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运动易患牙龈炎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平时过于慵懒、不爱运动的人比喜爱运动的同龄人更容易患上严重的牙龈疾病。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组身体健康的男性,他们平时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工作期间主要采用坐姿。通过对他们的牙龈健康状况与体育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的牙龈疾病与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的男性缺乏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相关性,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生活方式健康和体重正常的人患上牙龈疾病的可能性会低40%。
据研究人员分析,人们老坐着的同时多会食用零食和饮料,这会对口腔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
拍照损记忆
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博物馆内对某个物体进行拍照会损伤人们对此物的记忆。
研究人员让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参观了艺术博物馆,受试者可选择直接肉眼观察或是拍照。参观结束后,研究人员让他们描绘所看到的艺术品,结果显示,与用肉眼观察的受试者相比,拍照的受试者描绘的图像信息不太准确,主要表现为回忆起的对象数量少、细节更不明确、位置更模糊等。
研究人员认为,拍照这一行为会迫使拍照者对目标对象的体验发生折射,从而影响记忆的形成。大脑必须同步考虑物体本身和拍摄行为,因而分散了记忆力。尽管这项研究是在博物馆内进行的,但研究者相信这一现象也适用于其他场景之中。
读书可提升大脑功能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读完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之后,人的大脑会发生实际的可监测的积极生理变化,并且这一变化会持续至少五天。
参与此项研究的测试对象共有21名大学生,耗时19天。所有受试者都被要求阅读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恐怖小说。
受试者阅读时,大脑中原本处于静息状态的连接性会变得活跃起来,并且还会在大脑左颞叶皮层产生一种与肌肉记忆类似的神经变化。这意味着受试者在阅读小说时,把自己代入小说中,与主人公一起冒险。此项研究负责人、神经系统科学家格雷戈里·伯恩斯说:“以前,我们知道一个好故事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我们发现‘身临其境’的现象确实在生理上发生了。”伯恩斯还表示,“书中的故事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读一本好书,对提升大脑的功能有积极作用。”
六秒后再决定
德国国家心理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来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也就是说,当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反应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逃避、追赶等一系列肢体反应,而六秒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对事件的完全认知处理。因此遇到生气的事情而想发脾气时,一定要控制住冲动,深呼吸六秒后,往往会做出更理智的决策。
常后悔易得病
后悔、遗憾不仅会耗费人们更多的精力,让人们陷入痛苦的过去而难以自拔,而且更易让人疾病缠身。近日,加拿大康卡迪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后悔会扰乱人的激素和免疫系统,更容易发生感冒和头痛,或使病情加重。
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鲍尔博士表示,爱后悔的人会出现更多的感冒症状。陷入后悔中的人也更容易发生睡眠困难和注意力难集中等抑郁症状。鲍尔博士研究发现,人们最后悔的事情分别为:择偶、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经济收入、子女教育等。鲍尔博士同时指出,适当的后悔并非一无是处,后悔是改变策略和采取新行动的一大信号,而没完没了的后悔则物极必反,不利健康。
超极限跑步等同吸烟
最近美国医学专家得出一条违背常识的结论:跑步,跑得太久太多,对心血管反而会造成伤害,其危害相当于吸烟和吃垃圾食品。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心血管科的长期调查显示,每天跑8000米及以上的人应该为健康减量了——如果你每周的跑步量加起来超过48.2公里,跑步给健康带来的好处就会消失。研究人员提醒,对于已经在长跑或快走期间发生过心脏病变的人群,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大脑也能重焕青春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年老后大脑神经元再生能力衰退的秘密,将来也许能让80岁老人的大脑像婴儿一般年轻。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神经环路形成和再生实验室掌杰博士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LET-7的核糖核酸,抑制这种核糖核酸发挥作用,虽然无法阻止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衰退,但可以让大脑神经元维持在很年轻的状态。
掌杰介绍,此项研究成果为治疗帕金森氏症、痴呆症和失忆症等神经退化疾病,以及修复因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脑损伤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疗法,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热饮杯盖致癌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寒冷的天气喝一杯热咖啡、奶茶,既方便,又美味。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这些热饮料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受热后会释放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那么,我们还能买热饮喝吗?
苯乙烯致癌吗?
如果看到杯盖上有一个数字“6”的标记,说明这个杯盖就是聚苯乙烯材料制作成的。聚苯乙烯的优点是轻质、高强度、成本低,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例如杯盖、塑料水杯等。
在说到苯乙烯单体的致癌性时,很多人都会引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苯乙烯的癌症等级评价,称苯乙烯是2B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致癌物分五类,其中,1类是已经明确的人类致癌物;2A类是很可能导致人类癌症;2B类是可能导致人类癌症;3类是不确定是否能导致人类癌症;4类是不太可能导致人类癌症。其中,苯乙烯单体被列入2B类,也就是可能导致人类患癌,但研究证据不充分。同属2B类的还有我们熟悉的咖啡和汽油,我们更熟悉的酒精饮料则属于1类。
目前发现的苯乙烯致癌研究,主要是使用大剂量苯乙烯饲养的老鼠。但这些实验中致癌的“大剂量”达到每千克体重几十毫克,人类一般不可能达到这个摄入水平。而且,苯乙烯要导致其他方面的健康危害,比如神经、呼吸系统损伤,也需要很大的剂量。因此,目前的实验和统计数据并不能明确得出苯乙烯致癌的结论。
剂量决定毒性
媒体报道中提到,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的确,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苯乙烯单体未能完全聚合而残留在成品内,另外,聚苯乙烯产品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高温等条件下分解产生少量苯乙烯单体。因此,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推荐,聚苯乙烯制品的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至于热饮杯盖中释放的苯乙烯危害健康之说,首先要了解的是杯盖释放出的苯乙烯量究竟有多少。
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主要取决于接触的温度、食物中油脂含量的高低以及接触的时间。在对包装热饮所用的聚苯乙烯包材的苯乙烯迁移的研究中发现,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一般不会超过其含量的0.025%。一个热饮杯盖中的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大约是3.75微克,对于体重为60千克的人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普通人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
事实上,人体中苯乙烯单体的最大来源是空气。因为,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苯乙烯早已经在空气中了,要想减少其危害,治理空气污染是关键。
另外,苯乙烯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与辣椒等。在葡萄酒和奶酪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苯乙烯。研究显示,草莓中含量0.37ppb~3.1ppb,一瓶啤酒中苯乙烯的含量可达10ppb~200ppb。一个杯盖可能溶出的苯乙烯单体的量要低于喝一瓶啤酒、抽一根烟时摄入的苯乙烯量。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平时过于慵懒、不爱运动的人比喜爱运动的同龄人更容易患上严重的牙龈疾病。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组身体健康的男性,他们平时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工作期间主要采用坐姿。通过对他们的牙龈健康状况与体育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的牙龈疾病与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的男性缺乏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相关性,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生活方式健康和体重正常的人患上牙龈疾病的可能性会低40%。
据研究人员分析,人们老坐着的同时多会食用零食和饮料,这会对口腔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
拍照损记忆
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博物馆内对某个物体进行拍照会损伤人们对此物的记忆。
研究人员让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参观了艺术博物馆,受试者可选择直接肉眼观察或是拍照。参观结束后,研究人员让他们描绘所看到的艺术品,结果显示,与用肉眼观察的受试者相比,拍照的受试者描绘的图像信息不太准确,主要表现为回忆起的对象数量少、细节更不明确、位置更模糊等。
研究人员认为,拍照这一行为会迫使拍照者对目标对象的体验发生折射,从而影响记忆的形成。大脑必须同步考虑物体本身和拍摄行为,因而分散了记忆力。尽管这项研究是在博物馆内进行的,但研究者相信这一现象也适用于其他场景之中。
读书可提升大脑功能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读完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之后,人的大脑会发生实际的可监测的积极生理变化,并且这一变化会持续至少五天。
参与此项研究的测试对象共有21名大学生,耗时19天。所有受试者都被要求阅读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恐怖小说。
受试者阅读时,大脑中原本处于静息状态的连接性会变得活跃起来,并且还会在大脑左颞叶皮层产生一种与肌肉记忆类似的神经变化。这意味着受试者在阅读小说时,把自己代入小说中,与主人公一起冒险。此项研究负责人、神经系统科学家格雷戈里·伯恩斯说:“以前,我们知道一个好故事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我们发现‘身临其境’的现象确实在生理上发生了。”伯恩斯还表示,“书中的故事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读一本好书,对提升大脑的功能有积极作用。”
六秒后再决定
德国国家心理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来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也就是说,当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反应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逃避、追赶等一系列肢体反应,而六秒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对事件的完全认知处理。因此遇到生气的事情而想发脾气时,一定要控制住冲动,深呼吸六秒后,往往会做出更理智的决策。
常后悔易得病
后悔、遗憾不仅会耗费人们更多的精力,让人们陷入痛苦的过去而难以自拔,而且更易让人疾病缠身。近日,加拿大康卡迪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后悔会扰乱人的激素和免疫系统,更容易发生感冒和头痛,或使病情加重。
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鲍尔博士表示,爱后悔的人会出现更多的感冒症状。陷入后悔中的人也更容易发生睡眠困难和注意力难集中等抑郁症状。鲍尔博士研究发现,人们最后悔的事情分别为:择偶、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经济收入、子女教育等。鲍尔博士同时指出,适当的后悔并非一无是处,后悔是改变策略和采取新行动的一大信号,而没完没了的后悔则物极必反,不利健康。
超极限跑步等同吸烟
最近美国医学专家得出一条违背常识的结论:跑步,跑得太久太多,对心血管反而会造成伤害,其危害相当于吸烟和吃垃圾食品。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心血管科的长期调查显示,每天跑8000米及以上的人应该为健康减量了——如果你每周的跑步量加起来超过48.2公里,跑步给健康带来的好处就会消失。研究人员提醒,对于已经在长跑或快走期间发生过心脏病变的人群,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大脑也能重焕青春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年老后大脑神经元再生能力衰退的秘密,将来也许能让80岁老人的大脑像婴儿一般年轻。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神经环路形成和再生实验室掌杰博士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LET-7的核糖核酸,抑制这种核糖核酸发挥作用,虽然无法阻止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衰退,但可以让大脑神经元维持在很年轻的状态。
掌杰介绍,此项研究成果为治疗帕金森氏症、痴呆症和失忆症等神经退化疾病,以及修复因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脑损伤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疗法,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热饮杯盖致癌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寒冷的天气喝一杯热咖啡、奶茶,既方便,又美味。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这些热饮料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受热后会释放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那么,我们还能买热饮喝吗?
苯乙烯致癌吗?
如果看到杯盖上有一个数字“6”的标记,说明这个杯盖就是聚苯乙烯材料制作成的。聚苯乙烯的优点是轻质、高强度、成本低,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例如杯盖、塑料水杯等。
在说到苯乙烯单体的致癌性时,很多人都会引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苯乙烯的癌症等级评价,称苯乙烯是2B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致癌物分五类,其中,1类是已经明确的人类致癌物;2A类是很可能导致人类癌症;2B类是可能导致人类癌症;3类是不确定是否能导致人类癌症;4类是不太可能导致人类癌症。其中,苯乙烯单体被列入2B类,也就是可能导致人类患癌,但研究证据不充分。同属2B类的还有我们熟悉的咖啡和汽油,我们更熟悉的酒精饮料则属于1类。
目前发现的苯乙烯致癌研究,主要是使用大剂量苯乙烯饲养的老鼠。但这些实验中致癌的“大剂量”达到每千克体重几十毫克,人类一般不可能达到这个摄入水平。而且,苯乙烯要导致其他方面的健康危害,比如神经、呼吸系统损伤,也需要很大的剂量。因此,目前的实验和统计数据并不能明确得出苯乙烯致癌的结论。
剂量决定毒性
媒体报道中提到,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的确,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苯乙烯单体未能完全聚合而残留在成品内,另外,聚苯乙烯产品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高温等条件下分解产生少量苯乙烯单体。因此,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推荐,聚苯乙烯制品的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至于热饮杯盖中释放的苯乙烯危害健康之说,首先要了解的是杯盖释放出的苯乙烯量究竟有多少。
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主要取决于接触的温度、食物中油脂含量的高低以及接触的时间。在对包装热饮所用的聚苯乙烯包材的苯乙烯迁移的研究中发现,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一般不会超过其含量的0.025%。一个热饮杯盖中的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大约是3.75微克,对于体重为60千克的人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普通人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
事实上,人体中苯乙烯单体的最大来源是空气。因为,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苯乙烯早已经在空气中了,要想减少其危害,治理空气污染是关键。
另外,苯乙烯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与辣椒等。在葡萄酒和奶酪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苯乙烯。研究显示,草莓中含量0.37ppb~3.1ppb,一瓶啤酒中苯乙烯的含量可达10ppb~200ppb。一个杯盖可能溶出的苯乙烯单体的量要低于喝一瓶啤酒、抽一根烟时摄入的苯乙烯量。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