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对比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上述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脑外伤; 脑梗死;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重型脑外伤是目前临床上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50%[1-3]。为探讨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2)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脑出血,或急性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或颅内多发血肿。排除标准:(1)单纯硬膜外血肿患者;(2)符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均按照《重型颅脑外伤救治指南》[4]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为手术做好准备。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
  术,步骤如下:(1)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全麻。(2)去除骨瓣,大小约为12 cm×15 cm。(3)先清除脑挫裂伤以及硬膜外血肿,然后再清除硬膜下血肿以及脑内血肿。(4)给予颞肌、皮瓣的创面止血,减张成形缝合硬膜边缘与颞肌边缘、帽状腱膜。(5)是否留置引流管取决于创腔情况,严密缝合帽状腱膜层与头皮层,术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步骤如下:(1)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全麻。(2)去除骨瓣,大小不超过6 cm×8 cm。(3)清除颅内病灶后扩大减张缝合硬脑膜,术毕。
  两组患者手术后处理步骤一致,即监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压,并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当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或者中枢性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早期即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理疗、功能训练。
  1.3 GOS评分标准 临床死亡为1分,植物生存为2分,重残为3分,中残为4分,恢复良好为5分[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 字2检验,组间GOS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是指在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人体头部发生的危及生命的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值得注意的是,单纯脑外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患者常合并有颅骨损伤,如颅骨骨折等,这给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提供了一个手术窗口。
  在重型脑外伤的发生过程中,其主要病理变化就是颅内压恶性升高,去骨瓣减压是其主要治疗措施[6-7]。既往常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但该术式在清除血肿、坏死组织的同时,部分正常脑组织亦同时被切除,因此,患者神经功能在手术后常受到严重影响[8-9]。此外,常规骨瓣开颅术去除骨瓣较小,导致该术式的减压效果有限[10],上述缺陷使得常规骨瓣开颅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个背景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得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术式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3个月GO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从而证实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比常规骨瓣开颅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在手术操作时,笔者还发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术式的暴露范围较宽,可显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后颅窝,因此,处理上述部位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坏死组织、脑内出血较为方便。(2)该术式的骨窗范围较大、位置较低,因此,在方便脑疝复位的同时还可以迅速改善脑组织、脑静脉回流,从而有效控制颅内压恶性升高。而常规骨瓣开颅术的骨窗范围较小,常导致减压不彻底,从而导致脑组织膨出,在骨窗缘形成嵌顿切口疝,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沈佳,殷怀明,杨渭林,等.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70-1271.
  [2]胡永光.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的救治[J].西部医学,2009,21(5):798-799.
  [3]张毅,庞玉玲,王画鸽,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5-776.
  [4] Rusticali B, Villani R, Working Group. Treatment of minor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ational reference guidelines[J]. Minerva Anestesiol, 2008 , 74(10):583-616.
  [5]张腾,邹华山,陈伟强.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953-955.
  [6]陈小军,黄军.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5):664-667.
  [7]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等.脑外伤后Ⅰ期与Ⅱ期去骨瓣减压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9):2972-2977.
  [8]童仲驰,李志峰,谭彬,等.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1587-1590.
  [9]周三权,潘新宇,郑钧,等.大骨瓣开颅半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162-163.
  [10]章剑.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11B):3682-3684.
  (收稿日期:2013-03-21) (本文编辑:郎威)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的适,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单用基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用基础胰岛素、体重指数(BMI)≥26、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组60例,在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应用西格列汀100 mg/d口服,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可行、易被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分别对管理前、管理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管理后3及6个月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最新的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80例脑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并且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结果:80例脑脓肿患者,死亡率是11.25%,年龄2~84岁,最常见的感染人群为青壮年55例(68.75%)。隐源性感染途径34例(42.5%),额叶和顶叶脑脓肿的发病率是33.75%,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53例(72.5%),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感染分别是9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一般资料、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等的情况,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记录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种情况,与入院时评估情况进行对比,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出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理论基础、手术技巧、临床效果及UPJO手术新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46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5~400 min,平均186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20 ml;术后住院时间6~20 d,平均7.5 d。围手术期尿漏2例,1例因术后吻合口出血导致,1例因术后护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动脉硬化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实施治疗,穿刺成功后将6 F血管鞘置入,并外接压力袋,加入肝素的平衡液灌注线持续高压滴注,通过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的实际程度和具体部位,外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膜涂覆于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内侧壁,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涂覆后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以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同时行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溶血试验提示复合血管的溶血率为4.5%,符合材料溶血要求;动态凝血中根据各时间点吸光度平均值可见复合血管组吸光度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开胸治疗和胸腔镜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和不良反应。结果:胸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明显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病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急救意识,缩短抢救配合的时间。方法:运用情景演练的模式,模拟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结果:护士完成演练配合所需时间较演练前缩短,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考核较演练前提高(P<0.01)。结论:多部门联合的急救演练,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急救配合。  【关键词】 多部门; 急救演练; 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肾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尿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雷米普利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56例糖尿病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雷米普利5 mg,连续服用3个月。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 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