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法治教育,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培养能够懂法、用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化解学生思维矛盾,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推进学生建立良好品格的關键所在。因此,本文将借以老师的视角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
一、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电视、网络、报纸等片面思想的影响。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思想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所背离的。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或课堂发言中引入电视、网络中的事例来表述与教材、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相背的现象,或以提出相反观点的形式来表达对相关知识点的困惑。这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老师要在尊重学生这一特点的前提下,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一)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认识不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对课堂中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认识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有的老师对待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态度消极,认为其具有破坏性,因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例如搁置争议,或直接禁止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等。其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也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只要老师能够恰当的处理,以及态度端正,就能够将之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起到对于课堂的补充作用。但在现实中,有的老师被思维定式所缚,无法发现或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了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处理。
(二)应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态度不妥
当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遇到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产生认知冲突时,有的老师不能用合理、友善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或搪塞的说“这个内容我们课下再讨论”,或消极处理,当做没听到继续讲下一个内容,有的甚至给学生使脸色,暗示学生的疑问毫无道理。
(三)应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能力不足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具有突发性,即学生出乎意料的对课堂中某个学习内容产生认知冲突,或是学生内部之间为某个正在学习内容产生冲突性认识,或是老师与学生间为某个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矛盾性认识,这不仅考验老师的提前感知能力和洞察力,还考验着老师的应变能力,有着好应变能力的老师能够及时、自然的解决学生的思维矛盾,让学生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但快捷的应变能力是对老师自身素质的考验,扎实、宽广的知识水平、灵活的思维二者缺一不可。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处理策略
(一)多媒体信息和法律法规的冲突及处理
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遇到的此种状况,老师应该清楚的看到学生在此处生成的认知冲突,是由于学生现阶段的阅历、年纪、及视野的制约,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还有就是学生接触媒体、网络信息的局限性,造成他们对于权利的理解片面了。因而作为初中生,他们的真实生活阅历还是很有限,他们不管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是对善恶的理解方面都有局限性,归根到底是他们目前的信息处理能力还不够完善。
(二)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的冲突及处理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狭隘的,仅仅与书本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课,当面对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相冲突时,老师不能忽视,不理,或是简单应付,而是要确实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真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生活逻辑与课堂中所学的理论逻辑做到和谐统一,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讨论与对话,其作用应该是将学生的认知推向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对事情的正确认识。老师应该及时的注意到学生的困惑点,应用有关的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成的认知冲突能够解决,实现认知的提升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
(三)道德良知和法律规定的冲突及处理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有时候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有时候则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状况。当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中出现道德良知和法律义务相矛盾的境况中,这些学生的选择和认识往往会呈现出矛盾、混乱的状态。这时候老师就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涉及的地方,应该将良知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四)狭隘认知和社会愿景的冲突及处理
初中生由于受到当前的生活阅历限制以及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而他们看问题相对狭隘。在初中学生眼中“符合常理”的认知,却并不符合社会愿景。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领,从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老师在遇到学生对狭隘认知和社会愿景相冲突的教学情境时,与上面几种冲突处理方式一样,老师首先肯定学生所说的现象确实存在,再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或者可以采用反问或设想的方式来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
结论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国家的主要内容,初中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是初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中学生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柳薇. “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2):16-18.
[2]史俊华. 构建简约、思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名师在线,2018(29):19-20.
[3]沈巍,金晓婧. 塑“心”无声——当心理健康教育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J]. 江苏教育,2018(96):49-51.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
一、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电视、网络、报纸等片面思想的影响。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思想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所背离的。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或课堂发言中引入电视、网络中的事例来表述与教材、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相背的现象,或以提出相反观点的形式来表达对相关知识点的困惑。这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老师要在尊重学生这一特点的前提下,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一)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认识不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对课堂中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认识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有的老师对待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态度消极,认为其具有破坏性,因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例如搁置争议,或直接禁止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等。其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也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只要老师能够恰当的处理,以及态度端正,就能够将之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起到对于课堂的补充作用。但在现实中,有的老师被思维定式所缚,无法发现或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了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处理。
(二)应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态度不妥
当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遇到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产生认知冲突时,有的老师不能用合理、友善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或搪塞的说“这个内容我们课下再讨论”,或消极处理,当做没听到继续讲下一个内容,有的甚至给学生使脸色,暗示学生的疑问毫无道理。
(三)应对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能力不足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具有突发性,即学生出乎意料的对课堂中某个学习内容产生认知冲突,或是学生内部之间为某个正在学习内容产生冲突性认识,或是老师与学生间为某个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矛盾性认识,这不仅考验老师的提前感知能力和洞察力,还考验着老师的应变能力,有着好应变能力的老师能够及时、自然的解决学生的思维矛盾,让学生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但快捷的应变能力是对老师自身素质的考验,扎实、宽广的知识水平、灵活的思维二者缺一不可。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的处理策略
(一)多媒体信息和法律法规的冲突及处理
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遇到的此种状况,老师应该清楚的看到学生在此处生成的认知冲突,是由于学生现阶段的阅历、年纪、及视野的制约,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还有就是学生接触媒体、网络信息的局限性,造成他们对于权利的理解片面了。因而作为初中生,他们的真实生活阅历还是很有限,他们不管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是对善恶的理解方面都有局限性,归根到底是他们目前的信息处理能力还不够完善。
(二)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的冲突及处理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狭隘的,仅仅与书本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课,当面对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相冲突时,老师不能忽视,不理,或是简单应付,而是要确实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真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生活逻辑与课堂中所学的理论逻辑做到和谐统一,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讨论与对话,其作用应该是将学生的认知推向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对事情的正确认识。老师应该及时的注意到学生的困惑点,应用有关的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成的认知冲突能够解决,实现认知的提升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
(三)道德良知和法律规定的冲突及处理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有时候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有时候则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状况。当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中出现道德良知和法律义务相矛盾的境况中,这些学生的选择和认识往往会呈现出矛盾、混乱的状态。这时候老师就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涉及的地方,应该将良知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四)狭隘认知和社会愿景的冲突及处理
初中生由于受到当前的生活阅历限制以及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而他们看问题相对狭隘。在初中学生眼中“符合常理”的认知,却并不符合社会愿景。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领,从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老师在遇到学生对狭隘认知和社会愿景相冲突的教学情境时,与上面几种冲突处理方式一样,老师首先肯定学生所说的现象确实存在,再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或者可以采用反问或设想的方式来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
结论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国家的主要内容,初中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是初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中学生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柳薇. “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2):16-18.
[2]史俊华. 构建简约、思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名师在线,2018(29):19-20.
[3]沈巍,金晓婧. 塑“心”无声——当心理健康教育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J]. 江苏教育,2018(9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