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证辉煌历史
朱仙镇木版年画曾见证了宋朝的丰富历史,《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刷木版年画。时近岁节,市井皆印卖。”明清时期,朱仙镇有三百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朱仙镇木版年画名扬天下,影响深远,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东京的纸画,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东京城中部分木版年画的从业者转到了城西南的朱仙镇。到了明代,随着朱仙镇交通地位的上升和城镇建设水平的提升,这里的木版年画得到了较大发展,得以行销全国,名扬海内外。当时镇中与周边的乡村版画作坊有三百多家,各有特色,并已形成各自的流派,但总体风格一致,年产销量几千万张,出现了“家家皆能点染,人人皆能丹青”的局面。
据明代《朱仙镇集》一书记载:“是时镇中街市北至距镇北四里许的小店王,南至八里许的腰脯村,东至二里许的宋寨,西至二里许的豆腐店,方圆一百二十余里,商民四万余户,人口二十余万。”其繁盛景象可见一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木版年画市场已开始衰败,加之黄河的泛滥,艺人流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渐趋式微。
朱仙镇木版年画很少受到院体画、文人画、西方绘画的影响,始终保持着木版年画初创时期的特点,具有纯朴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正因为“土得掉渣”,所以才有别于其他木版年画,显得卓尔不凡,被称作中国木版年画的活化石。因为历史悠久,所以积淀深厚;因为原生态,所以地道纯粹,这正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魅力所在。
工艺复杂,技法考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 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众多,严肃端庄。究其特征之缘由,不过是一“老”二“土”两大因素。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木版年画的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的方法,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色彩艳丽,庄重深厚,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一幅年画要经过二十几道工艺才能完成,因此不褪色、不跑色,甚至放在水中纸破而色不掉。
制图工艺是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一环,要画一幅好画须先立意,年画是吉祥的象征,要求具有吉祥寓意的画面如娃娃、朝官、财神、将军等。画面布置要求饱满、寓意好,如果人物造型有空缺,要填上吉祥八宝、金叶绿草之类的吉祥物品作为补充。在画面上认真定稿后才能落墨,墨线采用铁线描,为便于雕刻,线条宁折不弯,这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大特点。在用线上要讲究阴阳,阴者细线,具有柔和之美,阳者刚直达观,具有凛然正气。画面要求刚柔相济,人物自然不做作。
制图后还需要熟板,要想雕出上等的印版,首先选择上等梨木,要求树龄两百年以上,选取树干下部没有树节的部位,开成五寸厚的板子,然后刨平再用枣核钉扎实,而后放进笼屉中蒸,取出后再用火烤,一边烤一边擦上麻油,直到木板被油完全浸透,这个过程称作入油,最后还要把木板放进开水中煮,谓之出油。出油之后将木板取出晾干方可雕印,这个过程谓之熟板。在熟板上刻的画面清晰,线条流畅,不板不涩,套色准确,不会出现木质收缩而造成的白边现象。
雕版工艺对雕版师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必须保持图稿原样,不走形,人物神情尤其是眼神的刻画更为重要。一张年画从起草,到分色版刻成大约要用一月有余。现在保留下来的古雕版不仅线条好,而且板边上用圆凿刻出很有规律的花边,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用色上分为唐宋用色、明清用色和晚清民国用色。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时期是在唐宋,那时的制色工艺很发达,工匠制出很多种颜料,而且多是调和色,这些用天然矿物、植物原料制出的颜料,色彩斑斓艳丽经久不褪。北宋末年,金兵侵入开封,破坏了很多文化工艺,艺人的损失使很多工艺失传,宋以后民间艺人采用中草药制取颜色。制色首先采集特定中草药,用水调成糊,用小磨研磨后,再用纱萝过滤出需要的有色汁液,这些有色汁液并不能直接使用,还要加入蜂蜜、茶水、胶矾水,有时还要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通过这些工艺,墨色印在纸上乌黑发亮,墨香扑鼻。
小年画,大产业
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历史文化成为很多人探究的重点。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回归人们视野,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
漫步在河南开封朱仙镇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在油漆剥落的老屋里,衣着朴素的老者,坐在堆放了各色颜料的台前,反反复复涂抹、印制,旁边竹竿上,晾着朴拙的叠叠年画。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艺人在那里随处可见。
如今,朱仙镇已形成了具有现代规模的作坊以及销售批发市场,不仅有传统的手工套色,还有胶版印刷,近年来还创作出了一大批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年画新作,年画产业在保护、传承中不断壮大。目前,朱仙镇现存古版210套1200块,其中有明代版2块,清代版23块、民国版28块,从事木版年画手艺的艺人有五百多人。
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朱仙镇木版年画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的认证,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朱仙镇木版年画曾见证了宋朝的丰富历史,《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刷木版年画。时近岁节,市井皆印卖。”明清时期,朱仙镇有三百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朱仙镇木版年画名扬天下,影响深远,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东京的纸画,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东京城中部分木版年画的从业者转到了城西南的朱仙镇。到了明代,随着朱仙镇交通地位的上升和城镇建设水平的提升,这里的木版年画得到了较大发展,得以行销全国,名扬海内外。当时镇中与周边的乡村版画作坊有三百多家,各有特色,并已形成各自的流派,但总体风格一致,年产销量几千万张,出现了“家家皆能点染,人人皆能丹青”的局面。
据明代《朱仙镇集》一书记载:“是时镇中街市北至距镇北四里许的小店王,南至八里许的腰脯村,东至二里许的宋寨,西至二里许的豆腐店,方圆一百二十余里,商民四万余户,人口二十余万。”其繁盛景象可见一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木版年画市场已开始衰败,加之黄河的泛滥,艺人流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渐趋式微。
朱仙镇木版年画很少受到院体画、文人画、西方绘画的影响,始终保持着木版年画初创时期的特点,具有纯朴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正因为“土得掉渣”,所以才有别于其他木版年画,显得卓尔不凡,被称作中国木版年画的活化石。因为历史悠久,所以积淀深厚;因为原生态,所以地道纯粹,这正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魅力所在。
工艺复杂,技法考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 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众多,严肃端庄。究其特征之缘由,不过是一“老”二“土”两大因素。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木版年画的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的方法,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色彩艳丽,庄重深厚,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一幅年画要经过二十几道工艺才能完成,因此不褪色、不跑色,甚至放在水中纸破而色不掉。
制图工艺是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一环,要画一幅好画须先立意,年画是吉祥的象征,要求具有吉祥寓意的画面如娃娃、朝官、财神、将军等。画面布置要求饱满、寓意好,如果人物造型有空缺,要填上吉祥八宝、金叶绿草之类的吉祥物品作为补充。在画面上认真定稿后才能落墨,墨线采用铁线描,为便于雕刻,线条宁折不弯,这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大特点。在用线上要讲究阴阳,阴者细线,具有柔和之美,阳者刚直达观,具有凛然正气。画面要求刚柔相济,人物自然不做作。
制图后还需要熟板,要想雕出上等的印版,首先选择上等梨木,要求树龄两百年以上,选取树干下部没有树节的部位,开成五寸厚的板子,然后刨平再用枣核钉扎实,而后放进笼屉中蒸,取出后再用火烤,一边烤一边擦上麻油,直到木板被油完全浸透,这个过程称作入油,最后还要把木板放进开水中煮,谓之出油。出油之后将木板取出晾干方可雕印,这个过程谓之熟板。在熟板上刻的画面清晰,线条流畅,不板不涩,套色准确,不会出现木质收缩而造成的白边现象。
雕版工艺对雕版师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必须保持图稿原样,不走形,人物神情尤其是眼神的刻画更为重要。一张年画从起草,到分色版刻成大约要用一月有余。现在保留下来的古雕版不仅线条好,而且板边上用圆凿刻出很有规律的花边,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用色上分为唐宋用色、明清用色和晚清民国用色。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时期是在唐宋,那时的制色工艺很发达,工匠制出很多种颜料,而且多是调和色,这些用天然矿物、植物原料制出的颜料,色彩斑斓艳丽经久不褪。北宋末年,金兵侵入开封,破坏了很多文化工艺,艺人的损失使很多工艺失传,宋以后民间艺人采用中草药制取颜色。制色首先采集特定中草药,用水调成糊,用小磨研磨后,再用纱萝过滤出需要的有色汁液,这些有色汁液并不能直接使用,还要加入蜂蜜、茶水、胶矾水,有时还要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通过这些工艺,墨色印在纸上乌黑发亮,墨香扑鼻。
小年画,大产业
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历史文化成为很多人探究的重点。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回归人们视野,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
漫步在河南开封朱仙镇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在油漆剥落的老屋里,衣着朴素的老者,坐在堆放了各色颜料的台前,反反复复涂抹、印制,旁边竹竿上,晾着朴拙的叠叠年画。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艺人在那里随处可见。
如今,朱仙镇已形成了具有现代规模的作坊以及销售批发市场,不仅有传统的手工套色,还有胶版印刷,近年来还创作出了一大批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年画新作,年画产业在保护、传承中不断壮大。目前,朱仙镇现存古版210套1200块,其中有明代版2块,清代版23块、民国版28块,从事木版年画手艺的艺人有五百多人。
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朱仙镇木版年画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的认证,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