻意区分,可以不用亲属称谓语。哥哥、弟弟、堂哥、堂弟、表哥、表弟都用brother称呼,姐姐、妹妹、堂姐、堂妹、表姐、表妹都用sister称呼,伯父、叔父都用uncle称呼,伯母、婶母都用aunt称呼。在西方,晚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如孙子可以直呼祖父的名字,不仅不会造成对长辈的侮辱,反而能表达出晚辈与长辈的亲昵。然而,在我国,如果晚辈直呼长辈名字,则被认为是大不敬的。
(2)区分血亲、姻亲的差异。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是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中国在对血亲、姻亲的称谓语区分上十分严格。如: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姨母是血亲,姑父、姨父、伯母、婶母、舅母为姻亲。
西方在血亲、姻亲上的区分相对宽松。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西方对伯父、叔父、舅父和姑父、姨父称呼一律用uncle;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对姑母、姨母和伯母、婶母、舅母的称呼一律用aunt。
四、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文化差异体现在家庭观念、宗法制度这两个方面。
1.家庭观念。中国的传统家庭模式为大家庭。“四代同堂、光宗耀祖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状况也决定了细分亲属称谓的必要性。”在一个大家庭中,各辈分的人交流频繁,关系紧密,需要确立彼此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生产生活。正是因为中国人强调家庭关系,才会形成丰富的亲属称谓语。
而西方传统的家庭模式是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只有父母、子女,祖父母一般不和其子女住在一起,子女成年后将离开家庭,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家庭成员之间长期互不见面,关系疏远。由于人们没有必要看重亲属关系,故西方的亲属称谓词语也比较少。
2.宗法制度。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一种强调等级的文化,认为“父统子、兄统弟、嫡统庶、大宗统小宗”,讲究“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孔子非常注重“正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们讲究辈分、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长辈或兄长不得直呼其名,否则将被视为不懂礼貌,没有教养。在一个宗族内,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上下有序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庞大,规定了个等级的关系,使各个等级在这个系统中有序运行。
而西方则是一个注重平等的世界,崇尚地位平等。不论是长辈还是晚辈,也不论是年长还是年幼,人们享受相同地位。西方没有像中国一样森严的宗法制度,不注重各个辈分之间的关系。因此,西方表达等级观念的亲属称谓语就会少一些。他们可以直呼长辈名字,并被认为是表达亲昵的一种方式。
五、总结
本文对汉英亲属称谓语与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然后对这四类亲属称谓语进行了说明。
接着,本文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并由此发现了中西亲属称谓语有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对于每一辈分,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中西称谓语的不同之处体现为以下差异:区分长幼、辈分的差异,区分血亲、姻亲的差异。
最后,本文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两个方面的差异:家庭观念和宗法制度。
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研究发现,汉英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年龄、辈分、血亲、姻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但是这些研究没能就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给出详细清晰的解释,只是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然后举出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最后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
本文根据张景的分类方式,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
1.父系。父系是指父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祖父母辈、祖父母辈、父辈、我、子辈和孙辈。
2.母系。母系是指母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外祖父母辈、外祖父母辈、母辈、我。
3.夫系。夫系是指丈夫一方,是妻子对丈夫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公婆辈、夫辈、侄甥辈。
4.妇系。妇系是指妻子一方,是丈夫对妻子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岳父母辈、夫辈、侄甥辈。
三、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这里需要援引北京大学中文系贾彦德教授的对比表,将中西亲属称谓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亲属称谓语系统比中国的简单很多。
1.中西亲属称谓语相同点。我们发现,对于每一辈分,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是夫系,还是妇系,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
2.中西亲属称谓语不同点。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差异要多于其相同之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区分长幼、辈分的差异。中国的亲属称谓语在长幼、辈分上区分严格,年长年幼,辈分高低皆有不同的称谓。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大伯子、小叔子、大舅子、小舅子,大伯娘、小婶子、大妗子、小妗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中国的亲属称谓语在这方面区分清楚,泾渭分明。在中国,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名字,需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相反,西方在长幼、辈分上区分相对宽松,往往年长的和年幼的亲属是一个称谓,辈分高的和辈分低的不必刻意区分,可以不用亲属称谓语。哥哥、弟弟、堂哥、堂弟、表哥、表弟都用brother称呼,姐姐、妹妹、堂姐、堂妹、表姐、表妹都用sister称呼,伯父、叔父都用uncle称呼,伯母、婶母都用aunt称呼。在西方,晚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如孙子可以直呼祖父的名字,不仅不会造成对长辈的侮辱,反而能表达出晚辈与长辈的亲昵。然而,在我国,如果晚辈直呼长辈名字,则被认为是大不敬的。
(2)区分血亲、姻亲的差异。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是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中国在对血亲、姻亲的称谓语区分上十分严格。如: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姨母是血亲,姑父、姨父、伯母、婶母、舅母为姻亲。
西方在血亲、姻亲上的区分相对宽松。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西方对伯父、叔父、舅父和姑父、姨父称呼一律用uncle;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对姑母、姨母和伯母、婶母、舅母的称呼一律用aunt。
四、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文化差异体现在家庭观念、宗法制度这两个方面。
1.家庭观念。中国的传统家庭模式为大家庭。“四代同堂、光宗耀祖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状况也决定了细分亲属称谓的必要性。”在一个大家庭中,各辈分的人交流频繁,关系紧密,需要确立彼此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生产生活。正是因为中国人强调家庭关系,才会形成丰富的亲属称谓语。
而西方传统的家庭模式是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只有父母、子女,祖父母一般不和其子女住在一起,子女成年后将离开家庭,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家庭成员之间长期互不见面,关系疏远。由于人们没有必要看重亲属关系,故西方的亲属称谓词语也比较少。
2.宗法制度。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一种强调等级的文化,认为“父统子、兄统弟、嫡统庶、大宗统小宗”,讲究“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孔子非常注重“正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们讲究辈分、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长辈或兄长不得直呼其名,否则将被视为不懂礼貌,没有教养。在一个宗族内,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上下有序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庞大,规定了个等级的关系,使各个等级在这个系统中有序运行。
而西方则是一个注重平等的世界,崇尚地位平等。不论是长辈还是晚辈,也不论是年长还是年幼,人们享受相同地位。西方没有像中国一样森严的宗法制度,不注重各个辈分之间的关系。因此,西方表达等级观念的亲属称谓语就会少一些。他们可以直呼长辈名字,并被认为是表达亲昵的一种方式。
五、总结
本文对汉英亲属称谓语与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然后对这四类亲属称谓语进行了说明。
接着,本文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并由此发现了中西亲属称谓语有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对于每一辈分,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中西称谓语的不同之处体现为以下差异:区分长幼、辈分的差异,区分血亲、姻亲的差异。
最后,本文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两个方面的差异:家庭观念和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